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蘭州拉面絕密配方
白胡椒0.4斤、姜皮0.5斤、肉扣0.1斤、孜然0.4斤、大茴0.1斤、畢拔0.1斤、丁香0.1斤、小茴0.1斤、花椒0.4斤、草果0.5斤、草扣0.1斤
牛肉臊子:牛肉5斤,切丁狀,放入小鍋,放八角、辣椒、姜片、草果少許。
大鋼精鍋放2兩(上面)佐料,加牛油,味精,鹽适量。燒出料香味即可。
我花大價錢買來的,拿來大家分享。(來得不易呀)我正在用,效果很好,味道地道。拿出來大家借鑒。
陝西擀面皮與涼皮調料祖傳配方
精武鴨頸子的配方是由川菜中的“鹵兔丁”演變而成。不是武漢人的獨創!因此,精武鴨頸子的配方并沒有生産專利,隻是進行了商标的注冊。
我國的菜系非常繁多而且極為豐富,各個菜系之間相互借鑒、嫁接、改良、異化的情況是非常多的,這是極為正常的現象。
僅将此配方獻給下崗職工和求職的網友!
武漢精武鴨頸子配方及工藝
原料:袋裝冰鮮鴨頸子5,000克、幹辣椒400克、姜塊100克、蔥節120克、八角20克、三奈 10克、桂皮8克、小茴香10克、草果10克、花椒10克、丁香5克、砂仁8克、豆蔻12克、 排草5克、香葉3克、精鹽200克、味精15克、硝鹽1克、紅曲米50克、料酒100克、鮮湯 5000克、精煉油2000克。
制法:
1、鴨頸子的初加工
鴨頸子解凍,沖洗幹淨後,加入姜塊50克、蔥節50克、精鹽100克及料酒、硝鹽
拌和均勻,腌漬碼味約1—2小時,取出,用清水洗淨,然後放入沸水鍋裡汆一水,撈
出備用。
2、制辣味鹵汁
幹辣椒剪成節,八角、三奈、桂皮、小茴香、草果、丁香、砂仁、花椒、豆蔻、
排草、香葉等用清水稍泡,瀝水;紅曲米入鍋,加入清水1,200克熬出色,然後去
渣,留汁水待用。
淨鍋上火,放入精煉油燒至三成熱,下入幹辣椒節、香辛料及剩餘的姜塊、蔥節
稍炒,摻入鮮湯(可用豬筒子骨、鴨架、雞架等熬成)及紅曲米水,調入精鹽、味精
燒開後,改小火熬煮2小時,至逸出辣味、香味後,即成辣味鹵汁。
3、鹵制
把初加工好的鴨頸子放入燒開的辣味鹵汁裡,用中火鹵30分鐘左右即可關火(自己
随時掌握煮好沒有),然後讓鴨頸子繼續在辣味鹵汁中浸泡20分鐘,随後撈出晾涼即
可斬塊食用。
特點;香辣濃郁、鮮嫩可口
要領提示:
1、鴨頸子以袋裝冰鮮的去皮為好,以自然解凍為佳。洗淨後,一定要先腌漬、焯水後
再鹵制,否則腥味太重。加放硝鹽才會色澤淺紅、風味較佳,千萬不要過量多加!以
免對人體有害。因為亞硝酸鹽超标,食品檢驗部門是要讓你關門的!
2、幹辣椒以選幹小米椒為好,因為這種椒色紅油亮、辣味較重。辣椒剪成節後,還應
保留辣椒籽,因為辣椒籽也有睜加鹵汁香味的作用。炒制幹辣椒時,宜重放精練油,
稍炒即可(切忌炒焦成糊辣風味),摻入鮮湯煮制後,方可突出其“勁辣”風味。
3、鹵鴨頸子店都聲稱用了幾十種香料,其實香料的種類不在于多、量不在于大,隻需
八、九種即可以了,關鍵在于要掌握好用量比例,使香料達到“和味”的效果,香味
不要太濃烈,要呈現出一種似有若無的香味的效果。
4、鴨頸子骨頭裡也帶辣味,其實不難,鴨頸子汆水後,脊椎管裡脊髓成熟收縮,露出
小孔,鹵制時辣油汁進入孔内,骨内自然帶有辣味。鹵熟後繼續浸泡是為了使其入
味。
5、鹵制的時間,要耐心地試驗,常看看。離火後,保證浸泡的時間很重要。
6、以上配方及工藝還要靠自己實驗和摸索,有些地方要動動腦子。
刀削面做法
山西刀削面:
的調料(俗稱"澆頭"或"調和"),也是多種多樣的,有番茄醬、肉炸醬、羊肉場、金針木耳雞蛋打鹵等,并配上應時鮮菜,如黃瓜絲、韭菜花、綠豆芽、煮黃豆、青蒜末、辣椒面等,再滴上點老陳醋,十分可口。
一般地說,刀削面是面條的一種,适合用各種澆頭做鹵,但是根據人們的習慣,刀削面一般用湯汁比較多的鹵較為合适,現将山西的兩種鹵汁的做法錄寫如下,以便于你來參考:
1、肉鹵:
主要原料:
