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子,清脆挺拔,不懼嚴寒,不畏酷暑,四季常青。自古以來,人們就喜愛竹子,給竹子賦予了高雅、純潔、虛心、有節、剛直等人格化的文化象征,人們将翠竹與梅花、蘭花、菊花列為一起,譽為花中四君子,與松、竹并稱為“歲寒三友”。
曆代的文人墨客都喜歡竹子,文人雅士集會的地點要有竹子,王羲之的《蘭亭集序》記載:“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
居住的地方也要有竹子,蘇東坡在《於潛僧綠筠軒》一詩裡寫道:
甯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
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
還形成了很多成語、典故,例如“竹報平安”、“胸有成竹”、“勢如破竹"、“青梅竹馬”等等。
更是留下了許多詠竹的優美詩詞,詩人們文采飛揚,他們或者吐露懷才不遇的心聲,或者抒發隐居的樂趣;有的贊美竹子堅貞不屈,有的高歌自己的不凡志向,各有各的見解,各有各的風采。
筆者精心選取了十二首著名的詩詞,讓我們一起欣賞大詩人們的翠竹情懷吧:
一、《詠竹》
南朝梁:劉孝先
竹生荒野外,梢雲聳百尋。
無人賞高節,徒自抱貞心。
恥染湘妃淚,羞入上宮琴。
誰能制長笛,當為吐龍吟。
竹子生長在無人的荒野之外,它高枝向上,聳入雲端。雖然沒有人賞識它的高風亮節,但是它自己依然抱着一顆堅貞之心。
它恥辱于僅僅作為纏綿情感的象征,更不屑于充當達官貴人娛樂遣興的工具。誰能用它制為一支長笛,它必定發出龍吟虎嘯之聲。
這是一首懷才不遇者吐露的昂揚心聲:
劉孝先,南朝梁國的官員、詩人。曆史對他記載的不多,隻知道他工詩善畫,富有文采,但是,從這首詩可以了解到劉孝先懷才不遇,“無人賞高節,徒自抱貞心”,希望被人理解,“誰能制長笛,當為吐龍吟”,渴望建功立業的心聲。
二、《竹裡館》
唐:王維
獨坐幽篁裡,彈琴複長嘯。
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我獨自坐在幽深的竹林裡,一邊彈琴一邊高歌長嘯。竹林深深無人來打擾,隻有那一輪皎潔的明月靜靜地和我相伴。
這是一幅高雅的隐士竹林幽居圖:
王維聰明絕頂,他看透了官場的黑暗,開始一心向佛,他“晚年惟好靜,萬事不關心。”從四十歲就開始過着清靜安閑的半官半隐生活,“詩佛”從此修煉而成。
這首詩就是他隐居在辋川别業時期的寫照。全詩隻有短短的二十個字,卻有景有情、有聲有色、有靜有動、展示了王維甯靜、淡泊的心情,表現了他清幽甯靜、高雅絕俗的境界。
甯靜的大自然,茂密的修竹林,可以陶冶人們的情操,撫平躁動的内心,否則,著名的“竹林七賢”就要改換門庭啦。
三、《慈姥竹》
唐:李白
野竹攢石生,含煙映江島。
翠色落波深,虛聲帶寒早。
龍吟曾未聽,鳳曲吹應好。
不學蒲柳凋,貞心嘗自保。
野生的竹枝在石縫中頑強生長,把整個江島輝映得郁郁蔥蔥。翠綠的竹葉把自己的身影重疊在碧綠的江水上,秋風吹來,寒意在竹枝的吟唱中缭繞。
龍吟的聲音我未曾聽過,但是,竹箫吹奏出的音樂會更美妙。不要學蒲草弱柳,一遇秋風就枯凋,做人要像這慈姥竹,永葆堅貞不渝的節操。
這是一首竹子的堅貞頌歌:
慈姥(mǔ)竹,又稱“子母竹”,以産于安徽當塗縣的慈姥山而得名。是一種用來做箫笛較好的竹種。稈圓筒形,每節分多枝,因枝杆森束如母子相依,後人常用以比喻母親的撫愛。
李白關心國事,渴望為國建功立業,但是,官場的腐敗使性情高傲的他“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仰天大笑出門去”。
