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星空婉兒
最近刷頭條,總是能看到大家對《傳聞中的陳芊芊》這部劇的讨論,足見火爆。抱着好奇的态度,我也觀看了一下這部劇,結果一看就停不下來,直到最後花錢解鎖大結局。
這部劇有多火爆?在“十大影視劇領跑者”的評選中,《傳聞中的陳芊芊》一度躍居第一位。兩位主演——趙露思和丁禹兮,也一度成為“最具潛力影視演員”的第一和第二位。很多觀衆通過這部劇才認識丁禹兮這位演員,可想而知這部劇帶給他們的熱度。
“十大影視劇領跑者”評選結果
“最具潛力影視演員”評選結果
《傳聞中的陳芊芊》講述了一個新穎離奇的故事:陳小千是個編劇,寫了一個劇本,劇本中創造了兩個截然不同的城邦,一個是“女尊男卑”的花垣城,一個是“男尊女卑”的玄虎城,這兩個城邦素來不和,文化完全相反。
玄虎城城主之子韓爍(丁禹兮飾)為了吞并花垣城,假意來花垣城做質子,陰錯陽差地成為了花垣城三公主陳芊芊(趙露思飾)的夫君,按照原劇本,在新婚之夜,腹黑的韓爍以一杯毒酒殺死了陳芊芊。但是在結婚之時,編劇陳小千突然穿越到自己劇本裡,成為了陳芊芊,故事由此發生巨大改變。
《傳聞中的陳芊芊》劇照
這樣一部制作成本低的網劇,為何能讓觀衆如此“上頭”?本文主要從劇情設定、藝術手法、觀衆需求這三個方面來分析《傳聞中的陳芊芊》的成功之處。
01劇情設定:一反常态,獨特新穎在劇情設定上,這部劇可以說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新穎獨特,抓人眼球。本劇一反常态,主要體現在以下3個方面:
劉詩詩的《步步驚心》掀起了一股穿越劇之熱,現代的女主穿越到古代,成為了一種流行。《傳聞中的陳芊芊》也是一種穿越,但是不落俗套,采用的是編劇穿越到自己劇本的形式,這樣合理地開啟了上帝視角。
女主知道每個人的心思,了解接下來會發生什麼,畢竟每個人物都是自己創造的。這樣一來,即便女主開啟上帝視角,散發着滿滿的主角光環,觀衆也不會覺得出戲或者尴尬。
女主剛穿越到劇中時,本應死于新婚之夜的陳芊芊,因為提前預知了韓爍下毒的伎倆,立刻做出防備。也正是因為芊芊知道韓爍渴望龍骨,才特意給韓爍盜取龍骨,取得韓爍信任,讓兩人情感迅速升溫。
自古以來,我們封建社會時期都是“男尊女卑”,男子讀書為官,女子相夫教子。所謂“女子無才便是德”,所謂“未嫁從父、既嫁從夫、夫死從子”,所謂“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三從四德”“三綱五常”裡無不彰顯着“男尊女卑”的思想。
而這部劇卻偏偏打造了一個“女尊男卑”的城邦:花垣城女子當家,男子地位低下,隻能做一些粗鄙的活,男子着裝暴露便是“傷風敗俗”;當妻子與其他男子交往過密時,丈夫若生氣,便是“善妒”;女子可以多嫁,男子必須從一而終。最為關鍵的是,連男子也認為自己命賤,視不公平遭遇為理所應當。
當然,這部劇不是為了宣傳女權主義,陳芊芊從不将韓爍視為草芥,韓爍帶陳芊芊回到自己的城邦時,盡管周圍的人都輕視妻子,以男子為尊,但是他待芊芊一如既往。心心相印,無關身份。通過兩種文化的對比,編劇要傳達給觀衆的是平等的愛情,是人格獨立而無依附的愛情。
哪有什麼男尊女卑,不過是一些别有用心的人畫地為牢罷了。
韓爍(丁禹錫飾)
陳芊芊初遇韓爍時,見對方長相帥氣,“見色起意”,想要利用公主的身份,強行與韓爍成婚。
韓爍立馬說道:“大夫斷言我20歲就會撒手人寰,怕是無福消受您的青睐了。”
陳芊芊道:“快病死了?既然如此,那不還趁人活着,趕緊送入我府中。”
韓爍手下說:“強扭的瓜不甜。”
陳芊芊道:“甜不甜的啃一口不就知道了,用得着你說!”
