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點:
1.龍應台《寂寞》
2.沈天鴻《嘉峪關歸去來》
3.李玉良《離我最近的草》
4.老舍《何容何許人也》
【考點研究】
一、考點
1.抓關鍵詞語
2.抓上下語境
3.抓表現手法
4.抓結構作用
5.抓内容情感
二、解題思路
1.賞析句子
看表現手法
抓關鍵詞句
看結構效果
2.結合語境(上下文)暗示信息
3.組織答案——三段論
表達形式(手法、結構) 内容(情感) 效果
【考題對接】
一、龍應台《寂寞》
寂寞
龍應台
我曾經坐在台北市議會的議事大廳中,議員對着麥克風用狼犬似的聲音咆哮,官員在掙紮解釋,記者的鎂光燈閃爍不停,語言的劍道在政治的決鬥場上咄咄逼人,刀光奪目。我望向翻騰暴烈的場内,調整一下自己眼睛的聚焦,像魔術一樣,“倏”一下,議場頓時往百步外退去,縮小,聲音全滅,所有張開的嘴巴、圓瞪的眼睛、誇張的姿态、拍打桌子的揚起的手,一瞬間變成黑白默片中無聲的慢動作,緩緩起,慢慢落……
我坐在風暴中心,四周卻一片死靜,這時,寂寞的感覺,像沙塵暴的漫天黑塵,以鬼魅的流動速度,細微地滲透地包圍過來。
我曾經三十天蟄居山莊,足不離戶。坐在陽台上記錄每天落日下山的分秒和它落下時與山棱碰觸的點的移動。有時候,迷航的鳥不小心飛進屋内,拍打着翅膀從一個書架闖到另一個書架,迷亂驚慌地尋找出路。
在特别濕潤的日子裡,我将陽台落地玻璃門大大敞開,站在客廳中央,守着遠處山頭的一朵雲,看着這朵雲,從山峰那邊慢慢飄過來、飄過來,越過陽台,全面進入我的客廳,把我包裹在内,而後流向每個房間,最終分成小朵,從不同的窗口飄出,回歸山岚。
冰箱永遠是空的。好朋友上山探視,總是帶點牛奶面包,像一個社會局的志工去探視獨居老人。真正斷炊的時候,我黃昏出門散步,山徑邊有農人的菜田,長出田陌的野菜,随興拔幾把回家,也能煮湯。
夏天的夜空,有時很藍。我總是看見金星早早出現在離山棱很近的低空,然後月亮就上來了。野風吹着高高的樹,葉片飒飒作響。老鷹獨立在樹梢,沉靜地看着開闊的山谷。我獨立露台,俯視深沉的老鷹。
我細細在想,寂寞,是個什麼狀态?寂寞,該怎麼分類?
有一年的十二月三十一日晚上,朋友們在我的山居相聚,飲酒談天,十一時半,大夥紛紛起立,要趕下山,因為,新年舊年交替的那一刻,必須和家裡那個人相守。朋友們離去前還體貼地将酒杯碗盤洗淨,然後是一陣車馬啟動、深巷寒犬的聲音。五分鐘後,一個詩人從半路上來電,電話上欲言又止,意思是說,大夥午夜前一哄而散,把我一個人留在山上,好像……他說不下去。
我感念他的友情溫柔,也記得自己的答複:“親愛的,難道你覺得,兩個人一定比一個人不寂寞嗎?”他一時無語。
寂坐時,常想到晚明張岱,他寫湖心亭:
“崇祯五年十二月,餘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是日更定矣,餘挐一小舟,擁毳衣爐火,獨往湖心亭看雪。霧凇沆砀,天與雲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餘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
深夜獨自到湖上看大雪,他顯然不覺寂寞——寂寞可能是美學的必要。但是,國破家亡,人事全非,當他在為自己寫墓志銘的時候呢?
