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民俗

 > 中秋節的10個習俗

中秋節的10個習俗

民俗 更新时间:2024-07-20 00:12:06

今天是中秋節假期第一天,大家知道我們傳統中秋節的習俗嗎?下面和大家聊聊,我們中國的中秋節習俗有哪些。

中秋節的10個習俗(中秋節的19個風俗習慣你知道幾個)1

1.祭月(拜月)

祭月,在我國是一種十分古老的習俗,實際上是古人對"月神"的一種崇拜活動。在古代有"秋暮夕月"的習俗。夕月,即拜祭月神。自古以來,在廣東部分地區,人們都有在中秋晚上拜祭月神(拜月娘、拜月光)的習俗。拜月,設大香案,擺上月餅、西瓜、蘋果、紅棗、李子、葡萄等祭品。在月下,将"月神"牌位放在月亮的那個方向,紅燭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祈求福佑。祭月賞月,托月追思,表達了人們的美好祝願。祭月作為中秋節重要的祭禮之一,從古代延續至今,逐漸演化為民間的賞月、頌月活動,同時也成為現代人渴望團聚、寄托對生活美好願望的主要形态。

2.燃燈

中秋之夜,有燃燈以助月色的風俗。如今湖廣一帶仍有用瓦片疊塔于塔上燃燈的節俗。江南一帶則有制燈船的節俗。近代中秋燃燈之俗更盛。今人周雲錦、何湘妃《閑情試說時節事》一文說:"廣東張燈最盛,各家于節前十幾天,就用竹條紮燈籠。做果品、鳥獸、魚蟲形及'慶賀中秋'等字樣,上糊色紙繪各種顔色。中秋夜燈内燃燭用繩系于竹竿上,高豎于瓦檐或露台上,或用小燈砌成字形或種種形狀,挂于家屋高處,俗稱'樹中秋'或'豎中秋'。富貴之家所懸之燈,高可數丈,家人聚于燈下歡飲為樂,平常百姓則豎一旗杆,燈籠兩個,也自取其樂。滿城燈火不啻琉璃世界。"中秋燃燈之俗其規模似乎僅次于元宵燈節。

3.賞月

賞月的風俗來源于祭月,嚴肅的祭祀變成了輕松的歡娛。據說此夜月球距地球最近,月亮最大最圓最亮,所以從古至今都有飲宴賞月的習俗;回娘家的媳婦是日必返夫家,以寓圓滿、吉慶之意。民間中秋賞月活動的文字記載出現在魏晉時期,但未成習。到了唐代,中秋賞月、玩月頗為盛行,許多詩人的名篇中都有詠月的詩句。

4.追月

所謂"追月",即是過了農曆八月十五,興猶未盡,于是次日的晚上,不少人又邀約親朋好友,繼續賞月,名為"追月"。據清人陳子厚《嶺南雜事鈔》序雲:"粵中好事者,于八月十六夜,集親朋治酒肴賞月,謂之追月。"

5.觀潮

在古代,浙江一帶除中秋賞月外,觀潮可謂是又一中秋盛事。中秋觀潮的風俗由來已久,早在漢代枚乘的《七發》賦中就有了相當詳盡的記述。漢以後,中秋觀潮之風更盛。明朱廷煥《增補武林舊事》和宋吳自牧《夢粱錄》也有觀潮記載。

6.猜謎

中秋月圓夜在公共場所挂着許多燈籠,人們都聚集在一起,猜燈籠身上寫的謎語,因為是大多數年輕男女喜愛的活動,同時在這些活動上也傳出愛情佳話,因此中秋猜燈謎也被衍生了一種男女相戀的形式。

7.吃月餅

月餅,又叫月團、豐收餅、宮餅、團圓餅等,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月餅最初是用來祭奉月神的祭品,後來人們逐漸把中秋賞月與品嘗月餅,作為家人團圓的一大象征。月餅象征着大團圓,人們把它當作節日食品,用它祭月、贈送親友。發展至今,吃月餅已經是中國南北各地過中秋節的必備習俗,中秋節這天人們都要吃月餅以示"團圓"。

8.賞桂花、飲桂花酒

人們經常在中秋時吃月餅賞桂花,食用桂花制作的各種食品,以糕點、糖果最為多見。

中秋之夜,仰望着月中丹桂,聞着陣陣桂香,喝一杯桂花蜜酒,歡慶合家甜甜蜜蜜,已成為節日一種美的享受。到了現代,人們多是拿紅酒代替。

9.豎中秋

在廣東一些地方,中秋節有一種富有情趣的傳統風俗,叫"樹中秋"。樹亦作豎,即将燈彩高豎起來之意,所以也叫"豎中秋"。小孩子們在家長協助下用竹紙紮成兔仔燈、楊桃燈或正方形的燈,橫挂在短竿中,再豎起于高杆上,高舉起來,彩光閃耀,為中秋再添一景。孩子們多互相比賽,看誰豎得高,豎得多,燈彩最精巧。入夜,滿城燈火,如繁星點點,和天上明月争輝,以此慶賀中秋。

