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河輪轉,七夕将至。七夕又被稱為“乞巧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中最具有浪漫色彩的節日,相傳七夕這天是牛郎與織女在天上相會的日子,古代傳說中如果恰逢天氣晴朗、夜晚繁星閃耀,擡頭就可以看到牛郎與織女跨過銀河在鵲橋上相會,甚至在葡萄架下還能偷偷聽到這對“時空戀人”甜蜜的情話。
“七夕”最早是源于古人對自然星象的崇拜,先民将天上很多星象都想象成神仙,根據星象的特征與自己的日常生活聯系起來,其中也包括牛郎星與織女星,由于這兩星所在的方位很特别,一年中隻有七夕這一天才能遇到,所以古人将牛郎星與織女星拟人化了,并有了“織女七夕當渡河,使雀為橋”這樣的描寫,而且人們認為織女是一個聰慧漂亮、心靈手巧、編織雲彩的仙女,更是少女、婦女、兒童的保護神,因此凡間的少女與婦女會在七夕節祈求智慧、讨巧,還有不少女祈禱織女能賜予自己一個幸福美滿的姻緣,所以農曆七月七又被稱為“乞巧節”。
在古代七夕節這一天對女孩和婦女有特别的意義,在這個熱鬧而浪漫的夜晚,對着星空中的朗朗明月,姑娘們舉辦禮拜織女、穿針乞巧、喜蛛應巧、坐看牽牛織女星等活動,節日氛圍非常濃烈,除了一些民俗活動,七夕節還有很多傳統賦有浪漫氣息的美食,其中這“7巧”是最具代表性的,寓意愛情美好,天長地久。
1、巧果巧果可謂是七夕節最應景的美食了,名為巧果但并不是水果,而是一種用面粉、油、糖等經過加工制作而成的面食,形式和款式極多。在古代女子希望自己心靈手巧,所以在七夕這一天就用吃巧果的方式來“乞巧”,祈禱自己能擁有一雙巧手,而且“巧”與橋同音,老百姓認為吃巧果不僅有幫助牛郎織女在鵲橋相會的意思,還能讓自己的心願實現。
2、巧飯
北方很多地方,老傳統七夕這一天要吃巧飯,這是一個豐富有趣的風俗,就是七個關系要好的姑娘在一起包餃子,分别把一枚銅錢、一根針和一顆紅棗包入三個餃子裡,等到乞巧節的活動結束後,她們就會聚在一起吃餃子,據說吃到銅錢的姑娘有福氣,吃到針的姑娘心靈手巧,吃到紅棗的姑娘能遇到好的姻緣,這都是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3、巧芽面
巧芽面中的這個“芽”就是生活中常見的豆芽,有些地方的姑娘會将黃豆、綠豆等谷物,提前浸泡在水中等待發芽。七夕節當天用自己做的豆芽制成澆頭,搭配上手擀面做成一碗香噴噴的面條。面條細又長寓意七夕節吃面條家人心連心,如果七夕那天碰到了喜鵲,也可以喂它幾根面條,感謝它為牛郎織女搭鵲橋。
4、巧果
巧果包括花生、桂圓、榛子、瓜子、紅棗五種寓意吉祥的食材,在七夕節當天少女、婦女都會提着新鮮的水果和“五種巧果”去拜織女,祈盼變美麗、遇到愛情或者祈盼生個大胖小子、家人長壽等,等待祭拜結束之後,這些貢果就成了時令美食。
5、巧酥
七夕節,古代民間的很多糕點鋪子都會制作出于“織女”、“牛郎”形象的酥糖,并稱之為“巧人”或者“巧酥”,售賣時稱為“送巧”。在節日當天很多人都會買上一些,來慶祝牛郎織女的鵲橋相會,而且民間還認為七夕吃了巧酥,手會越來越巧,越來越能幹,愛情婚姻也會幸福美滿,所以是古代一種非常受歡迎的節日美食,現在還有很多地方保留着這個傳統習俗。
6、巧瓜
在七夕節當天人們選取時令水果,用刻刀将瓜果雕刻成花、鳥等象征吉祥的圖案,人們将這種瓜果稱為“巧瓜”,具有極高的觀賞價值,不僅為節日增添來一份樂趣,又飽含着人們希望自己心靈手巧的美好願望。
7、巧豆
蠶豆諧音“纏豆”,“分豆結緣”是福建沿海地區七夕節特有的習俗。到了七夕這天,街坊鄰居、親朋好友之間都會互相分食蠶豆,正在熱戀中的男女也會同吃一把蠶豆,寓意把好事緊緊地纏住,永不分離。
——老井說——
七夕節影響深遠,雖說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但日本、朝鮮半島、越南等國家也深受影響,在日本七夕節叫做“七夕祭”,奈良時代中期日本的上流社會和日本宮廷開始模仿我國唐朝時代七夕的風俗和習慣,舉辦穿針乞巧和七夕詩會等活動,日本在明治維新後廢除了農曆,七夕祭改成陽曆七月七日,但其風俗習慣沒有改變并一直延續至今,畢竟這樣美好的節日,無論誰都不願意讓它消失掉。
我是市井覓食記,與世界交手多年,依然光彩依舊,興緻盎然!喜歡專注吃喝玩樂市井小事,每日更新菜譜和美食趣聞,關注我,享受美食不迷路。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