李白在生動描寫竹之美的基礎上,通過對比的手法,明寫贊頌竹永葆本色的精神,實則寫象征李白面對種種艱難困苦,甯折不彎,決不向任何黑暗勢力屈服的品格,和不肯與黑暗社會同流合污的铮铮傲骨,抒發了李白自身向往高尚人格的情操。
四、《嚴鄭公宅同詠竹》
唐:杜甫
綠竹半含箨,新梢才出牆。
色侵書帙晚,陰過酒樽涼。
雨洗娟娟淨,風吹細細香。
但令無剪伐,會見拂雲長。
嫩綠的竹子還包着筍殼,新長的枝梢剛伸出牆外。翠竹的影子投映在書頁上,使人感到光線暗下來,竹影移過酒樽也覺得清涼。春雨過後,竹子更加青翠,微風吹來,竹香悠長。隻要不被摧殘,新竹一定可以長到直沖雲霄。
764年,杜甫的好友嚴武第二次出任劍南節度使,他寫信邀請還在流浪的杜甫回成都居住。杜甫高興地在路上就寫了幾首詩寄給了嚴武。到了成都之後,嚴武給老朋友安排工作,推薦杜甫為檢校工部員外郎,老杜又有了新的鐵飯碗,所以後世稱杜甫為“杜工部”。
這是一篇深沉含蓄的自薦信:
在嚴武家一起飲宴的時候,杜甫作出了這首詩,借贊美竹子之機,希望嚴武培植、提拔自己,“但令無剪伐,會見拂雲長”,會看到自己的一番成就的。
詩的功能之一就是言志抒懷,杜甫的這首詩,托竹言志,就可以得到驗證。
五、《池上竹下作》
唐:白居易
穿籬繞舍碧逶迤,
十畝閑居半是池。
食飽窗間新睡後,
腳輕林下獨行時。
水能性淡為吾友,
竹解心虛即我師。
何必悠悠人世上,
勞心費目覓親知。
824年5月,白居易的杭州刺史任滿,改任太子左庶子分司東都。這年秋天,白居易來到洛陽,在洛陽履道裡購買了新宅,寫下了這首詩。反映了年過半百的白居易不願為官,希望過淡泊甯靜生活的心情。
水能使人的性格淡泊,因此我以水為友;竹懂得虛心謙遜,故而可以做我的老師。
在這悠悠人世上,何必勞心費力地去找尋親戚朋友呢?
這是一位睿智老者的諄諄教導:
“水能性淡為吾友,竹解心虛即我師”是該詩的名句,”說出了一個人修身養性、治學待人的正确态度,蘊藉深沉,耐人尋味。
白居易能夠以七十五歲高齡仙逝,恐怕與這種生活态度有極大的關系吧。願人們都能聽取白居易的這個建議。
六、《洗然弟竹亭》
唐:孟浩然
吾與二三子,平生結交深。
具懷鴻鹄志,昔有 鶺鴒心。
逸氣假毫翰,清風在竹林。
達是酒中趣,琴上偶然音。
我和你們幾個兄弟,一向友愛,兄弟情深。我們共同懷抱鴻鹄大志,都有互相救助之心。
高雅情趣借詩文表達,清風亮節存留在竹林。共享飲酒的陶然樂趣,偶奏超俗拔群的雅音。
這是一首兄弟情深之歌:
這是孟浩然在他的一個兄弟孟洗然家的竹亭遊樂時,寫下的一首詩。孟浩然有兄弟數人,早年一起讀書學習,感情深厚。
孟浩然先叙寫自己與諸弟很友愛,且都有遠大的志向;後抒寫弟兄們如竹林七賢,常雅集竹亭,飲酒彈琴,賦詩述志,以寄托豪情逸氣。
這首詩抒發了孟浩然兄弟之間志同道合、友愛情深的思想感情。全詩語言自然高妙,風格恬淡和諧。
七、《酬人雨後玩竹》
唐:薛濤
南天春雨時,那鑒雪霜姿。
衆類亦雲茂,虛心甯自持。
多留晉賢醉,早伴舜妃悲。
晚歲君能賞,蒼蒼勁節奇。
“那鑒雪霜姿”、“虛心甯自持”、“蒼蒼勁節奇”薛濤這三句詩盡顯了竹子在古代文化中豐富的意蘊,“竹林七賢”、“湘妃竹”兩個曆史典故顯示了薛濤學識的淵博。
這是一位才女的自白書:
就是因為這些修養和學識,使得中年的薛濤毅然脫離樂籍,出家為道,憑着制造、出售“薛濤箋”,過起了自食其力的生活。從而得以頤養天年,壽終正寝,而不像唐朝“四大才女”的其他三位李冶、魚玄機、劉彩春都是死于非命。
八、《詠竹》
宋:王安石
人憐直節生來瘦,
自許高材老更剛。
曾與蒿藜同雨露,
終随松柏到冰霜。
人們都喜愛竹子直而有節、生來清瘦,更是贊美它越老越堅硬、剛強。竹子曾與蒿草、蒺藜一同享受雨露的滋潤,但是它最終伴随松柏傲然挺立于結冰凝霜的寒冬。
這是一首勇于改革的實幹家博大胸懷的贊歌:
