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對越作戰為何在老山拉鋸了十年

對越作戰為何在老山拉鋸了十年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09 05:04:18

導語:《生死二十八天——四十一軍對越作戰高平戰役紀實》,是原四十一軍紀委書記宋子佩以五年的時間整理出來的傾心之作,可以說這一文章是他以生命對南疆作戰的反思和吶喊。在對英雄的吟唱中,又伴随着幾分凄涼和悲壯,讀來令人揪心落淚。

随着作者充滿激情的筆尖龍走紙端,高平攻堅戰的悲壯畫面全景式地呈現在我們的眼前,戰役過程跌宕起伏,讓我們時而悲憤,時而悲傷,時而熱血贲漲,時而淚灑衣裳。

本來是想牛刀殺雞,速戰速決,但卻打得如此慘烈;本想3至5天結束戰鬥,結果打了28天。四十一軍的将士們打得英勇,盡心盡力了,不愧是四野主力部隊之一。

但是,這一仗赢得也太艱難,隻能說是慘勝。何以至此,我想每一位讀者在讀完此文後,都會陷入深深的思考。

而思考乃勝利之母,失敗未必是勝利之母,勝利也未必是自信的資本,隻有認真總結勝利的經驗和汲取失敗的教訓,經過充分思考,才能在前人的肩膀上更上一層,才更有把握打赢下一場戰争。

我們不必去苛求前人,問問自己吧!如果我們身臨其境,我們能否像英雄那樣英勇?我們能否不犯前人所犯過的錯誤?這可能才是宋子佩同志以五年的時間凝煉出二十八天生死搏殺所要期盼的回答。

就地籌措

121師指揮機關和首長已經斷糧數日, 隻能以野菜、草根充饑情況十分嚴重。管理科的同志, 帶着警衛排在陣地附近四處偵察也未發現有村莊, 遠處雖有村子, 已堅壁清野, 加上敵人封鎖, 找不到吃的。一天, 他們在大山裡發現一戶山民, 隻有兩位六七十歲的越南老人看家。

管理員進到房内請翻譯講清來意後, 老人沉默片刻, 用手指着米桶說, 隻有一點米了, 你們給留下一半吧。 管理員走到米桶前打開看了看, 約有20多斤大米, 便用塑料布換來大約一半。他們返回陣地, 炊事班的同志為難了, 有的說做成稀飯給首長和指揮所人員吃, 有的說還有400多名傷員怎麼辦? 有的說做成稀飯不好分配, 不如做一大鍋米湯大家都能喝一點。

對越作戰為何在老山拉鋸了十年(打這樣一場戰争)1

衆說紛紛, 議而不決。管理員心情沉重地說, 在這種情況下首長是不會吃的, 還是燒一鍋米湯吧。

炊事班将大米煮成一鍋米湯, 先送到師指揮所要警衛員盛給首長喝。警衛員看看首長臉色, 沒有一個動的, 師政委周開源要幾個警衛員把米湯擡到傷員那裡, 這幾斤米煮的一鍋(行軍鍋)米湯, 怎麼夠400多名傷員喝呢?機關分隊幾天不吃飯, 怎麼戰鬥啊?

毛副軍長萬般無奈, 狠狠心說: "現在沒有别的辦法, 把馬殺掉, 給傷員煮馬肉吃吧! "周政委默不作聲, 心情焦慮, 停了一會, 還是把管理員叫來向他下達殺馬的指示。

炊事班把馬肉煮好後送給首長一些, 機關的同志都紛紛勸說, 吃一點吧, 要保持體力指揮作戰啊! 可還是沒有人吃。警衛員把馬肉盛到飯盒裡, 首長又要他們倒進鍋裡送給傷員。傷員們聽說軍、師首長一點沒吃, 又讓輕傷員送回一些。這時, 周政委對警衛員說: "把這些馬肉送給電台的同志, 他們晝夜工作, 不吃東西不行呀!"

