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差點得諾貝爾文學獎嗎?一家之言老舍先生曾“距諾貝爾文學獎僅一步之遙”的傳聞一直為人們津津樂道廣為流傳的版本是,由于老舍先生于1966年投湖去世,而諾貝爾文學獎的慣例是不頒給已故之人,因此1968年的諾貝爾文學獎最終頒給了日本作家川端康成,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老舍差點得諾貝爾文學獎嗎?以下内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一家之言
老舍先生曾“距諾貝爾文學獎僅一步之遙”的傳聞一直為人們津津樂道。廣為流傳的版本是,由于老舍先生于1966年投湖去世,而諾貝爾文學獎的慣例是不頒給已故之人,因此1968年的諾貝爾文學獎最終頒給了日本作家川端康成。
可日前有報道稱,1968年諾貝爾文學獎的最終候選名單終于解禁公布,并無老舍的名字,老舍入圍諾獎傳聞不攻自破。根據解密檔案,老舍與諾貝爾文學獎失之交臂的傳聞,真的隻是傳聞。
時間會證明一切,真相總會水落石出。51年後解密的1968年諾貝爾文學獎候選名單,也讓老舍錯過諾貝爾文學獎屬于訛傳“蓋了章”。對國人而言,這結果并不圓滿,但這就是殘酷的現實。
真相就是真相,善意的謊言也終究是謊言。今天我們回過頭來看,老舍與諾貝爾文學獎失之交臂的以訛傳訛,或許隻是個美麗的錯誤。如果老舍沒有去世,日本的川端康成就不會獲獎,這種想法現在聽起來狹隘可笑,然而過去我們又有多少人甯信其有不信無?
這其中既有因為多年未有人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焦慮,也有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的嫉妒,還有些民族主義心理夾雜其中。
在現當代文學史上,老舍先生堪稱巨擘,有問鼎諾貝爾文學獎的實力,但與此同時,老舍先生也承擔了本人去世後不該承擔的東西。
客觀而言,老舍與諾貝爾文學獎提名的故事,是特定時代特殊時期的産物。除了老舍,魯迅、沈從文、林語堂,這些中國的文學家也都被“請”上過諾貝爾文學獎提名的舞台。諾貝爾文學獎提名名單的解密,澄清了事實,還原了真相,也卸掉了老舍先生身後的包袱,這不但無損于老舍先生的文學成就,反而為公衆還原了一個不被神化的真實的老舍形象。
2012年,随着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國人的諾貝爾文學獎情結應該說也随之淡化不少,但換個角度來說,如果中國至今還沒有獲得諾貝爾文學獎,那類似于老舍與諾貝爾文學獎失之交臂之類的傳聞是不是還會存在?每年一到諾貝爾文學獎頒獎季,國内某作家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提名之類的假消息會不會依然被捏造?從這個意義上講,我們應該感謝莫言先生為國人了卻了摘取諾貝爾文學獎的心願。
對于老舍與諾貝爾文學獎失之交臂的傳聞,其實國内也有學者提出過質疑,但更多的人選擇了相信。這也給我們以啟示:真相興許并不如我們所願,或許也并不動聽,但真相就是真相,它本身是拒絕被包裝和虛構的,時間也終究會證明孰真孰假。
老舍與諾貝爾文學獎淵源的故事,或許可以就此宣告“大結局”了,但誰又能保證類似的傳聞不會重新上演?這問号很難被拉直。但即便如此,追求真相,相信真理,也仍該是我們笃定的價值面向。
□徐剛(公務員)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