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家庭、組織、人格系統具有各自的相對獨立性,但是卻相互影響、相互制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我們在各自的家庭系統中獲得并延續生命,在某個(些)組織系統中獲得生存及發展,在自己的人格系統中獲得持續一生的成長。
爾侬我侬,忒煞情多。
情多處,熱似火。
把一塊泥,撚一個爾,塑一個我。
将咱兩個一起打破,
用水調和。
再捏一個你,再塑一個我。
我泥中有爾,爾泥中有我。
我與你,
生同一個衾,
死同一個椁。
在一個針對家族企業的系統咨詢案例中,作為總經理的丈夫一直在強勢命令擔任執行經理的妻子做這做那,而執行經理卻一緻不願面對總經理。公司其他成員代表都在一旁觀望,感覺無力。
這時,咨詢師另選一位丈夫的代表上場,引導妻子對丈夫說:“此刻,我隻是你的妻子,和公司無關。”又引導丈夫對妻子說:“我尊重你做我的妻子,此刻,我隻是你的丈夫,和公司無關。” 妻子和丈夫擁抱在一起。一旁的總經理代表态度也溫和下來。公司其他成員代表也都感到有了力量。
這位妻子來求助時,起初的困惑是自己該不該回家當全職太太,後來又想理清企業内的人際關系。咨詢中呈現出的卻是因為她和丈夫在家庭和在企業裡的角色混亂引起的内心沖突。當處理了妻子和丈夫之間的關系,家族企業中的矛盾自然就化解了。
(案例整理:花 娟)
相較于家庭和組織系統,人格系統是更加博大,也是具有制約性、統領性、主導性和決定性作用的“總系統”。無論是家庭系統還是組織系統,均始終無法擺脫人格系統無處不在的影響。正是這一個個“如其在内,如其在外”的“俄羅斯套娃”,共同構成了我們身居其間、生生不息、周而複始的世界——這個讓芸芸衆生魂牽夢繞、欲生欲死、“剪不斷理還亂”的紛繁多姿的世界。(附圖4-3、4-4)
“我們眼前的世界,就是我們内心的樣子;我們和世界的互動,就是和另一個自我的互動——一切的喜怒哀懼、愛恨情仇、是非善惡、悲歡離合,都由我們的内心來建構和完成。”(見興趣閱讀1-3 論主體間性和心靈自由)
鑒于假設法在心理學理論和實踐體系建構中所具有的普遍性意義,為了對系統的特性及規律進行更加深入的研究,以便更有效地指導心理咨詢實踐,本書特用拟人化的假設,提出系統意識的概念。
系統意識首先明顯不同于個體意識,又和個體意識密不可分。
為方便理解,我們也可以把系統意識稱作超意識——這裡的“超”是指“超出”、“超越”、“超脫”了個人主義、個體意識層面上的一種更高意識形态。
系統意識離不開個體意識;個體意識也離不開系統意識。系統意識和個體意識的關系主要表現在:
——系統意識決定系統的基本性質;個體意識呈現個體之間的差異性。
——個體意識體現并豐富着系統意識;系統意識需要通過個體意識來得以實現;系統意識和個體意識會相互轉化。
——系統意識對個體意識起着規範和制約作用,違反系統意識的個體意識則會受到系統的懲罰。
——任何系統意識隻能大緻包括個體意識;任何個體意識不能完全被包括在系統意識之中。
其次,系統意識也絕不等同于集體潛意識。
弗洛伊德的“冰山理論”把人的心理比喻為一座冰山:浮出水面的是少部分,代表意識;而埋藏在水面之下的絕大部分,則是潛意識;而在水面與深處中間的那一部分,就是前意識。為區分弗洛伊德的冰山理論,榮格提出了集體潛意識(又稱集體無意識)理論,為理解人類心理現象和社會行為提供了獨特的視角。榮格認為,集體潛意識是潛藏在人格結構最底層的部分,包括祖先在内的世世代代的活動方式和經驗庫存在人腦中的遺傳痕迹。榮格把他的集體潛意識理論比作“島理論”。島和冰山的本質不同在于,一個處于懸浮狀态,一個連接着廣袤的海底根基。顯露出水面可以看到的那些島嶼,是人能感知到的意識;由于潮漲潮落忽隐忽現的水下島體部分,榮格稱之為個體潛意識(相當于弗洛伊德人格結構理論中的潛意識);而島的最下面是作為基底的海床,就是我們的集體潛意識。(興趣閱讀4-2 榮格的夢與集體潛意識)
(文章及插圖來源:李不言主編《讓心回家:系統主義心理學理論與實踐初探》,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版權歸作者所有,侵權必究)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