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恪為什麼怕妖怪?夢是睡裡的“生”,或者說是假死中的假生,今天小編就來聊一聊關于諸葛恪為什麼怕妖怪?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夢是睡裡的“生”,或者說是假死中的假生。
豐幹禅師的睡鄉裡,會有夢嗎?那隻酣睡的老虎,也做夢嗎?
《心經》雲:“無挂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颠倒夢想,究竟涅槃。”換言之,心上沒有挂礙,也就沒有颠倒夢想。
《莊子·大宗師》雲:“古之真人,其寝不夢。”晉郭象注:“其寝不夢,神定也。”得道之人,睡覺不做夢。為什麼不做夢,是因為心是安定的,沒有妄想貪念,沒有颠倒夢想。
陳抟老祖《贈金勵睡詩二首》道:
至人本無夢,其夢本遊仙。
真人本無睡,睡則浮雲煙。
爐裡近為樂,壺中别有天。
欲知睡夢裡,人間第一玄。
常人無所重,惟睡乃為重。
舉世皆為息,魂離神不動。
覺來無所知,貪求心愈用。
堪笑塵中人,不知夢是夢。
我們普通人都有做夢的經曆,因為這個假死的假生中,光怪陸離,超乎現實。在那個世界,你可以禦風飛行,可以化身他人,可以穿越到古代,可以置身于仙鄉,可以和心愛卻不敢表白的人卿卿我我,可以做些沒羞沒臊的事情。當然,也會夢見刀劍相加,夢見坐在考場,卷子上一道題也看不明白。
印度神話裡,我們都活在大神梵天的夢裡。他睡一覺,夠太陽從誕生到毀滅上千次。所以我們也不用擔心他突然醒來,我們就灰飛煙滅了。我們既然都在一場夢裡,那麼生活中的一切都是幻象,或者說都是夢裡的情節。
電影《盜夢空間》裡,造夢師可以營造并進入多重夢境,就像設計的遊戲程序一樣,把自己和别人都帶進一個既真實又奇幻的世界裡。在那裡,甚至可以把思想植入到另一個人的潛意識中,使他即便醒來,也有了牢不可破的主觀想法,從而改變在現實中的行為方向。夢裡的人,不知道自己在别人夢裡。夢裡的人死亡,會進入另一重夢境。
那麼,我們是否都活在一場大夢裡,或者說活在一個設定好的程序裡?
《搜神記》裡有一則故事:“焦湖廟有一玉枕,枕有小坼。時單父縣人楊林為賈客,至廟祈求。廟巫謂曰:君欲好婚否?林曰:幸甚。巫即遣林近枕邊,因入坼中。遂見朱門瓊室,有趙太尉在其中,即嫁女與林。生六子,皆為秘書郎。曆數十年,并無思鄉之志。忽如夢覺,猶在枕旁。林怆然久之。”
類似焦湖廟枕的故事被後人一再鋪排演繹,如南柯夢、黃粱夢、《聊齋志異》裡的《續黃粱》等,都是同樣的故事結構,隻是豐富了細節,渲染了氛圍,寫得更加起伏跌宕、搖曳生姿而已。
《金剛經》說,“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李煜哀歎,“夢裡不知身是客,一晌貪歡。”
蘇東坡感懷,“世事一場大夢,人生幾度秋涼。”
這一生,就像短暫的一夢,所有的富貴繁華都是過眼雲煙,在黃粱飯還沒有蒸熟的功夫,夢就醒了。
那這一生,我們該怎麼過?
特邀編輯:董學仁
責任編輯:龔蓉梅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