這個回答真是邏輯鬼才,打破常規又讓人覺得很有道理。劇中諸如此類的台詞并不少,經常出現與我們推測不合的台詞反轉。
從人物到劇情再到台詞,《傳聞中的陳芊芊》這部劇不落俗套,不失為一部好劇。
所謂反諷,即正話反說,所言非所指。簡單來說,反諷最大的特征就是表面說的和實際内涵相反。兩者互相矛盾,達成“對立面的平衡”。
《傳聞中的陳芊芊》多次使用反諷的手法,以男子的口吻,來痛斥社會女子所承受的不公平待遇。
劇中有這樣一個情節:一男子去買菜,旁邊的人勸告他:“每天吃個洋蔥,保準能生個女兒來,你也不用再受那惡婆婆的氣了。”男子聽完後,立刻買了洋蔥。
這樣的對話,是否似曾相識?隻不過女子變成了男子。即便從科學角度而言,生男生女由男子決定,但是社會上依舊有重男輕女的現象,且将這種結果施加于女子身上。
一男子幹活時,天氣炎熱,露出了大腿,結果旁邊的男子指指點點:“你看看,光天化日穿得這麼暴露,傷風敗俗,還不如直接去教坊司賣藝去呢。這要是被人輕薄了,都怪他自己不檢點,活該!”
這段言論直指現實中的女子“受害有罪論”,如果一女子穿着性感,最後被人輕薄,總會有網友指責這名女子:“為什麼要穿成這樣?這不是引人犯罪嗎?”如果一女子晚上走夜路時遭到輕薄,也會有人說:“大晚上的為什麼還要單獨走夜路,這不是自找的嗎?”
諸如此類的言論充斥着整個網絡,“受害人有罪論”的背後是“同理心”的喪失。事情不發生在自己身上,很多人總是“高談闊論”,一旦發生在自己身上,又立馬是另一番言論。這種“寬于律己、嚴于律他”的标準實在是讓人難以苟同。
電影也好,電視劇也罷,要取得成功,都離不開觀衆的認可。觀衆的心理需求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影視劇的表達效果,甚至可能反向影響影視劇的發展方向。
德國心理學家于果·明斯特伯格曾在《電影:一次心理學研究》中提到“電影創作和觀衆觀賞心理的關系”。
于果說:“藝術電影所涉及的心理功能是期待的功能,或者說當期待受我們的感情控制時,我們可以把它歸類于想象力的心理功能。”
這也是著名的“格式塔心理學”。所謂“格式塔心理”,又叫“完形心理”,是指觀衆會根據自己的經驗對看到的東西進行想象,自動“完形”。
我們看以下圖片,你覺得圖中寫的是什麼?
我想大部分人都會說是“修心”二字,但是仔細觀察,發現圖片中寫的并不是完整的“修心”,嚴格來說不算字,但是我們會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在腦海中自動對空白的部分進行“完形”,這就是“格式塔心理”。
再比如這張圖片,你從中看到了什麼?
或許有些人看到了兩個人,有些人看到了一個杯子,經驗不同,看到的東西也不一樣,有人會将黑色部分腦補為背景,有人相反,将白色部分腦補為背景,這都是“完形”的體現。
觀衆在看視頻時,也會有這種“格式塔心理”。作品中出現某些畫面,觀衆會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自動腦補出空白的部分,從而産生“共情”。這就是為什麼一部能讓觀衆共情的影視劇往往更受市場的歡迎。
《傳聞中的陳芊芊》就是抓住了觀衆這一心理,影片表達的内容,既給予觀衆想象的空間,引發觀衆的讨論欲望,同時又不費腦,觀衆隻需要根據生活經驗就能通過“格式塔心理”自動完形。
陳芊芊(趙露思飾)
比如前段時間播出的《清平樂》,雖然制作精良,但是收視低迷,觀衆并不買賬。主要原因在于這部電視隻是單方面地輸出,導演和編劇一味地輸出自己的價值與看法,卻沒有考慮觀衆的心理需求,讓觀衆看起來心很累。如果是單純地為了學習知識,那麼大家去上網課不就好了,又何必去看電視劇呢?所以說,《清平樂》是一個精緻而無趣的作品,很難引起廣泛的認可。
《清平樂》劇照
電視劇是想象與文化表達的縮影,通過視聽的語言,調動觀衆的視覺神經,用形象的方式來傳達文化與思想。所以,影視劇的表達,必然要考慮觀衆的心理需求,讓觀衆産生“他者共情”。
結語《傳聞中的陳芊芊》這樣一部小制作的網劇,最終能夠大獲全勝,不隻是在于天時地利的優勢,更在于它獨一無二的劇情設定、新穎獨特的表達技巧,也在于反諷手法的巧妙使用,更在于對觀衆“格式塔心理”的完美把握,讓觀衆毫不費力地想象,産生重要的共情。
,作者介紹:星空婉兒,今日頭條簽約作者,青雲計劃獲得者,一個酷愛讀書、酷愛旅遊的漢語言人,華中師範大學研究生畢業,座右銘:熱愛可抵歲月漫長。希望能以文會友,歡迎大家一起暢談。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