随着社會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節奏的加快,越來越多的人選擇在外面吃早餐,由此就催生了一個龐大的早餐市場。近幾年,我國早餐食品行業發展迅速,産品産出持續擴張,國家産業政策鼓勵早餐食品産業向高技術産品方向發展,國内企業新增投資項目投資逐漸增多。
從最初的路邊攤和街邊店,到後來的麥當勞、肯德基、必勝客、星巴克進入早餐市場,再到最近幾年千味央廚的“早飯師”、叮咚買菜的“叮咚早上好”、盒馬鮮生的“盒小馬”等各餐飲供應鍊企業以及電商品牌紛紛試水孵化線下早餐項目,接近2萬億規模的早餐市場容量,誰都想分一杯羹。
然而,就目前來看,雖然早餐市場頗具規模,入局競争者也不乏知名餐飲品牌,但還未出現一家全國性巨頭。換句話說,早餐市場仍是一片藍海。都說早餐市場是塊金礦,但無論是品牌餐飲還是小檔口,似乎都沒真正撬動它。
藍海的背後,究竟面臨着怎樣的困境?早餐市場真的這麼好做嗎?今天順記坊面包會飛就來和大家詳細談一談這個問題。
1、淨利潤微薄
對比午餐和晚餐來看,早餐客單價相對較低,包子、油條、豆漿、雞蛋、玉米棒等多為1-3元。以早餐産品中最常見的包子為例,包子通常以它的餡料來劃分價格,一個包子市場售價1元,最貴也就兩三塊。然而一個包子的平均成本在0.5元左右,就算賣500個,毛利也隻有250-300元。
2、店面租金高
與低利潤相對的問題就是門面房的租金高。在早餐高峰時段,消費群體很大一部分是上班族,家與公司兩點一線,很少有人願意專門繞道去買一份早餐,更多時候還是會選擇就近解決早餐需求。所以早餐店鋪開在人流量較多的位置更有競争力,而人流量大的地方租金、水電、人力等運營成本相對都會越高。這幾年,租金成本越來越高,據某商業地産發布的相關數據顯示,僅在2017年,北上廣深4個一線城市租金就同比增長了1.8%。
3、競争對手增多
除了洋快餐進軍早餐市場外,越來越多的中國餐企也紛紛入場。例如中式快餐品牌湯上工夫,在門店升級改造後,除了提供午餐和晚餐,還會提供點心、粥、粉等中式早餐。此外,在政策推動下,2002年,早餐車工程啟動;2016年,早餐工程“退路進店”,各地建立早餐經營示範店;2015年,便利店餐飲政策逐漸松綁,開始售賣早餐,價格多在3~10元之間,頗受歡迎。
4、沒有解決“快”的問題
“兩個包子,一杯豆漿,即拿即走,不耽誤上班。”這是早餐最常見的消費場景,背後是早餐隐藏的最重要需求——“快”。有媒體曾調查過早餐消費方式:75%的人選擇順路買着吃,15%的人專門早起吃早餐,10%的人選擇其它方式。無論是早餐小店還是連鎖企業,都必須要“快”,不隻是出品快、打包快,供應鍊配貨也要足夠快速便捷。“沒有解決‘快’的問題,也是各類早餐外賣至今難以快速發展的重要原因。”
5、缺少标準化供應鍊
據中國烹饪協會發布的《中國早餐市場分析》顯示,全國連鎖早餐企業有2000家左右,早餐網點大多在100個以内,超過200個網點的僅僅有140家左右,僅占7%。早餐是薄利的業态,需要連鎖發展,而連鎖發展首先要解決的就是供應鍊。“供應鍊可以使早餐标準化,提高出品質量和速度。”
那麼,在機遇與痛點并存的大環境下,未來十年内,我國早餐面點行業又将有哪些變化和趨勢呢?
1、據《新京報》報道,近年來,我國居民收入水平持續提高,帶來了消費結構升級和産業轉型,催生出面點食品行業總體穩健的發展趨勢。C端消費場景不斷擴容,B端滲透率不斷提升。
2、我國早餐種類以包子、饅頭、粗糧點心等面點為主,輔之以液态食物如豆漿、粥、牛奶等。随着國民生活節奏越來越快,消費者早餐獲取方式從家庭制作轉為到品牌連鎖店消費。作坊式門店将逐步加盟品牌連鎖企業,未來品牌早餐連鎖店消費市場的需求會越來越大。
3、随着各種餐飲連鎖店、便利店、各單位食堂對早餐食品的需求量越來越大,若自行制作加工早餐面點食品,除需要單獨的操作間外,人員成本支出也較高。而采購專業規模化公司生産的半成品,不但品類齊全、加工方便,還可以根據每日預訂數量決定次日供應量,大幅減少管理成本。目前來看,團餐消費市場對中式面點速凍食品的需求剛剛釋放,市場空間廣闊。
*更多行業觀點歡迎大家在文末的留言區積極探讨……
關注順記坊面包會飛,了解更多早餐行業資訊!,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