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樹輝
最近有一則新聞題為《9歲男孩反複發燒 “開學綜合征”患兒紮堆就診》,以一個9歲男孩航航為例,講述了他的就診經曆,航航近一周來反複發高燒,去醫院就診,經過一系列檢查後沒有發現器質性病變,後來在醫生的建議下轉到精神科,被精神科醫生診斷為“開學綜合征”。
其實,“開學綜合征”并不是專業的疾病診斷術語,這不是一種病,而是指孩子,尤其是處于中小學階段的孩子,對于新學期開學出現的一系列無法适應的反應,很多時候會伴有軀體方面的症狀。和成年人的“上班綜合征”“星期一綜合征”“更年期綜合征”一樣,孩子們出現“開學綜合征”,是當事人受過去經驗的影響,難以适應新環境,因此表現出的種種現象。
面對一個新環境,我們的所有不适應都跟三個方面有關:第一個方面是,過去的經曆在影響着我們,我們不确定在現在的環境中過去的糟糕體驗會不會重現,專業的說法叫做“移情”。第二個方面是對當下的恐慌,我們會害怕糟糕的事情發生。第三個方面就是對未來充滿焦慮,我們不知道像這樣糟糕的情況要持續多久,會不會一直這樣。
在上面這篇報道中,精神科醫生了解到,快開學了,航航的暑假作業還沒有完成,而且航航在學校的人際關系不好,這就導緻孩子面對學業和人際關系的雙重壓力,因此航航對上學心生畏懼。醫生認為,反複發燒也是因為心理問題而引發的軀體症狀。
作為父母,要如何解讀精神科醫生的說法呢?首先我們需要關注到的是孩子學業的壓力和人際關系的壓力從哪裡來。可能很多父母一聽說,孩子因暑假作業未完成,對上學産生了壓力就難以理解,他們不明白,孩子為什麼不完成作業?是不是平時太貪玩了?如果沿着這個思路走下去,可能就會越來越難以幫到孩子。
孩子的作業為什麼沒完成?這極有可能是一個惡性循環,他可能在學校裡早就遇到問題了,因為同學關系相處得不融洽也好,因為和老師相處得有問題也罷,這可能會導緻他在很長一段時間以來都悶悶不樂,他的潛意識裡對完成作業充滿抗拒。因此這兩個問題不是孤立存在的,極有可能有着密切的聯系。
所以,父母要嘗試回憶這個假期孩子過得怎樣,是不是有時候會顯得心事重重?還要詳細了解孩子近段時間在學校裡的狀态怎樣,能否按時完成作業,和同學相處如何,如果不能完成作業,和同學相處不好,那這些現象是從何時開始出現的……我們去探索這些信息,目的不是指責别人,而是找尋問題的形成軌迹,隻有這樣在處理問題的時候才能有的放矢。
孩子抗拒開學的原因是什麼?我們可以按照上述總結來假設一下,首先是作業沒有完成,孩子害怕開學後會被老師批評懲罰;其次是孩子過去和同學相處得不好,擔心這種情況會再次發生,并一直持續;第三點是孩子對新學期的生活充滿焦慮,不知道接下來會發生什麼。
搞清楚這三點,父母就要做有針對性的幹預。針對第一點,父母可以試着跟孩子這樣溝通:“孩子,爸爸(媽媽)知道你這段時間心情很不好,可是作業還沒有完成,你看我們一起和老師溝通一下可以嗎?你放心,這段時間如果遇到困難爸爸媽媽會幫你一起克服的。”如果孩子同意,那最好了,如果孩子不同意,我們也可以聽聽孩子的想法。和孩子溝通好這一點,你會發現孩子的壓力變小了,至少他不再害怕老師會因為作業沒寫完而批評懲罰自己了。第二點是最難處理,也是最考驗親子關系的一點,就是幫助孩子建立健康的人際關系互動模式。之所以說這一點難處理,并不是指這個問題本身有多複雜,而是處理這樣的問題對父母的要求有些高。
很多父母在孩子小時候會認為孩子小根本不懂什麼是人際關系,等到孩子大了,發現問題了,又會急切地想要解決問題。“我的孩子不會跟别的孩子相處怎麼辦?我的孩子不會讨老師開心怎麼辦?”從這些問題中我們能明顯感覺到父母的焦慮。其實,不是孩子不會跟别的同學相處,而是孩子在這方面缺乏嘗試的勇氣,不是孩子不會讨老師開心,孩子也沒必要讨老師開心,隻是孩子不會在老師面前表達自己、呈現自己。
如果父母理解不了這些,那就會經常犯冒進的錯誤,他們認為隻要跟孩子把道理講清楚就好,遺憾的是,孩子跟别人打交道的經驗,不是靠聽父母講道理就能學會的,要靠他自己摸索。
我們如何幫助孩子克服對未來的焦慮呢?首先不能告訴孩子不要焦慮,這是很多父母都會犯的錯誤。有的父母會對受了欺負的孩子說:“放心,爸爸媽媽會保護你,不會有人再欺負你了。”這個說法看似很有力量,但是很難注入孩子的心裡,父母這樣說心情是可以理解的,然而現實并非如此,我們不可能時時刻刻跟着孩子,孩子還要自己面對學校生活。
那父母要怎麼做?一方面要在孩子願意的時候和他讨論,如果孩子和同學發生了沖突,孩子希望父母怎樣做,父母怎麼做孩子遇到困難時才願意向父母求助……如果孩子願意,這樣的問題讨論得越細緻、越清楚越好。在讨論這樣的問題時父母會面臨很多考驗,比如有時候孩子的一些想法和要求極有可能會讓父母感覺不現實,因此會感到格外焦慮。這時候我們要先放下自己的焦慮,以一種投入的狀态和孩子讨論就好,讨論到最後你會發現,孩子并非沒有自己的判斷能力,孩子有時候隻是想表現得任性一些,有時候隻是想試探一下父母。
父母和孩子之間所有的讨論對孩子今後建立安全感都是有意義的,隻要在讨論中彼此足夠真誠,孩子就會感到越來越有力量。如果父母感覺和孩子讨論起來有些困難,也許是父母的态度不夠真誠,也許是缺乏有效溝通的經驗和信心。孩子的想象是充滿力量的,如果作為成年人,尤其是父母,不懂得因勢利導,無法做到順勢而為,很多時候問題就會越搞越複雜,這樣反而會适得其反,産生一系列複雜的問題。
作者樹輝:實戰派心理咨詢師、樹輝心理創辦人
樹輝心理驿站
新聞線索報料通道: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齊魯壹點”,全省600位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