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字解析
貝是一種有殼的軟體動物的總稱,在古代主要指海北。可能是貝殼産于海邊,得來不易,也可能是我們的祖先們十分偏愛貝殼,古人将貝殼視為珍寶,常常把貝殼串起來挂在脖子上,既是裝飾品,也是地位的象征。貝殼後來逐漸别大多數人接受,作為一種最早的貨币,流通天下。貝币是一種流通時間最長、流通領域最廣的貨币。據曆史文獻資料的記載,直到秦朝,才完全“廢貝行錢”,即由金屬貨币代替了貝币。
甲骨文、金文的貝很形象,就是貝殼的樣子,小篆對自行進行了改造,看起來更像字了,但卻不太像實物了。貝的本意就是貝殼,由于其特殊地位,有貝構成的字大多與錢财貴重等意義相關,如财、貨、貫、貿、貴、貸、贓、賄、資、貧等。
相傳在商超末年,周文王被纣王囚禁,為了營救文王,周國的大臣太颠派人到哦海邊搜集海中大貝,并将它作為禮品送給了纣王,纣王非常高興,就将文王放了。這個故事說明,貝在古代是極其珍貴的物品。
含有“貝”的成語很多,比如貝阙珠宮 [bèi què zhū gōng],義為用珍珠寶貝做的宮殿。形容房屋華麗,其出處宋·黃庭堅《宮亭湖》詩:“貝阙珠宮開水府,雨棟風簾豈來處。”
“貝”作為一個姓氏,最著名的應該是建築大師貝聿銘,這位“世界現代建築最後的大師”在他傳奇的102年人生中,獲得了一個建築師能擁有的全部榮譽。“讓光線來作設計”是貝氏的名言,在他的作品中光與空間的結合,使得空間變化萬端,巴黎盧浮宮金字塔的入口把大量的光線引入死氣沉沉的博物館,讓過去的曆史曬曬今天的太陽。他堅持優秀建築的精髓不僅在于構思偉大的建築物,而且要使他們與金融和經濟要素有效地聯系在一起。
其實在貝聿銘身後的堅實基礎,是一個傳承了15代的百年名門望族。
(貝聿銘在盧浮宮建築模型前)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