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條創作挑戰賽#
秋燕古詩五首:送古迎今幾萬回,為誰歸去為誰來
先秦時期的《禮記月令》有,仲秋之月,“鴻雁來.玄鳥歸.群鳥養羞”,站在周朝的都城鎬京或者洛邑,也就是西安和洛陽,可以看到大雁和燕子,在這個時段紛紛南去,後來,将鴻雁和燕子的南行,看作白露節氣的物候。
實際上玄鳥,在周朝已經看作了燕子,雖然考古學家對周朝之前的“玄鳥”,存在争議。比如有些學者,認為那是古代的一種鳳凰圖騰,因為傳說,商朝的祖先商契,就是因為母親有次在河裡洗澡,撿到了玄鳥蛋,而生下了他。那麼商朝的“玄鳥”圖騰是什麼樣子,現在沒有實物對應。
但是到了周朝,玄鳥,就是指的燕子。
燕子是很奇異的鳥類,通常禽類會遠離人類,但是燕子不同,它們天生和人類有緣,喜歡将家和巢穴,建立在人類居住的房屋上,以農田的害蟲為食,不傷害莊稼,所以人們也樂于保護燕子。
燕子是候鳥,據科學家研究,燕子以昆蟲為食,秋冬季節,北方開始變得寒冷,它們就集體遷徙到南方過冬,而到了仲春時節,又從南方飛到北方。
那麼燕子的老家在哪裡呢,燕子的老家是南方還是北方呢?
科學家研究,燕子的原居住地是北方,和大雁一樣,是因為北方的氣溫降低,才飛往南方。
但是古人,卻有不同的解讀,有人說,燕子的家在北方,因為春天燕子歸來,燕子回家,又有人說,燕子的家鄉在南方大海之上,秋天可以看到海燕飛往海洋深處,沒有見到它們回來,但是秋天海邊會有燕子花紋的貝殼,它們化作了海貝。還有人說,燕子的故鄉在南京。舊時王謝堂前燕,在秋天,飛入尋常百姓家。
總之,燕子春秋兩季的遷徙是一種固定不變的行為。
而仲秋白露到秋分階段,就是北方燕子,不斷向南遷徙的時段。
“翩翩兩玄鳥,本是同巢燕。
分飛來幾時,秋夏炎涼變。
一宿蓬筚廬,一栖明光殿。
偶因銜泥處,複得重相見。
彼矜杏梁貴,此嗟茅棟賤。
眼看秋社至,兩處俱難戀。
所托各暫時,胡為相歎羨。” 唐 · 白居易 《寓意詩五首 其四》
唐朝的白居易,拟人化地寫了秋天即将南飛的兩隻燕子。
兩隻翩翩的燕子,本來應該是在一起朋友。但是在夏秋炎熱變成清涼的時段,它們因為銜着泥土,在飛行中相遇。
然後兩個燕子像老友一樣叙舊談心。
一個将巢安在窮家小戶裡,一個将窩做在雕梁畫棟間。
但是無論住在哪裡,燕子都要銜泥或者撲捉昆蟲,延續家庭。
住在簡陋地方的燕子,說,你住得真好,不像我住在這麼簡陋的地方。
但是住在殿宇的燕子卻說,馬上秋社就來了,我和你一樣要拖家帶口飛向南方。
現在住什麼地方都是暫時是,有什麼羨慕和感歎的?
這首詩裡的秋社,是指中國古代的秋天祭祀土地神的大節,在立秋後第五個戍日,通常在白露節氣和秋分之間。往往這個重大的節日到來,土地豐收,靠田野昆蟲為食的燕子,因為食源枯竭,也就踏上了南飛的旅程。
所以燕子又稱為社燕,春社時節來,秋社時節去。
燕子為了生存的勞碌,華堂和陋舍,都是暫時的停留地,它們的一生,常年春來秋往,辛勞注定,在這點上真真平等。
而白居易顯然這首詩含有自己的人生觀。不必羨慕我住在華堂,也不必為住在簡陋的地方而互相攀比,人是命運的過客,并沒有什麼安穩,而辛勞是注定的。或者環境略有不同,而人之為人,亦如燕子,一生奔波辛勞,人生如寄。
這首詩并不悲觀,但是低調。都是人生旅途的燕子,
”有鳥有鳥名燕子,口中未省無泥滓。
春風吹送廊庑間,秋社驅将嵌孔裡。
雷驚雨灑一時蘇,雪壓霜摧半年死。
驅去驅來長信風,暫托棟梁何用喜。“中唐 · 元稹 《有鳥二十章(庚寅) 其十一 》
元稹和白居易是好友,兩個人寫燕子也同聲同氣,味道相投。
這是因為唐朝開科取士,無數讀書人有了做官的機會。
白居易和元稹都是十年寒窗,一朝上榜,看起來仿佛命運垂青。但是進入官場後才發現,在權貴的世界裡做官,是件辛苦而艱難的事。
比如元稹和白居易都有貶谪的經曆,派到邊遠地方做官,在唐朝,有些官員客死異鄉,終生都回不了故鄉,看起來華貴的身份,實際上不過是皇帝和權貴的高級奴仆,當然也是這些正直無名的官僚,建築了大唐的盛世。
元稹看見燕子春來秋去,自然有所感懷。
有種鳥兒叫燕子,從來口裡都銜着泥土。
看起來春風将它們送到雕梁畫棟,多麼輕松美好,實際秋社來時,它們卻被迫遷徙,風餐露宿,睡在洞穴裡。
實際燕子是穴居生物,在沒有房屋的很多地方,燕子是穴居在岩石上的。我相信元稹是看到過野外燕子真正荒涼簡陋的家的。
春天來了,看着燕子歡快飛翔,一時快意,但是在風雪的大半年裡,有誰真的知道,燕子是怎麼過來的?