電台的同志已經幾天幾夜沒有吃東西了, 現在他們不是靠體力而是靠着精神意志和對祖國的無限忠誠在戰鬥。警衛員把馬肉送到電台, 他們又送回來, 反複幾次, 次次都含着眼淚推讓, 實在感人肺腑。

在這深山老林、荒無人煙的地方, 即使"打家劫舍"也沒有去處呀! 甯肯戰死也不要餓死啊, 怎麼戰勝饑餓? 成為121師指揮員最揪心的難題。

2月21日夜晚, 121師進至扣屯附近, 軍、師領導為糧彈補給同題焦慮萬分。全師斷糧3天了, 彈藥消耗大半。幹部戰士忍饑挨餓浴血奮戰五天五夜, 已經精疲力竭。怎麼辦?都在思考着這個嚴峻的問題。

他們面臨四大緻命困難: 其一, 兵力極端分散, 師部僅能指揮不足2個營的兵力; 其二, 最重要的防禦地區扣屯,沒有兵力扼守; 其三, 全師400多名傷員缺醫無藥, 每天都有重傷員因無法搶救而犧牲; 其四, 這些困難中最大的困難還是沒有飯吃。再過兩天若還不給戰士吃頓飽飯, 那是不戰自斃!

我當晚找到毛副軍長, 心情沉重地向他建議說: " 我們不能把戰士餓死, 那樣什麼都完了, 是否可以有組織、有限制地到附近村莊搞些吃的? 吃飽了肚子才能修工事打仗啊! "

毛副軍長深思片刻, 語重心長地說: " 這個問題太大了, 關系到戰區政策紀律問題, 要冒很大風險, 還是再考慮考慮吧。"

我理解他的心情, 他是在等待上級允許在戰區籌措給養或軍後勤部設法前送解決這個難題。

對越作戰為何在老山拉鋸了十年(打這樣一場戰争)2

第二天拂曉, 我餓得發慌, 雙手顫抖, 指揮所有些人員也是餓得卧地不起。

我又請示毛副軍長, 并焦急地說: " 要部隊下山搞點吃的吧, 再不下決心就要餓死人了! "

他說好吧, 并要周政委親自召開一個會布置一下, 一定要有組織、有限制, 能買就買, 能換就換, 實在不行就寫個借條, 千萬不能撒手不管; 要嚴格要求, 約法三章,決不準亂來,并再三強調, 規定限制。

他還是放心不下, 焦慮不安。

他擔心上面松一尺下面寬一丈, 破壞了戰區政策, 給國家和軍隊造成重大損失。

這時, 軍區前指政治部電示: " 參戰部隊給養極缺時, 可就地籌措解決。"

毛副軍長看了電報, 心情凝重, 長歎一聲, 對我說: "你和周政委按電報精神布置去吧, 你們要仔細研究一下這個電報的内涵。"

我立即找到周政委與他研究軍區政治部的電報精神。

"軍區也無法解決我們的補給問題, 隻好就地籌措, 要戰士吃飽肚子, 以解燃眉之急。"我分析軍區電報的精神說。

要籌措無非是買、換、借、拿、搶, 還能有什麼辦法?我們一定限制在前三個字, 決不能再寬了。"周政委向我解釋說。

我立即肯定他的理解符合上級指示精神和毛副軍長的心意。但我提醒他,戰區哪裡還有越南群衆, 我們見到的不是屍體就是俘虜, 到哪裡找人籌措? 沒有人隻有物, 怎麼買、換、借? 我們開會布置再限制再強調, 就是約法八章也隻是形式。

周說, 我們先開會布置, 看情況再采取措施。

121師向各團轉發了軍區前指政治部" 就地籌措 " 給養的電報指示并加了限制的按語。師周政委親自召開師直屬分隊和機關幹部會議, 布置部隊下山用越币買、物資換、借等方法籌措給養。

會議剛結束, 師機關和分隊的幹部戰士便三五成群下山了。軍政治部的2位幹事也随同師政治部的同志一起下了山。 不久就聽到山下幾個小村莊槍聲四起, 像一場激烈的戰鬥。

2個小時後, 一個個滿載而歸, 有的手提幾隻雞, 肩挑豬大腿, 擡着豬身子和分割成塊的牛肉; 有的背着大米、稻谷、蔬菜、瓜藤; 還有的拿着飯桌、碗筷、棉被、毛毯、吊鍋等。