“蜀人張岱,陶庵其号也。少為纨绔子弟,極愛繁華,好精舍,好笑婢,好娈童,好鮮衣,好美食,好駿馬,好華燈,好煙火,好梨園,好鼓吹,好古董,好花鳥,兼以茶淫橘虐,書蠹詩魔,勞碌半生,皆成夢幻。
年至五十,國破家亡,避迹山居。所存者,破床碎幾,折鼎病琴與殘書數帙,缺硯一方而已。布衣疏莨,常至斷炊。回首二十年前,真如隔世。”
有一種寂寞,身邊添一個可談的人,一條知心的狗,或許就可以消減。有一種寂寞,茫茫天地之間“餘舟一芥”的無邊無際無着落,或許隻能各自孤獨面對,素顔修行吧。
1.賞析文中畫線的句子。
老鷹獨立在樹梢,沉靜地看着開闊的山谷。我獨立露台,俯視深沉的老鷹。
二、沈天鴻《嘉峪關歸去來》
嘉峪關歸去來
沈天鴻
明長城到此為止。祁連山卻仍一脈地西去,隻扔出一座文殊山,憑着山腳下嗚咽的讨賴河之險,與立于北的黑山對抗。鐵青着臉的黑山山脊如馬鬃微露,似有伏兵萬千,隐隐騰起猙獰的殺氣,逼視着扼兩山之間十五公裡寬峽谷的嘉峪關。孤峙于嘉峪塬上、三面臨戎的灰黃色的關樓卻悄無聲息,漠漠平沙在鉛灰色的天穹下四面輻射開去,一種鉛灰色的肅穆,如重重又重重難以數清的帷幕靜垂大地,夾着晚來天欲雪的沉重。遠遠地,幾匹瘦駝啃着枯黃的塞草,在沙上悠悠晃晃,逆着西沉的夕陽看去,如黑黑的剪影,那牧駝的人也如一剪影,使人疑是從帷幕深處走出的曆史中誘敵的兵士,一場刀光劍影,血濺枯沙的惡戰爆發在即……
這兒是古戰場,數百年前英雄系馬磨劍之處,單于獵火照狼山、長煙落日孤城閉的地方。
我們的旅行車,便是從這冥冥中仍回響着銅的嘶鳴、鐵的冷嘯的古戰場穿過,停在關下。雙腳踏踏實實地踏上嘉峪關的土地,我深深感到1986年9月裡的一天,我出現在這兒純屬偶然。不論過去與未來,這一瞬間和另一瞬間都有許多選擇,但偶然不容選擇。偶然沒有過去與未來之分,它永遠是現在時。
現在的關門大開。大開的關門也仍是關門,盡管再無士卒把守,我的思想,仍然已中重重埋伏。羅城,甕城,内城,道道城牆邊的埋伏者中,必有一人是我未知姓名的祖先。他來自關内何處?他知道他出現在這兒也是純屬偶然嗎?偶然構成人的命運。他到這兒來了,他執行了命令,他進入了陣地。通往敵樓的馬道上,他和他的同伴們的腳步明明滅滅……
我輕輕移動的雙腳,每一步都出其不意,踏在數不清的看不見的手上。
漢代,在這兒設有玉石障;五代,這裡設有天門關。而從明洪武五年,征虜大将軍馮勝置關首築土城算起,至今也已有六百多年了。數百年風雨,數百次血戰,城牆和箭垛仍十分堅固。攻打關城的時間之縱隊,在相持中與戍守者一起風化為粉。散成沙丘一片了。
唯有關城無恙,挂過号角的鐵釘還在那兒,被黃昏和望歸的靴子磨平的石級還在那兒,甚至當年構築關城經過精心計算、完工時僅僅多出的一塊磚,也仍毫無變動地呆在西甕城“會極”門樓後邊的狹窄檐台之上……既往的一切,都如這塊可望而不可及的磚了:多餘而必須。既在當初的那兒又不在當初的那兒。
這塊磚就是曆史。曆史就是人們所記得的東西。人們記得它首先必須看到它,而能看到的磚或文字都是一種障礙,它們是讓我此刻立足的嘉峪關,已絕對不是曆史深處那個真正的嘉峪關了。真正的曆史深處的那個嘉峪關,是卡夫卡的城堡,誰都聽說過,但誰都無法進入。它永遠屬于幾百年前的那些戍守者,他們的腳步在我身前身後雜沓,甚至就從我身軀中穿行而過,而相互毫無知覺——對于他們,對于曆史,我們是不存在者。曆史是他們的,隻有當代史才允許我們廁身其間。在我無法參與的那麼多為曆史所忽略了的夜晚,甕城積雪盈尺,戍守者們于怔忡中凍醒,寒風撲打關門,宇牆上傳來凍脆的刁鬥聲……春來了,而這裡仍然是塞草未青,白發的戍卒于關樓的牆角下以兩石相擊,然後流淚聽擊石後發出的啾啾燕鳴——那是關中春暖的燕鳴,那是家鄉吳語般的燕鳴啊!
