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知識

 > 框子的讀音普通話

框子的讀音普通話

知識 更新时间:2024-09-27 20:43:09

網購就是快,前天才下的單,今天就快遞到了。

馬上就是中秋節了,得買一箱貴州習酒,外出露營用。以一杯美酒,祝萬家團圓,也祝自己幸福快樂。

還買了幾斤百香果,中秋祭月用。這種水果北方沒有,稀罕!更稀罕的是,它獨特而濃郁的芳香氣味,隔着紙箱子都能聞得到。

框子的讀音普通話(快遞用的紙盒子)1

以一杯美酒,祝萬家團圓

網購除了能買到稀罕東西,還能收到不少紙箱子。踩扁了,放在樓道裡,攢多了,賣給收破爛的。

快遞用的紙箱子,在我的家鄉山西平定,人們叫它“紙殼殼”。其實,“殼”是指物體的外皮,并非指這種器物,正确的寫法應該是“榼”。

框子的讀音普通話(快遞用的紙盒子)2

快遞用的紙箱子

“榼”字比較生僻,怕是沒幾個人認得。但在山西沁水和山東即墨,這個“榼”字卻極其常見,幾乎是家喻戶曉、婦孺皆知。

“榼”字怎麼讀

榼,普通話讀作kē(音同“科”),但是在晉方言中,“榼”字重疊起來讀,即“榼榼”,這兩字的發音就不太一樣了。

框子的讀音普通話(快遞用的紙盒子)3

榼,普通話讀作kē(音同“科”)

前面的“榼”,讀kep,這個-p,是一個塞音韻尾,屬不送氣音,發時無需出聲,隻要将舌頭放在準确的位置上,并協助喉嚨把尾音e“吃掉”就可以了。這種急促且短、一發即收的發音方式,就是傳統音韻學中常說的“入聲”。

後面的“榼”,入聲舒化,也就是說-p尾消失了,尾音相應拉長,同時發生了音變現象,讀成ka(音同“咔”)。

“榼”字在山西平定方言中,一般不單用,經常連起來用,重疊讀作“榼榼”。這種現象,在方言學上,叫“小稱”。

框子的讀音普通話(快遞用的紙盒子)4

山西民居

關于小稱的基本内涵,各家說法不一。大體上來說,普遍認為,“小稱”的基本功能或初始功能就是指“小”,即形體小,數量少,性狀程度低,動作時間短、幅度小、力度輕,以及語氣的強度較弱等等,同時在指“小”的過程中,自然衍生出表示喜愛、親昵、戲谑等相關語用情感。

山西方言表示小稱的基本方式有很多,主要有重疊、前綴“圪”、兒綴等等。

比如,小孩子,山西人叫“孩孩”;小山梁,叫“圪梁梁”;小鳥,叫“雀兒”。這個“雀”,不讀què,而是讀qiǎo(音同“巧”)。

框子的讀音普通話(快遞用的紙盒子)5

山西民居

晉語經常用疊詞來作小稱,同一個名詞,單用和疊用有着明确的大小關系,以及顯赫的表義功能。

比如“房、房子”,就是指常規的房屋:平房、樓房、排房等;“房房”,一般是指不用來住人的小型建築,如儲藏室、天台房等等。

又如“腿”,如果單用,就是指人或動物用來支持身體和行走的部分,即下肢。如果疊用,意思就變了,不是指真的腿,而是指器物下部像腿一樣起支撐作用的部分,比如桌椅闆凳的腿,山西人一般說“腿腿”。

框子的讀音普通話(快遞用的紙盒子)6

山西民居

“榼榼”,在山西平定方言中,就是一個“小稱”,是指“榼”這種器物的形體比較小,同時詞義也有所擴大,泛指一切類似“榼”的各種物品。

那麼“榼”這種物品到底是什麼呢?

“榼”是什麼意思

榼,東漢許慎《說文解字》釋為“酒器也”,是說“榼”為古代一種盛酒的器具。

“榼”字最早見諸文獻,似為《左傳·成公十六年》:“使行人執榼承飲,造于子重。”是說晉厲公派遣使者拿着“榼”這種酒器奉酒,到了楚國令尹子重那裡。

框子的讀音普通話(快遞用的紙盒子)7

東漢三羊銅酒樽

魏晉文人劉伶在《酒德頌》中也說,有一位大人先生,一輩子隻以喝酒為要事,“止則操卮執觚,動則挈榼提壺”,停下來就拿起酒杯,行走時就帶上酒壺,嗜酒如命。

卮(zhī,音同“知”)、觚(gū,音同“姑”),榼、壺,都是指古代的盛酒器,或飲酒器,直到今天,我們仍然把盛酒器叫“酒壺”“酒瓶”。

瓶與壺,人們比較清楚,那麼這個“榼”到底長什麼樣子呢?