不一會隻見滿山遍野都生起了篝火, 青煙縷縷猶如千家萬戶, 做飯的做飯, 燒雞的燒雞, 煮肉的煮肉, 人來人往忙個不停。我心裡很不是滋味。雖然這樣做暫時能吃飽肚子, 繼續戰鬥, 但這實在是無奈之舉。

對越作戰為何在老山拉鋸了十年(打這樣一場戰争)3

打這樣一場戰争, 竟然不能保證穿插部隊的吃飯問題。

這當然有敵人狡詐、頑抗、切斷我保障線, 使我後勤無法前送給養的客觀因素。

但是, 難道沒有其他原因嗎?

這時, 我餓得實在發慌, 頭昏眼花。便拄着棍子到一師政治部那裡找吃的。

我走到那裡正好碰上冷永景幹事在煮雞, 馬上聞到了香噴噴的味道, 便對冷幹事說: " 你在煮雞, 好香啊! 在哪裡搞到的? "

冷幹事對我說:"首長,你知道這隻雞是怎麼捉來的?"

"不是手捉就是槍打, 還有什麼新辦法? " 我不解地回答他。

冷幹事擦擦手上的油泥,神态有點緊張和後怕的樣子,他對我說: " 為了這隻雞差一點被人打死。"

"怎麼回事? 村子裡有敵人嗎? " 我立刻緊張起來。

對越作戰為何在老山拉鋸了十年(打這樣一場戰争)4

他說不是敵人, 是自己人。我既驚訝又奇怪, 怎麼會發生這樣的事呢?

冷幹事說: " 我好不容易走到山下一個小村子, 到處尋找可以吃的東西, 豬、牛都有, 但我拿不動, 這時我發現一戶人家房後草堆裡有隻雞, 我正要去捉, 突然在我身後十多米處有一個我們的戰士蠻橫無理地說: 不準捉我的雞! 我莫名其妙, 說怎麼是你的雞呢? 你是哪個單位的? 怎麼這麼無理? 那個戰士像吵架一樣說, 這隻雞是他先看到的, 不準我捉, 說着把槍口對準我。

再争吵下去恐怕要開槍了。我就說, 你去捉吧我不要了, 不能因為一隻雞打起來。沒辦法, 我隻好到别處捉了一隻。那個兵可能餓瘋了,還是個老兵,使用沖鋒槍的。"

我意識到必須馬上下個補充通知, 避免出現内部混亂。

我正要返回師指揮所, 121師政治部宣傳科科長陳維宗見到我高興地說: " 我們煮了一飯盒稀飯, 請首長吃一點。"

對越作戰為何在老山拉鋸了十年(打這樣一場戰争)5

現在能吃上稀飯是保健竈, 我還真有點口福啊! 他倒了一飯盒蓋給我, 說裡面放了糖, 問我有糖尿病能吃嗎?

現在是要命不怕病, 什麼都能吃。我接過飯盒蓋,稍稍涼了下, 幾口就喝光了。

已經五六天沒有吃過大米飯了, 喝點稀飯像吃美味佳肴, 印象頗深。

喝完稀飯後,我以感激的心情對陳科長說:"你真會做稀飯,做得既好吃又不用洗碗。"他笑笑說;"我隻搞到一把米,就多加了點水。"

對越作戰為何在老山拉鋸了十年(打這樣一場戰争)6

這點稀飯表達了戰友之間的深情厚誼,我是不會忘記的。這時,他突然很不好意思甚至有點愧疚地對我說: " 首長, 你知道這把米是怎麼來的嗎? 是越南老百姓不在家, 找不到人買, 隻好拿來了。"

我安慰他說, 你不要難過, 這是被逼出來的。

冷幹事說, 等一下請首長來吃雞肉, 我告訴他要多煮些湯喝。他說沒有鹽不好喝, 我說總比喝泥混湯(溝裡的水)好多了。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