如今,“擊石燕鳴”作為一景傳下來了,那些為曆史所忽略的夜與晝則是永遠地遺失了。曆史忽略那些晝與夜,是因為那些日子裡沒有發生值得記載的戰事,但那些日子這兒有活生生的人,有比在緊張激烈的戰鬥中可能更為豐富更為立體的人在。忽略了人的曆史,分明有幾分假了,曆史深處的嘉峪關因這遺失,更分明有幾分虛幻了。
權且把它當作布景吧。我和同行的幾位詩人分别照了幾張相。離去的時候,車出關門,我回頭隔着玻璃望了一眼,蓦然發現關門外的斜坡上立有一方石碑。莫非是戰死在這兒的古代将士的墓碑?不是。那是附近的一個大隊書記。死去快三十年了。農民打死的。青天白日。兇手太多,反而找不出兇手。反革命兇殺案。墓碑上刻有“烈士”二字。陪同我們的詩人林染這樣說。
我再次回了一下頭,嘉峪關已遠,那塊石碑更是虛渺不見了。我閉上眼睛。我這次偶然的嘉峪關之行到此為止。
我的确到了嘉峪關。我确實沒有到過嘉峪關。這兩種說法都對。
(選自《散文》2011.12,有删改)
2.從語言表達的角度賞析文中首段畫線的句子。
祁連山卻仍一脈地西去,隻扔出一座文殊山,憑着山腳下嗚咽的讨賴河之險,與立于北的黑山對抗。鐵青着臉的黑山山脊如馬鬃微露,似有伏兵萬千,隐隐騰起猙獰的殺氣,逼視着扼兩山之間十五公裡寬峽谷的嘉峪關。
三、李玉良《離我最近的草》
離我最近的草
李玉良
家鄉的田野,生長着一種我不喜歡的草叫沙蓬。村裡那些鄉親,幾乎都不喜歡這種草。冬去春來,有一些草,從地上針尖尖似的冒出來,沙蓬也以綠的姿态出現。隻要有土的地方,它都會生長。看樣子,沙蓬的生命很頑強,它不但長在遠離農田的貧瘠土地,還和别的一些草長在近距莊稼的地畔,甚至長在肥沃的地裡,與莊稼分享農人撒在地裡的汗水和肥料。
沙蓬露頭不久,葳蕤的莖稈就長出與銀針相反的綠針。那時候,它是嫩嫩的、綿綿的、軟軟的,沒有鋒芒。放學後,奶奶交給我拔豬草的活,我快樂得如鳥兒一樣,提着筐子,跟幾個夥伴出去了,不屑多長時間,一筐子嫩沙蓬提了回來,奶奶把大部分沙蓬留給豬吃,再揀一把,用清水洗了,給我做菜饽饽。現在想起來,奶奶當年做的那些菜饽饽 ,是鄉村最好的美味。
挨過春天,甜苣苦苣抽出莖稈,開出黃花之後,沙蓬也長高了,也長硬了。可以說,它是地上生長的一種異樣的草。夏末季節,這種草蓬炸成籮筐般大,它不再是破土而出時那種嬌嫩勁兒,而是渾身長刺,鋒芒畢露,不但人不可伸手觸摸,連牛驢騾馬也敬而遠之。
大自然的草,各有各的形象,有的迎風而立,有的見風就倒,特别是沙蓬,經不住秋風吹打,在白天,也在晚上,以球形的姿态,被風追趕着到處跑。小時候,在鄉村的日子裡,是沙蓬攆着我長大的。這幾年,我在鐵路上幹活,每天出去,都能見到沙蓬,鐵道的路肩上,走多長的路,它們從不會在我眼前消失。這一天隻要風大,它們有時跑在你前面,有時抱成一團,攔住了你的去路,有時在你身後拼命地追趕,火車在鐵道上跑,它們在鐵道下面跑。那天,我看到一個獨特的景象:一大群沙蓬站在護網外,如天真而又充滿幻想的孩子,好奇地看着急駛的火車。還有很多沙蓬,有的跑到山窪,有的跑到水溝,它們在背風的地方躲避着,好像跑得有點累了,歇在了那裡。
終于在這一天,我改變了對沙蓬的看法,沙蓬不能迎風而立,是它的天性使然,它隻能在風來臨時選擇逃跑,至于它最終的結局,對于我們并不重要,它的宿命是一歲一枯榮。
在我看來,百草中最數沙蓬脆弱。我發現,鄉村那些老百姓和我們這些外出打工的人,跟沙蓬一樣,都是弱勢群體,一生就這樣奔跑着忙碌着,我們幹活有時是漆黑的夜晚,有時是天剛破曉的黎明;有時在陽光炎炎的烈日下,有時在飄飄灑灑的雨中,有時在鵝毛飛落的雪天。無論多麼辛苦,我們都無怨無悔。
人跟沙蓬走得是那麼近,有時候,人的一些作為,都被沙蓬看在眼裡。有一群人在揮汗如雨地幹活,為什麼有一個人站着不動,還指手畫腳地罵他們,不能好好說嗎?那天,我也在這群人中幹活,看到了這些沙蓬,也聽到了它們的話。有一名臨時工,聽到那個人的辱罵後,平心靜氣還了兩句,就被開除了。一旁的沙蓬,埋怨他不該像它們一樣鋒芒太露。
