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就業模式?作者:盤和林日前,中國人民大學勞動人事學院課題組發布了《阿裡巴巴零售電商平台就業吸納與帶動能力研究(2017年度)》報告,數據顯示:2017年阿裡巴巴零售生态創造就業機會總量達3681萬其中平台産生了1405萬個交易型就業機會零售業上遊的研發設計、生産制造,下遊的快遞物流、售後服務等環節産生了2276萬個帶動型就業機會,下面我們就來聊聊關于高端就業模式?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作者:盤和林
日前,中國人民大學勞動人事學院課題組發布了《阿裡巴巴零售電商平台就業吸納與帶動能力研究(2017年度)》報告,數據顯示:2017年阿裡巴巴零售生态創造就業機會總量達3681萬。其中平台産生了1405萬個交易型就業機會。零售業上遊的研發設計、生産制造,下遊的快遞物流、售後服務等環節産生了2276萬個帶動型就業機會。
這種就業模式被稱為電商平台就業模式(或互聯網平台就業模式),是指企業以某個核心産品或服務為平台,在此基礎上嫁接更多的服務,以滿足用戶一站式的需求。平台的一邊是海量的終端客戶,另一邊是依托平台衍生出的各種産品或服務提供商。
“平台型就業”,其實并不像外界所擔憂的那樣,會簡單替代傳統零售行業,對就業呈現擠壓效應,實際上,其更多地是促進傳統就業方式的升級。目前,電商平台對就業的支撐力度越來越強,各種新型靈活就業開始浮現,以互聯網為核心的“平台型就業”或是未來擴大就業的新引擎之一。
電商平台的崛起,不僅得益于移動互聯網的普及,更乘着我國産業結構調整的東風。目前,我國仍然存在着三次産業的偏差問題,主要表現為第二産業、主要是工業的比重過高,而第三産業、尤其是服務業的比重過低。這也是我國要進行産業調整的原因,在提升第三産業比重的同時逐步完成信息化是下一階段産業結構調整的重點。
電商平台在便利民衆、升級消費的同時,不斷創造着新的就業形态和就業機會,推動了經濟發展,加速了産業結構的調整升級。雖然也有觀點認為,電商平台在創造更多就業崗位的同時,或多或少會對一些傳統行業産生沖擊。但勞動力在産業之間轉換規律提示,第三産業(服務業)比制造業能夠創造更多的就業。資料顯示,發達國家第三産業的就業人員常可占全部就業人員的70%至80%。依據經驗來分析,社會總的就業量應該是随之增加的。
一方面,電商平台對傳統零售行業的就業不是簡單替代,更多地是促進傳統就業方式的升級。目前在中國就業市場求職需求量最大的十大行業中,互聯網/電子商務、計算機軟件、IT服務這些數字經濟産業占據了三席位置。同時,傳統行業由于基于數字化網絡化的大規模轉型,産生了大量需要既熟悉行業業務流程,又掌握數字技術行業應用技能的複合型就業需求,因此以軟件、互聯網開發、系統集成、互聯網産品運營管理為代表的職業也需求旺盛。
另一方面,“互聯網 ”、共享經濟、數字經濟的發展,正在拓展商業的邊界,創造新的就業形态,平台型就業、創業式就業正成為顯著的就業方式,讓就業更具包容性。電商直接擴大了就業的人群類型和範圍,成為傳統就業的有益補充。
退一步而言,電商平台對傳統行業産生沖擊所導緻的失業,叫做摩擦性失業,是由于技術型原因所引起的失業,即由于經濟在調整過程中或資源配置比例失調等原因,使一些人需要在不同的工作中轉移,一些人等待專業而産生的失業現象。對此無需過于擔憂,就業市場會通過倒逼中低端就業人群提高技能實現自我調節,而政府出台公共政策引導例如提供良好的培訓,也會在長遠上實現這些人群就業質量的提升。
移動互聯網是21世紀發展繞不開的主題,“互聯網 ”已經成為了各行各業發展的依托,電商繁榮是時代發展的體現,傳統行業若是固步自封,不與時俱進,大量失業和整個行業的衰落将會成為必然。相反,學習電商的商業模式,發揮自身特色,充分利用“互聯網 ”,實現虛拟和實體相結合,鼓勵傳統行業從業人員學習新技術、接受新知識,才是傳統行業該走的路。(盤和林)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