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凝媽悟語
河南周口,一個小男孩不願意學習,媽媽想了一個高招,懲罰他一手拿筆一手舉磚頭,并帶着訓斥的口吻和孩子對話。
媽媽說“别哭了,你告訴我拿筆沉還是拿磚沉?”
男孩帶着哭腔說“拿磚沉”。
媽媽追問“要不要好好學習?”
男孩說“要!”
媽媽繼續問“是願意寫字還是拿磚。”
男孩說“寫字”。
很多網友評論說“這種教育很有意義!”
我想說真的高估這種教育方式的效果了,孩子隻是被媽媽的懲罰吓到了,自己又沒有反抗的力量,隻好随着父母的心願回答問題。孩子不是發自内心地真心想學習,也許迫不得已堅持幾天,但肯定不能長久。
曾經看到北大滿哥的解說,感覺特别有道理。他說:孩子不愛學習,你懲罰他,他愛學習了。就好比是孩子發燒了,給他吃了退燒藥,他不發燒了一樣。
孩子發燒隻是一種症狀,而不是病因。如果呼吸道感染引起發燒,吃退燒藥不發燒了,但是呼吸道依然是疼痛的,如果不去治療呼吸道,孩子的病情就會越來越嚴重。相反,如果先解決呼吸道問題,體溫就會恢複到正常狀态。
放到孩子不愛學習上也是一樣,不學習是一種現象,不是根源問題。隻有找到背後的原因,有針對性地幫助孩子走出困境,孩子才會真的愛上學習。
智力正常的孩子,學習能力都沒有問題,不愛學習缺乏的就是學習動力。
孩子的學習動力是由3個因素組成的:附屬内驅力 自我提高内驅力 認知内驅力。
這3個因素相互制約,相輔相成,提升孩子學習動力,家長需要在這3點上好好下一番功夫。
第一,附屬内驅力
附屬内驅力主要是指孩子和家長、老師的關系問題。如果孩子感受到家長的愛,受到積極的影響,内驅力就會高。同樣的,孩子認為老師喜歡自己,也喜歡老師,他在學習時也會感到愉悅。
注意,這裡是孩子的主觀感受,包括學習和生活兩個方面的内容,不是家長和老師的看法,也不僅僅和學習問題有關。
在家裡的時候,如果孩子抱怨在學校裡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我們不要覺得孩子想太多,告訴孩子“你好好學習,别胡思亂想!”而是先接納孩子,讓他把心裡話說出來,有必要的時候跟老師溝通,解決孩子遇到的難題
如果孩子認為父母不愛自己、制造了太多壓力,也不要覺得孩子不知好歹、不思進取,告訴孩子“我都是為你好”。而是表現出對孩子的尊重,和孩子坐下來好好溝通,了解孩子的内心需求,幫孩子打開心結。
第二,自我提高内驅力
自我提高内驅力是指孩子對主流社會價值的追求,比如孩子希望得到很高的評價、有自我榮譽感,得到一些實物獎勵、獲得某種職位、得到公開表揚等等。
我們小時候也應該有同樣的感受,好好表現,想得到家長和老師的表揚。在階段考試之後,能拿到一些鉛筆、本子之類的獎品。在評選班幹部或者評優的時候,能得到很高的票數。
這些都是我們自我價值的體現,孩子看重它們,說明是有追求的。人需要鼓勵,就像植物離不開水。
我們保持平常心,真誠地表揚孩子,認可孩子的想法,鼓勵孩子用自己的實力去得到想要的一切,而不要采取虛假的方式獲得。得到了,說明前一階段的努力有了很好的收獲,沒有得到,說明還需要繼續努力。隻要有夢想,一定會成功。
需要注意的是,家長要調整好心态。不要比孩子還看重外在評價和獎勵,也不要嘲笑孩子太在乎這些,不管得與失,悅納就好。
第三,認知内驅力
認知内驅力是孩子對世界、對知識的天然好奇,他發自内心地想學到更多知識,想去了解這個世界,沒有功利心。
其實,孩子天生有好奇心,我們隻要好好保護就好了。還記得孩子很小的時候,是如何對未知如饑似渴嗎?
這些都是孩子天然的學習動力,後來因為我們不恰當的方式,讓孩子失去了學習動力。
所以,我們應該反思自己,即使孩子上小學了,也不要逼着孩子學習,而是給孩子提供條件,繼續保持強烈的好奇心。
比較可行的方法是,堅持閱讀、堅持帶孩子運動、堅持帶孩子走進自然,讓孩子保留學齡前的互動式學習模式,而不僅僅是坐在家裡寫作業。
孩子對未知了解得越多,就會感覺自己越渺小,就會對知識有更強烈的征服欲望。
寫在最後:教育孩子真的需要智慧,懲罰孩子也許會帶來短期效果,但是在孩子心裡留下的陰影很難消除。當孩子到了一定年齡,有了反抗的能力,懲罰帶來的後果隻能是破壞親子關系,讓孩子更加厭惡學習。
要想讓孩子真正喜歡學習,一直持續下去,唯有激發孩子的内驅力。開始做會有些難,當你掌握了技巧,修養了身性,就是易如反掌事情了。
我是@凝媽悟語
兩男孩媽媽,10多年育兒經驗
陪孩子閱讀、英語啟蒙、科學啟蒙
分享育兒感悟、落地育兒幹貨
歡迎關注,育兒路上一起前行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