長刺的沙蓬,注定命運好不到哪裡,因此我懷疑它們還是當年在鐵路邊看到的那群沙蓬嗎?還是說,童年的沙蓬一到成年就注定會以另一種姿态呈現?我想到了魯迅《故鄉》裡的閏土,少年時的機靈、自由,與中年後的木讷、順從,這難道就是造物的傑作嗎?但不管怎樣,它的确離我很近,近得我能嗅到它的味道,捧着它的靈魂,并期待在這個寒冷的日子,再次與它相逢。
3.第段畫線語句寫了鐵路邊的沙蓬,請分析其表達特色。
四、老舍《何容何許人也》
何容何許人也
老舍
粗枝大葉的我可以把與我年紀相仿佛的好友們分為兩類。第一類是因經濟的壓迫或别種原因,沒有機會充分發展自己的才力。第二類差不多都是悲劇裡的角色。他們是舊時代的棄兒,新時代的伴郎。這些人們帶着滿肚子的委屈,而且還得到處揚着頭微笑,好像天下與自己都很太平似的。何容兄是這樣朋友中的一位代表。
他沒有一點“新”氣,更提不到“洋”氣。他的“古道”使他柔順像個羊,同時能使他硬如鐵。當他硬的時候,不要說巴結人,就是泛泛的敷衍一下也不肯。在他柔順的時候,他的感情完全受着理智的調動:比如說友人的小孩病得要死,他能晝夜的去給守着,而面上老是微笑,希望他的笑能減少友人一點痛苦;及至友人們都睡了,他才獨對着垂死的小兒落淚。反之,對于他以為不是東西的人,他全任感情行事,不管人家多麼難堪。
怎樣能被他“承認”呢?第一個條件是光明磊落。所謂光明磊落就是一個人能把舊禮教中那些舍己從人的地方用在一切行動上。而且用得自然單純,不為着什麼利益與必期的效果。光明磊落使他不能低三下四的求愛,使他窮,使他的生活沒有規律,使他不能多寫文章———非到極滿意不肯寄走,改、改、改,結果文章失去自然的風趣。作什麼他都出全力,為是對得起人,而成績未必好。可是他願費力不讨好,不肯希望“歪打正着”。他不常喝酒,一喝起來他可就認了真,喝酒就是喝酒;醉?活該!在他思索的時候,他是心細如發。他以為不必思索的事,根本不去思索,譬如喝酒,喝就是了,管它什麼。他的心思忽細忽粗,正如其為人忽柔忽硬。他并不是瘋子,但是這種矛盾的現象,使他“闊”不起來。對于自己物質的享受,他什麼都能将就;對于擇業擇友,一點也不将就。他用消極的安貧去平衡他所不屑的積極發展。無求于人,他可以冷眼靜觀宇宙了,所以他幽默。他知道自己矛盾,也看出世事矛盾,他的風涼話是含着這雙重的苦味。
是的,他不像别的朋友們那樣有種種無法解決的,眼看着越纏越緊而翻不起身的事。以他來比較他們,似乎他還該算個幸運的。可是我拿他作這群朋友的代表。正因為他沒有顯然的困難,他的悲哀才是大家所必不能避免的,不管你如何設法擺脫。他的默默悲哀是時代與個人都微笑不語,看到底誰能再敷衍下去。(1)他要想敷衍呢,他便須和一切妥協:舊東西中的好的壞的,新東西中的好的壞的,一齊等着他給喊好;自要他肯給它們喊好,他就頗有希望成為有出路的人。他不能這麼辦。同時他也知道毀壞了自己并不是怎樣了不得的事,他不因不妥協而變成永不洗臉的名士。怎辦呢?他隻交下幾個好朋友,大家到一塊兒,有的說便說,沒的說彼此就愣着也好。他也教書,也編書,月間進上幾十塊錢就可以過去。他不講穿,不講究食住,外表上是平靜沉默,心裡大概老有些人家看不見的風浪。真喝醉了的時候也會放聲的哭,也許是哭自己,也許是哭别人。
(2)他知道自己的毛病,所以不吹騰自己的好處。不過,他不想改他的毛病,因為改了毛病好像就失去些硬勁兒似的。努力自勵的人,假若沒有腦子,往往比懶一些的更容易自誤誤人。何容兄不肯拿自己當個猴子耍給人家看。好、壞,何容是何容:他的微笑似乎表示着這個。
他喜愛北平,大概最大的原因是北平有幾位說得來的朋友。
一九三五年十二月
4.“他們是舊時代的棄兒,新時代的伴郎。”請分析這句話在文中的作用。(4分)
5.文章多處描述了何容身上“矛盾的現象”,請分别從交往、生活、心理三個方面加以概括。(4分)
