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必說碧綠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欄,高大的皂莢樹,紫紅的桑椹;也不必說鳴蟬在樹葉裡長吟,肥胖的黃蜂伏在菜花上,輕捷的叫天子(雲雀)忽然從草間直竄向雲霄裡去了。單是周圍的短短的泥牆根一帶,就有無限趣味。
——魯迅《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當童年的我迷戀上角落裡的蟲子,被他們美麗的外衣吸引時,我已經準備好了一個方形的玻璃缸,裡面撒上沙子,放上各種形狀的土塊,再放一隻歪倒的玻璃罐頭瓶,南瓜花和嫩草。來吧,這是我給你們建造的家園,這兒溫暖而安全。
——楊丙亮《樂在其中——我的另一個世界》
“我家的後面有一個很大的國,相傳叫作百草園。”1926年,魯迅回憶起自己童年生活的那個樂園時,如是寫道。
在魯迅先生的那個樂園裡,蟬在樹葉裡長鳴,蟋蟀在草尖上彈琴;
在那裡,何首烏藤和木蓮藤纏絡着,翻開斷磚還能與蜈蚣來個偶然邂逅……
童年帶着栩栩綻放的生命力,穿越時間直擊我們最柔軟的内心。
《痕 No.9》10月19日,是著名作家魯迅逝世80周年紀念日。
一天後,一場名為“歡樂頌”的展覽在成都當代美術館舉行。參展藝術家楊丙亮是個80後,畢業于四川美院,現工作生活于成都。
楊丙亮的作品,讓人想起魯迅筆下趣味盎然的“百草園”。
《山卵》 這裡有螞蚱、螳螂、蜻蜓、燕子、金魚、大象……
它們有的龐大、有的渺小,有的飛翔在天空、有的蟄伏于草叢、有的悠遊于水中。
《鴛緣 No.2》
《記憶片段》它們是如此多彩!有的是輕柔的粉色,有的是洶湧的深藍;
有的透着活潑的五彩斑斓,還有的,仿佛是會把人吸進去的漩渦,帶着陌生的恐懼卻充滿吸引力。
《金縷衣-紅妝》
《痕 No.2》這些斑斓的畫作,仿佛把我們拉進魯迅先生童年的那個“百草園”,神秘而充滿了懷念。
它隻存在于那些模糊的回憶片段中,但卻又如同包含了一整個倒挂的世界。
《暴雨将至》隻是在畫家筆下,那傳說中那隻讓人不寒而栗的“美女蛇”,變成了一隻坐落石上的蟋蟀,畫家命名《嫁衣遙望》。
“走在地頭草叢,蟋蟀、螞蚱從腳邊跳躍,忽然發現有東西笨笨的跳起或拍打幾下翅膀,嚯!是個大家夥:蹬倒山,名字都暴露了他多兇悍。”
——楊丙亮《樂在其中——我的另一個世界》
經過妙手的變形與加工,楊丙亮的畫作中,隐隐透出對世界、生命的看法。
楊丙亮說,之所以主要選擇小動物作為創作對象,很大程度上來自童年的經曆。
“小時玩伴不多,母親去地裡幹農活,自己在家寫寫畫畫,常愛胡思亂想。”那時候,捕蟬、抓螞蚱、捉蟋蟀,都是楊丙亮生活中的樂事。
《大象6》“昆蟲一方面代表着欣欣向榮的生機,另一方面也是伴随着落葉走向生命盡頭的吟唱者,在生死之間達成長久的生生不息。”
“歡樂頌——楊丙亮油畫作品展”将向公衆免費開放至11月20日,明年3月還将在楊丙亮的故鄉山東萊蕪舉行。
文/川觀妹
川報觀察客戶端記者 餘如波編輯 唐樂韻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