王安石是宋朝最偉大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實幹家,他才思敏捷、見多識廣、心胸寬廣、品行高潔。他的這首詩的頭兩句贊揚了竹子不可毀其節的剛正,後二句寫出竹子勇于同大自然的各種考驗相抗衡,不怕風吹雨打,不怕霜煎雪熬,最終顯露出竹子高潔的品性。
這首詩是王安石自身百折不撓的氣概和宏偉博大抱負的寫照。每個時代的進一步發展都需要一位超越時代的改革者的引領,這是推動時代進步的必然要求。
隻不過,由于王安石的目光太超前,而統治者太保守、太短淺,最終導緻王安石變法失敗,而他本人被那些保守者、反對派污蔑成了北宋滅亡的替罪羊,令人心痛。
九、《鹧鸪天·林斷山明竹隐牆》
宋:蘇轼
林斷山明竹隐牆,
亂蟬衰草小池塘。
翻空白鳥時時見,
照水紅蕖細細香。
村舍外,古城旁,
杖藜徐步轉斜陽。
殷勤昨夜三更雨,
又得浮生一日涼。
竹林圍繞的屋舍邊,池塘長滿了青草,蟬鳴缭亂。空中不時有白色的小鳥飛過,塘中紅色的荷花散發幽香。
鄉野外,古城旁,我手拄藜杖,信步看夕陽。昨夜多承天公降細雨,漂泊不定的我今天又享受了一日的爽心清涼。
這是一幅失意者的知足常樂圖:
這是蘇轼被貶黃州時的作品,蘇轼性格樂觀、豁達,在失意中依然能夠笑對人生,在大自然中尋覓樂觀、知足的生活情趣。
“知足者常樂”、“知足天地寬,貪得宇宙隘”,人若是真正明白了這個道理,那還有什麼困苦挫折邁不過去呢?
十、《詠竹》
宋:黃庭堅
竹筍才生黃犢角,
蕨芽初長小兒拳。
試尋野菜炊香飯,
便是江南二月天。
竹筍才生長出來,如小黃牛的牛角,蕨菜的嫩芽初長成,如嬰兒的拳頭。人們找尋野菜燒制成香噴噴的飯菜,這便是江南美好的二月天。
這是一幅令人垂涎欲滴的仲春野炊畫:
宋朝著名的大詩人、大書法家黃庭堅興奮地告訴我們,在那時候,人們就喜歡新鮮、時令的野菜了。
現在正值新春,親近大自然吧,享受大自然的慷慨饋贈吧,不要辜負了這美好春光!
十一、《竹石》
清:鄭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萬擊還堅勁,
任爾東西南北風。
竹子抓住青山一點也不放松,它的根牢牢地紮根在碎岩石縫中。經曆了無數磨難和打擊,身骨仍然堅勁,任憑那酷暑的東南風,還是嚴冬的西北風。
這是一首堅韌不拔的立志之歌:
鄭闆橋善于畫竹,他對竹子非常熟悉,可以說是胸有成竹,所以他才能寫出竹子無所畏懼、堅韌頑強、積極樂觀的精神風貌。
人生也是如此,漫漫人生路上,隻要立下恒久之志,認準一個目标,任他風吹雨打,我自等閑視之,總會有一天雲開霧散,豁然開朗。
十二、《濰縣署中畫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
清:鄭燮
衙齋卧聽蕭蕭竹,
疑是民間疾苦聲。
些小吾曹州縣吏,
一枝一葉總關情。
在衙門裡休息的時候,聽見竹葉蕭蕭作響,仿佛聽見了百姓啼饑号寒的怨聲。
我們雖然隻是州縣裡的小官吏,但百姓的每一件小事都在牽動着我們的感情。
在科舉時代,稱呼同科考取的人為同年,對于同年的父輩或父親的同年稱為年伯。包括就是鄭闆橋的一位年伯,時任山東布政使,鄭闆橋曾畫過一幅《風竹圖》呈送給包括,在這幅畫上鄭闆橋題寫了這首詩。
這是一張勤政為民、清正廉潔官員的真實寫照:
鄭闆橋從寫竹入手,夜間聽到蕭蕭竹聲,進而聯想到百姓的疾苦,表達了一位兩袖清風、一心為民的官員對百姓的憂慮關切之情,抒發了自己将民生系己之身的清官志向。
現在的各級官員,是人們的公仆,更要為官一任,造福一方。既要關注民聲,更要留下自己清廉的名聲,不要留下貪腐的罵名。
春暖花開,萬物複蘇,翠綠的竹子又開始一輪新的生長。一年之計在于春,人們也有了新的計劃和希望。請關注我,讓我們一起遨遊在古典文化的浩瀚海洋!
以上十二首詠竹的著名詩詞,對您有什麼啟示呢?歡迎好友們一起分享、讨論、轉發。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