6.聯系文中兩處畫線的句子,請分析“好、壞,何容是何容:他的微笑似乎表示着這個”這句話,并說明它表現了何容什麼性格特點?(6分)
7.“他喜愛北平,大概最大的原因是北平有幾位說得來的朋友。”探究文章最後一句的内涵。(6分)
2022屆高考考點:“散文劃線句子賞析”易錯題(8)(試題版)答案
一、龍應台《寂寞》
1.用拟人的修辭手法,将老鷹人格化了,它如同沉靜、深沉的自然界智者。作者對老鷹的關注,也是把自己所推崇的獨立、冷靜的人生态度附着在老鷹身上了。
【解析】本題考查賞析語言的藝術能力。賞析的關鍵是審讀語句,分析并提煉語句的表達特點。第一句是拟人修辭,将老鷹人格化了,從“沉靜”“獨立”等關鍵詞中可以揣摩出作者的寫作意圖。第二句與第一句句式相同,可見作者是把老鷹自比,把自己的人生态度附着在鷹身上了。
二、沈天鴻《嘉峪關歸去來》
2.運用比喻、拟人的修辭手法,生動形象。想象豐富,讓人仿佛置身戰争情境。化靜為動,賦予靜态景物以動态感,反襯下文嘉峪關的肅穆。烘托手法(襯托也可),用文殊山、黑山以及關前黃昏景象襯托嘉峪關形勢險要,突出嘉峪關重要的戰略地位。
【解析】本題考查賞析語言表達藝術的能力。注意從運用的方法和表達效果等角度加以品味。所給語段運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辭手法,運用了烘托、動靜結合等表達手法。
三、李玉良《離我最近的草》
3.運用了比拟的修辭,賦予沙蓬孩子的特征,使沙蓬的形象生動起來;把沙蓬比作孩子,形象地突出了沙蓬天真的特征;與上文沙蓬給作者的印象形成鮮明的對比,為下文作者改變對沙蓬的看法作鋪墊。
【解析】本題考查分析作品的表現手法的能力。解答本題,考生首先要明确表達技巧,畫線部分所用的修辭手法是比拟,故不能單說是拟人,然後可結合相關内容具體分析,再聯系上下文以及作者的情感态度分析。
四、老舍《何容何許人也》
4.點題;引領全文。【解析】本題考查分析文章結構,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這句話,是對文題的回答,所以是點題;同時引出後面的“何容兄”,從而引出下文寫何容兄的性格特點。
5.交往:柔順像個羊,同時硬如鐵。生活:不常喝酒,一喝起來就認真。心理:心思忽細忽粗。外表平靜沉默,内心矛盾痛苦。【解析】本題考查篩選文中信息、歸納内容要點的能力。從文章中的第二段至第四段中找出描寫何容性格特點的相關語句加以整合就行。第二段中的“他柔順像個羊,同時能使他硬如鐵”,第三段中的“他不常喝酒,一喝起來他可就認了真”“無求于人,他可以冷眼靜觀宇宙”,第四段中的“他不講穿,不講究食住,外表上是平靜沉默,心裡大概老有些人家看不見的風浪”。
6.不管别人如何評價,何容都坦然地展示個性。性格特點:堅持自我,不妥協、不改變。
【解析】本題考查體會重要語句的豐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語言表達藝術、賞析人物形象的能力。“好、壞,何容是何容:……”與文中兩處畫線句,都是講何容的性格特點的:第一處畫線是言其“不妥協”,第二處畫線是言其“不改變”,“何容是何容”暗含“堅持自我”,而“他的微笑”則是講其能坦然面對一切;對于“好、壞”,“何容是何容”,則還含有“置之不理”之意。
7.說明朋友是何容精神和情感的寄托。表露出作者對何容理解、認可之意。表明作者也是像何容這樣的人。暗示了何容對時世的失望。
【解析】本題考查對作品進行個性化閱讀和有創意的解讀的能力。回答該題關鍵是從總體上把握作者的感情傾向。何容之所以“喜愛北平,大概最大的原因是……朋友”說明朋友是何容精神和情感的寄托。“有幾位說得來的朋友”說明朋友們對何容的理解和認可。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