考之典籍,唐人的飲酒詩中多用“榼”字。如白居易很多詩中都提到榼,比如《葺池上舊亭》:“軟火深土爐,香醪小瓷榼。”另一首《招東鄰》也有“小榼二升酒,新簟六尺床”的詩句。

框子的讀音普通話(快遞用的紙盒子)8

春秋環紋帶蓋青銅壺

據此可知,唐人飲酒用的“榼”為瓷器、能盛“二升酒”,大約相當于今天的1.2公升,容量還是比較大的。其實也不算大,唐代的酒度數很低,十來度左右,不怎麼醉人,不用抿着喝,仰脖大口灌,一榼酒幾口就喝沒了。

在古代文獻中,經常會看到“壺榼”“瓶榼”這樣的記載。如《淮南子·氾論訓》:“溜水足以溢壺榼,而江河不能實漏卮。”溜水,就是指屋檐滴下來的水。是說屋漏之水足以灌滿一個水壺,但一個小酒杯如果有漏洞,江河之水也難以填滿。

又,明無名氏《四賢記·分歧》:“叫左右,與我帶取壺榼快趕上。”

框子的讀音普通話(快遞用的紙盒子)9

法門寺地宮出土的各類茶具

唐代鄭棨在《開天傳信記》中記載了一個很有趣的故事,說一日清晨,有數十朋友來拜訪玄真觀道士葉法善,大家興緻高昂,都犯了酒瘾。忽然有一人擅自闖入,自稱“曲秀才”,高談闊論一番,又如風般旋轉而起,衆人很是驚訝。法善道士認為他是妖怪,等到他再次到來時,用小劍秘密擊中他,并随手墜棄在階梯中,曲秀才便“化為瓶榼,醲醞盈瓶”,變成了裝滿美酒的酒瓶。

由此可見,榼其實就是酒瓶、酒壺。也就是說,瓶和壺用于盛酒時,便被稱為“榼”。

後來,“榼”的詞義又有所擴大,不僅指盛酒器,也泛指盒一類可以盛放物品的器物。

“榼”又表哪些意思

語言是随着社會的發展而發展變化的,詞語在具體場合的各種靈活運用,會不斷地産生新的具體的意義。這些具體義的長期高頻使用,會使其逐漸的定型化,從而産生新義,是為詞義的擴大或縮小。

框子的讀音普通話(快遞用的紙盒子)10

法門寺地宮出土的鎏金銀龜茶榼龜榼

比如“江”,原來隻指長江,後來就成為一切江水的通稱了;“河”原來也隻指黃河,後來就是一切河水的通稱了。像這種演變,就叫做詞義擴大。

又如“瓦”,原來為“土器已燒之稱”,也就是指所有燒成的土器,而現在隻指屋上的瓦。這種現象,就叫詞義縮小。

“榼”也是這樣的,随着社會的發展變化,其詞義也發生了變化,具體來說,就是詞義所有擴大。

框子的讀音普通話(快遞用的紙盒子)11

古代盛酒器:鎏金雙獅紋菱弧形圈足銀盒

在最初,榼就是指盛酒器,像酒瓶、酒壺、酒樽什麼的,都叫“榼”。到了後來,盛放刀劍的匣子,盛放饋送酒食的容器,盛放果品、脂粉的盒子,都可以稱之為榼。

比如,唐代孔穎達為《禮記·少儀》中“加夫襓與劍焉”這句話作疏時,引熊氏曰:“依《廣雅》:‘夫襓,木劍衣。’謂以木為劍衣者,若今刀榼。”襓,讀作ráo(音同“饒”),就是劍鞘,唐朝時稱之為“刀榼”。

又,明高啟《江村樂》詩之二:“一犬行随饷榼,群蛾飛繞缲車。”這裡的“饷榼”,就是指盛放饋送酒食的容器。

框子的讀音普通話(快遞用的紙盒子)12

古代盛酒器:東漢青瓷瓿 浙江上虞白家鎮出土

明朝淩濛初編著的話本小說《二刻拍案驚奇·卷七》亦載:“隻見門外一個老姥走将進來,手中拿著一個小榼兒。”這個“小榼兒”,據下文,裡面裝的“乃是南充黃柑,順慶紫梨,各十來枚”。

清朝蒲松齡《聊齋志異·小人》中講了一個很有趣的故事:“康熙間有術人攜一榼,榼藏小人長尺許。投一錢,則啟榼令出,唱曲而退。”是說清朝康熙年間,有個藝人,帶着一個盒子,盒子裡藏着個小人,這個小人高有一尺左右。有人向盒子中投了錢,藝人就打開盒子讓小人出來唱曲。唱完以後,小人就退回到盒子裡去。

框子的讀音普通話(快遞用的紙盒子)13

山東即墨葛村榼子

直到今天,“榼”這個字在一些地方仍廣為流傳和使用。比如,山東即墨很多地方,有用模子制作時節食品的習俗。春節“炸花”,清明“面燕”,七夕“巧果”,仲秋“面月”,婚禮、壽誕、上梁、添喜、百歲、都要用到這種用模子做成的面食和糕餅,人們将這種制作面食的用具稱為“榼子”。

框子的讀音普通話(快遞用的紙盒子)14

山東即墨“榼子”

另外,在山西沁水縣城東32公裡、端氏鎮南5公裡沁河西岸,有一座早在明清時期就非常出名的文化勝地,叫榼山,就是其因山形似古時盛酒具“榼”而得名。

我的家鄉山西平定,地處太行山深處,相對閉塞的地理和社會環境,對古音起到了一定的凝固作用,保留了衆多的古聲、古字。

框子的讀音普通話(快遞用的紙盒子)15

用“榼子”做出的面食

在鄉人口裡,大凡盒子一類的容器,不管是木質的、紙質的、金屬的,都稱之為“榼榼”,甚至就連鞋子,也叫“鞋榼榼”。(張文平)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知識资讯推荐

热门知識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