熟五花肉片200克,雞蛋500克。
輔助原料:
黃花菜20克,木耳10克,鮮腐皮200克,冬筍100克,蝦米50克,姜末15克,豬油20克,花椒2克,芽菜100克,醬油20 克,味精、香油、胡椒面、幹黃醬、水澱粉各适量,蔥段50克,蒜3瓣。
制作方法:
1、黃花菜、木耳泡發在洗幹淨、加工成小塊、段待用;芽菜摘洗幹淨,熟煮肉加工成薄片;蝦米用沸水泡開備用。
2、鍋上火加入骨頭湯燒開撇去浮末加入上述原料及輔助原料調好味,用水澱粉勾芡将雞蛋打碎撒到湯裡面,點入香油即成鹵汁。
三鮮鹵
主要原料:
水發海參100克,水發鱿魚100克,熟雞肉100克,雞蛋500克。
輔助原料:
豬油50克,蔥結50克,精鹽适量,花椒、蒜瓣、味精、料酒、醬油、姜末各少許。
制作方法:
1、将海參、鱿魚改刀成小片狀,沸水焯過待用,熟雞肉改刀成小片,蔥切段。
2、豬油上火燒熱,投入花椒、蔥段炸出香味成蔥油,去掉蔥和花椒待用;将鱿魚片、海參片、雞肉片投入鍋中略炒,加調味原料調拌均勻取出備用;
3、鍋上火放入骨頭湯2500克燒開,将海參等物料放入調好口味,用水澱粉勾芡,雞蛋打散,放入湯中即成三鮮湯鹵。
晉中刀削面:
刀削面同北京的打鹵面,山東尹府面,河南的魚焙面,四川的擔擔面齊名,被譽為我國著名的五大面食,受到了國内外賓客的贊譽。
這種面食最适宜飯館經營,因為它制作簡單,省工省力,經濟實惠而且适宜各種澆頭。所以從高級賓館到村、鎮小飯館,大多都經營這種面食。古往今來,削面高手不斷湧現,飛刀絕技代代相傳。近年來,随着食品機械飛速發展,削面機取代了人工操作,不但大幅度地降低了體力勞動,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削出的面又薄,又細,又長,給食客們留下了美好的回味。
刀削面易于制作,隻需用一定量的水将面和好即可削制、食用。而且具有内虛、外筋、柔軟,光滑、易消化的特點,各種葷素澆頭和菜碼均适宜,不論豬、羊、牛肉,還是山珍海味,或集四季鮮萊于一碗,它都宜配之。若用者陳醋調味,其味美不可言之。
相傳明末清初,榆次有個“頭兒”(即廚師)叫五蠻,人稱“削面五”。削面時,他站在離鍋3、4尺遠的地方,将小枕頭似的面團順躺在墊了籠布的左臂上,右手揚刀,頓時,那面葉便如流星飛濺,直落鍋内。面鍋内沸水翻放,面葉如銀魚跳躍,煞是好看。不論在店堂,還是在廟會上,“削面五”一上鍋台,總會引得衆多行人駐足觀看,喝彩聲不絕于耳。
面葉煮熟之後,根據各人口味,澆上葷菜,素菜或打鹵湯菜,再佐以山西釀醋,蔥、蒜、香菜或辣椒等調味,即可食用。因其經濟實惠,香爽味烈,故探得群衆喜愛。
刀削面的制作方法如下:
[原料]面粉、水。
[工藝]将面團揉好,要不軟不硬,然後左手或左臂執面,右手持刀,待水沸後,從右向左依次順削而下。
[特色]面葉白、細、薄、長,柔軟光滑、外筋内軟,滑利爽口。
樊記臘汁肉的做法詳細介紹
口味:五香味工藝
鹵樊記臘汁肉的制作材料:主料:豬肋條肉(五花肉)500克
調料:料酒20克,小蔥15克,姜15克,鹽8克,冰糖10克,醬油30克,八角5克,草果5克,砂仁5克,荜茇5克,桂皮5克,丁香5克,高良姜5克,花椒5克
教您樊記臘汁肉怎麼做,如何做樊記臘汁肉才好吃
1. 将豬肉(帶皮硬肋)橫縱切成7 厘米寬的長條,洗淨,瀝幹水分;
2. 先将水倒入鍋内(以沒過肉為宜),放入豬肉,皮朝上,加香料(大茴香、桂皮、草果、砂仁、丁香、良姜、荜拔、花椒用布袋裝好紮緊口)、蔥、姜、鹽、醬油、黃油,肉上壓鐵算子,使肉全部浸入湯内,然後用旺火燒開;
3. 再轉小火焖煮,約2 小時後,下冰糖,把肉翻身,繼續用小火焖煮2~3小時即成。
樊記臘汁肉的制作要訣:焖煮時,保持小開,不能翻浪,以保證湯不渾濁,成品完整。
謝謝你的觀看,如果你有更好的建議和意見,請在下面留言。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