況且燕子受季風驅使,春來秋去,就算是短暫将家安在雕梁畫棟,又有什麼歡喜?
以燕子,來強調人生的漂泊,能夠使很多人共鳴。
社會越發達,越有活力,其背後也是流動性更大,正面是繁榮,背面也是無數人為了家庭和夢想在奔波。
就算是暫時住在華堂廣廈又如何?對于燕子來講,那不是自己永恒的家。
雖然心安處即是家園,但是從古到今,物質和精神雙安穩的人生,實在是有限,奔波是燕子生涯,人生常态。
“千家山郭靜朝晖,一日江樓坐翠微。
信宿漁人還汎汎,清秋燕子故飛飛。
匡衡抗疏功名薄,劉向傳經心事違。
同學少年多不賤,五陵衣馬自輕肥。” 唐 · 杜甫秋興八首 其三 (766年)
54歲的杜甫,此年秋天在夔門,因為種植了桔園,果樹豐收,心情略微安穩。
他早上站在江樓上看朝陽。
大氣連綿的四川山脈,沐浴在朝霞晨輝裡,寂靜清美。
腳下的江流上,此時夜漁的漁民,紛紛歸來,而清秋的燕子,開始集結,向着家鄉飛走。
這裡的還,是歸來的意思,漁民幾夜沒有睡覺,是要打秋漁,這裡的“故”,是向着故鄉的意思。現代人讀古詩,往往用現代的詞彙和含義,很容易錯過,這個“還”和“故”的深邃含義。
正是看到辛苦的漁民和回鄉的燕子,杜甫才有了對自身的感慨。
自己愛國,仕途坎坷,抱負不展,流離他鄉。
遙想故鄉的同學少年,當年那種顧盼的豪情是否還在?
也許隻有他自己因為愛國,命運最為坎坷,流寓他鄉,望鄉南歸。
這十年,他因為安史之亂,困頓流離,艱辛如幾夜不睡的漁民,歸心如振翅欲飛的秋燕。
好在,今年桔園收獲不錯,為他的歸鄉,做了物質和心理的安慰。
隻是杜甫是一隻背時的燕子,最終還是沒有飛回故鄉,生命隕落在半路。
“翩翩雙燕畫堂開,送古迎今幾萬回。
長向春秋社前後,為誰歸去為誰來。”唐 · 歐陽澥《詠燕上主司鄭愚 》
這首詩,寫了燕子春來秋去的規律。
從古到今,有多少萬年,燕子就應該有多少次遷徙。
在春社秋社的前後,這些燕子,是為誰而去,為誰而來?
鳥類的遷徙,我們隻看到了現象,而遷徙的原因和規律,還有巨大的謎團。
因為不是每種鳥類都遷徙。且鳥類的遷徙,從數百到數萬公裡不等。
而燕子和人類最近,往往經曆了漫長的分别,燕子認識舊家舊主人,那種帶給人心靈的震驚和美好,讓人感動。
是為我們而回來嗎?經曆了那麼長的遷徙,離别。
燕子是靈鳥,是忠貞之鳥,是情誼之鳥。
“落木風高葉漸稀,人家刀尺促寒衣。
生憎燕子炎涼甚,春便飛來秋便歸。” 清 · 趙翼《秋燕》
這首詩,其實含瞋帶怨,是一種輕型的風情。
清秋來了,白露時節,是感到真正清涼的時候,人家都趕着作秋冬的衣裳,以防備秋冬的寒冷。
這個時候,最恨燕子,暖和的時候在這裡,天氣冷了,就要飛走,哪裡長情?
但是燕去燕會飛回。況且燕子來去自備飲食,自己築巢,礙着這東家美女何事?
她不過是借燕子來吐槽薄情郎罷,秋天來了,燕子都知道回家,偏你不回,還要俺操心作衣裳,你個冤家。
燕子才不炎涼,真正讓人有炎涼感的,是世事人心。
白露節氣到秋分節氣,在古代,自漢朝到清朝,民間都有隆重的祭祀土地神的秋社,而燕子就是這段時間遷徙。而當代都市的人們,已經很少看到燕子。但是說起燕子,人們口中自有歡喜,這是來自傳統文化的基因。
初衣勝雪為你解讀詩詞中的愛和美。#詩詞#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