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麼是禮儀?
1、禮儀是人們在社會交往中,為了彼此尊重,在儀容、儀表、儀态、言談舉止等方面約定俗成的,大家認可的各種各樣的行為規範,也是對禮節、禮貌、儀式的總稱。有了這些行為規範,才能把握人際交往中适合的尺度和正确處理人與人的關系。
2、禮儀是人們維持社會正常生活共同遵守的行為規範,它體現着社會的文明程度。禮儀的内容包括社會生話的各個方面,主要有儀容、儀表、儀态、儀式、舉止、表情、動作、語言、服飾、談吐、待人接物等。有公共場所禮儀、待人接物禮儀、人際交往禮儀等。
3、熟悉和掌握一定的禮儀,就可以在社會交往、交流中遊刃有餘,行為舉止變的文明、高雅、得體。才會受到人們的尊重和敬重,才會使一個人的人格變的更加有魅力。
二、禮儀的由來
1、起源于祭祀。“禮”字是一個會意字,從示,從豊,豊是行禮之器,在字中兼表字音,意思是:舉行儀禮,祭神求福。郭沫若在《十批判書》中指出:“禮之起,起于祀神,其後擴展為人,更其後而為吉、兇、軍、賓、嘉等多種儀制。”
2、起源于民間風俗習慣。人是群居動物,人和人在長期的日常交往中,慢慢形成了一些約定俗成的行為習慣,逐漸這些習慣就成了人們在社會交往中自覺遵守的規則。成為了固定模式的規範禮儀。
3、也有人認為,禮儀是為了表達自身情感而發展産生的。古時人們在祭天時為了表達心中對神靈的敬畏,才産生了禮儀。
三、中國的傳統禮儀的産生與發展
1、中國是曆悠久的文明古國,也是禮儀之邦,我們有優秀燦爛的文化,自古就形成了一套高尚的道德倫理,和完整嚴格的禮儀規範,中國人也以文雅、有禮而受世人尊重。禮儀更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2、中國古代是非常重視的禮儀的,我們從古代關于禮儀的書籍中就可以感覺到如:《周禮》《儀禮》《禮記》 。《周禮》《儀禮》和《禮記》統稱三禮。 “三禮”記錄、保存了許多周代的禮儀,其中,《周禮》偏重政治制度;《儀禮》偏重行為規範;而《禮記》則偏重對具體禮儀的解釋、論述。 由這“三禮”所涉及的各種禮制的總和,也就是“禮”的全部内容。“三禮”是我國古代政治制度的三部儒家經典,是中國古代禮儀制度的百科全書。
3、我國古代最隆重的禮節叫“九賓之禮”,它是周朝周天子用來接待天下諸侯的重典,周朝有八百個諸侯國,九賓就是“公、侯、伯、子、男、孤、卿、大夫、士”,周天子朝會“九賓”所用的禮節,就叫“九賓之禮”。迎賓時,九位禮儀官,高聲呼喚,上下相傳,聲勢威嚴。雖然這種高規格的禮儀隻能由周天子使用,但到了戰國時,周朝已開始衰落,諸侯各國也開始使用“九賓之禮”作為接待各國使節的外交禮節了。
4、“跪拜禮”。古時人們以跪拜的形式表示友好和尊敬,但在封建社會裡,君臣之間的“跪拜禮”則是成為臣服的象征,在民間,平輩之間也可行“跪拜禮”表示相互尊敬。“跪拜禮”有多種形式,主要有“稽首”,主要用于君臣之禮,行禮時,頭首着地,保持一定時間;“頓首”,也叫叩首、叩頭。這是平輩之間較為莊重的禮節。
5、揖讓禮”,就雙手抱拳作揖,打拱,這是普通民衆之間見面時較為随便的一種禮節。作揖打拱,可以表示人們相互之間的問候和打召呼。
6、“虛位禮”。中國古代人們一般尊左,左為上,“虛左”就是把好的尊貴的位子讓給客人,表示對客人的一種尊重,特别用于公共場合,如坐席、開會等一些公共接待方面。
7、“袒臂禮”,也被稱為“左右袒”,是指露出手臂以表示自己擁護哪一方的意思,主要用于發生糾紛、争鬥、選舉等場合,需要“袒臂”來代表着你站在哪一方,類似于今天的舉手表決。
8、中國古代還有“五禮”之說,“吉禮”居五禮之首,為祭祀典禮之用。“兇禮”,用于吊唁、哀悼。“桧禮”,主要用于同盟國之間有困難時,籌集财物,償其所失。“軍禮”,用于練習戰陣、檢閱軍隊、軍事。“嘉禮”,主要有婚冠之禮、赈幡之禮、賀慶之禮等。
9、現代禮儀。現代禮儀的種類更加豐富,主要包括生活類禮儀:見面禮儀、介紹禮儀、交談禮儀、宴會禮儀、會客禮儀、舞會禮儀、饋贈禮儀等。節俗節慶禮儀:春節禮儀、清明禮儀、端午禮儀、重陽禮儀、中秋禮儀、婚慶禮儀、殡葬禮儀等。商務類:公關禮儀、公務禮儀、談判禮儀、迎送禮儀等。
四、有關禮儀方面的名言、名句
1、禮者,人道之極也。(荀子)
2、安上治民,莫善于禮。(孝經)
3、道之以告德,齊之以禮。(論語)
4、禮,天之經也,民之行也。(左傳)
5、禮,經國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後嗣。(左傳)
6、人有禮則安,無禮則危。(禮記)
7、不學禮,無以立。(論語)
8、禮義廉恥,國之四維,四維不張,國乃滅亡。(管子)
9、衣食以厚民生,禮義以養其心。(元•許衡)
10、博學以文,約之于禮。(孔子)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