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暈輪效應的真實例子的心得體會

暈輪效應的真實例子的心得體會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7-22 19:06:21

生活中我們會遇到這樣的一些現象:現象一:微信已經是我們生活裡不可或缺的一個工具,無論是信息的交流、業務的處理帶來的方便與幫助。使得人們越來越受大家的喜愛。尤其是熱愛交友的朋友,足不出戶便可廣交天下好友!但是最近有些惱火,什麼原因呢?很多人向我發出結交信息,通過之後發現,這些人不是微商就是保險直銷、不是廣告瘋子就是垃圾霸屏的,時不時還來個心理空虛的騷擾!然後你就屏蔽了部分添加好友功能。

暈輪效應的真實例子的心得體會(避免生活中以偏概全的誤區)1

現象二:小時候一起的玩伴,當時被評為不淘氣、調皮、不認真學習的孩子,都認為未來不會有太大成就的,結果二十年後,你過得不一定有它滋潤;

再比如,這幾年所謂的資金項目,你看到很多的信息都現實是投資的最佳時期、在最近利好消息頻頻傳回,小試牛刀,屢試不爽,正當自己投入後,卻發現,那個深淵是如此的黑暗與無情,叫天不應喊地不靈!是什麼原因?什麼樣的心理導緻我們最終事與願違的結果?

暈輪效應的真實例子的心得體會(避免生活中以偏概全的誤區)2

當認知者對一個人或一件事的某種特征形成好或壞的印象後,他還傾向于據此推論該人或事其他方面的特征。本質上是一種以偏概全的認知上的偏誤。心理學稱這類現象為暈輪效應又叫”光環效應“!

暈輪效應實驗

美國心理學家凱利以麻省理工學院的兩個班級的學生分别做了一個試驗。上課之前,實驗者向學生宣布,臨時請一位研究生來代課。接着告知學生有關這位研究生的一些情況。其中,向一個班學生介紹這位研究生具有熱情、勤奮、務實、果斷等項品質、向另一班學生介紹的信息除了将“熱情”換成了“冷漠”之外,其餘各項都相同。而學生們并不知道。兩種介紹間的差别是:下課之後,前一班的學生與研究生一見如故,親密攀談;另一個班的學生對他卻敬而遠之,冷談回避。可見,僅介紹中的一詞之别,竟會影響到整體的印象。學生們戴着這種有色鏡去觀察代課者,而這位研究生就被罩上了不同色彩的暈輪。

暈輪效應的真實例子的心得體會(避免生活中以偏概全的誤區)3

暈輪效應的形成原因

暈輪效應的形成原因,與我們知覺特征之一——整體性有關。我們在知覺客觀事物時,并不是對知覺對象的個别屬性或部分孤立地進行感知的,而總是傾向于把具有不同屬性、不同部分的對象知覺為一個統一的整體,這是因為知覺對象的各種屬性和部分是有機地聯系成一個複合刺激物的。譬如,我們閉着眼睛,隻聞到蘋果的氣味,或隻摸到蘋果的形狀,我們頭腦中就形成了有關蘋果的完整印象,因為經驗為我們彌補了蘋果的其他特征,如顔色(綠中透紅)、滋味(甜的)、觸摸感(光滑的),等等。由于知覺整體性作用,我們知覺客觀事物就能迅速而明了,“窺一斑而見全豹”,用不着逐一地知覺每個個别屬性了。

暈輪效應的真實例子的心得體會(避免生活中以偏概全的誤區)4

對人知覺時的暈輪效應,還在于内隐人格理論的作用。人的有些品質之間是有其内在聯系的。比如,熱情的人往往對人比較親切友好,富于幽默感,肯幫助别人,容易相處;而“冷漠”的人較為孤獨、古闆,不願求人,比較難相處。這樣,對某人隻要有了“熱情”或“冷漠”的一個核心特征,我們就會自然而然地去補足其他有關聯的特征。

暈輪效應弊端

暈輪效應的最大弊端就在于以偏概全。其特征具體表現在這樣三個方面:

1.遮掩性:有時我們抓住的事物的個别特征并不反映事物的本質,可我們卻仍習慣予以個别推及一般、由部分推及整體,勢必牽強附會地誤推出其他特征。

2.表面性:暈輪效應往往産生于自己對某個人的了解還不深入,也就是還處于感、知覺的階段,因而容易受感、知覺的表面性、局部性和知覺所帶來的選擇性影響,從而對于某人的認識僅僅專注于一些外在特征上。有些個性品質或外貌特征之間并無内在聯系,可我們卻容易把它們聯系在一起,斷言有這種特征就必有另一特征,也會以外在形式掩蓋内部實質。

暈輪效應的真實例子的心得體會(避免生活中以偏概全的誤區)5

3.彌散性對一個人的整體态度,還會連帶影響到跟這個人的具體特征有關的事物上。成語中的“愛屋及烏”、“厭惡和尚,恨及袈裟”就是暈輪效應彌散的體現。

如何克服暈輪效應的弊端

1、 注意“投射傾向”

有些人總是從好的一面來解釋别人,因為他本人就是一副菩薩心腸。而有些人則總是從惡意來判斷他人的行為,即使是好事,他也會認為這是“别有用心”,這是因為他本人猜疑心重

2、注意“第一印象”

兩個素不相識的人,初次見面後所形成的直觀感覺在心理學上稱為第一印象。由于它有先入為主的特點,因而往往比較深刻。如果第一印象好,就會給以後的交往打下良好的基礎。

暈輪效應的真實例子的心得體會(避免生活中以偏概全的誤區)6

3、注意“刻闆印象”

注意“刻闆印象”、刻闆印象就是所謂類化作用,按照預想的類型将人分為不同種類,然後貼上标簽,按圖索骥。比如,提起教師便想到“文質彬彬”,說到商人,總和“唯利是圖”挂起鈎來,等等。刻闆印象的形成,往往始于對某一類人普遍特征的歸類,這是一種簡單的認識,雖然有利于對某一群人做概括的了解,但也很容易産生偏差。

暈輪效應的真實例子的心得體會(避免生活中以偏概全的誤區)7

4、避免“以貌取人”

一項心理實驗中顯示,當人們被要求在一堆他們不認識的照片中分别找出“好人”與“罪犯”時,總會受到外貌暈輪效應的影響,即表現出按外貌分類的傾向。

5、避免“循環證實”心理學研究證明,一個人對他人的偏見,常會得到自動的“證實”。

認識了解暈輪效應,可以修正生活中的誤區、親子教育中的偏激;同時反向應用可以起到意向不到的效果,這裡不再贅述,後期親子教育案例分享中再與大家細解。

以上部分圖文來自網絡,如有版權請及時與我聯系!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