中秋節的10個習俗(中秋節的19個風俗習慣你知道幾個)2

10.耍祿仔

"耍祿仔"是過去中秋節十分流行的兒童遊戲,以柚子殼刻通花,中可懸燈,兒童提着成群結隊遊樂,或提着各種動物、瓜果形狀的燈色,沿街踏歌而行,一邊唱着"耍祿歌":"耍祿仔,耍祿兒,點明燈。識斯文者重斯文,天下讀書為第一,莫謂文章無用處,古雲一字值千金,自有書中出貴人……"兒童們在盡情遊樂之後散去,各自回家吃月餅果品之類。

11.紮燈籠

古時在廣東,中秋臨近時,小孩子們在家長協助下,用竹紙紮成兔仔燈、楊桃燈或正方形的燈。此外,還有很多小朋友會用水果皮紮燈籠。另外,還有木瓜燈、香蕉燈等,最簡便的是"柚皮燈",幾乎家家戶戶的小孩都能做。紮好的燈籠除了用來"樹中秋",更有情侶提着燈籠依偎賞月。

12.玩花燈

中秋節,有許多的遊戲活動,首先是玩花燈。中秋是我國三大燈節之一,過節要玩燈。當然,中秋沒有像元宵節那樣的大型燈會,玩燈主要隻是在家庭、兒童之間進行的。早在北宋《武林舊事》中,記載中秋夜節俗,就有将"一點紅"燈放入江中漂流玩耍的活動。中秋玩花燈,多集中在南方。如佛山秋色會上,就有各種各式的彩燈:芝麻燈、蛋殼燈、刨花燈、稻草燈、魚鱗燈、谷殼燈、瓜籽燈及鳥獸花樹燈等,令人贊歎。在廣西南甯一帶,除了以紙竹紮各式花燈讓兒童玩耍外,還有很樸素的柚子燈、南瓜燈、桔子燈。所謂柚子燈,是将柚子掏空,刻出簡單圖案,穿上繩子,内點蠟燭即成,光芒淡雅。南瓜燈、桔子燈也是将瓤掏去而成。雖然樸素,但制作簡易,很受歡迎,有些孩子還把柚子燈漂入池河水中作遊戲。廣西有簡單的戶秋燈,是以六個竹篾圓圈紮成燈,外糊白紗紙,内插蠟燭即成,挂于祭月桌旁祭月用,也可給孩子們玩。如今兩廣的不少地區,在中秋夜布置燈會,紮制用電燈照亮的大型現代燈彩,還有用塑料制成的各式新型花燈供兒童玩,但卻少了一份舊時燈彩的純樸之美。

13.燒鬥香

江蘇中秋夜要燒鬥香。香鬥四周糊有紗絹,繪上月宮景色。也有香鬥以線香編成,上面插有紙紮的魁星及彩色旌旗。上海民間還有燒香鬥的風俗。

14.拜祖先

廣東潮汕地區中秋節習俗。中秋節當天下午,各家廳裡就擺台設祭,置祖先神主牌,獻上各色供品。祭畢,把祭品逐樣烹調,合家同時一次豐盛晚餐。

15.舞火龍

舞火龍,是香港中秋節最富傳統特色的習俗。從每年農曆八月十四晚起,銅鑼灣大坑地區就一連三晚舉行盛大的舞火龍活動。這火龍長達70多米,用珍珠草紮成32節的龍身,插滿了長壽香。盛會之夜,這個區的大街小巷,一條條蜿蜒起伏的火龍在燈光與龍鼓音樂下歡騰起舞,很是熱鬧。

16.聽香

聽香是古代流傳在台地區的中秋習俗。古時想得到佳偶的少女,先在家中神明前燒香祭拜,訴說心事,祈求神明指示聽香的方向,然後依指示方向在路上無意間或偷聽到的第一句話,牢記在心,回家再擲茭,判斷來解釋所占蔔事情的吉兇。例如蔔占終身大事,而聽到的話是吃甜餅或花開、月圓,就表示吉兆,喜事近了。

17.燒塔

中秋燈與元宵燈不大相同。中秋夜點的是寶塔燈,而且主要在南方流行。寶塔燈,即由村童撿拾瓦礫搭成寶塔形狀的燈。清代蘇州村民在曠野用瓦疊成七級寶塔,中間供地藏王,四周燃燈,稱為"塔燈"。廣州兒童燃"番塔燈",用碎瓦為之;還有柚皮燈,用紅柚皮雕刻各種人物花草,中間安放一個琉璃盞,紅光四射。另外南方還廣泛流傳着燒瓦子燈(或稱燒花塔、燒瓦塔、燒番塔)的遊戲,在江西、廣東、廣西等地都有流傳。如《中華全國風俗志》卷五記:江西"中秋夜,一般孩子于野外拾瓦片,堆成一圓塔形,有多孔。黃昏時于明月下置木柴塔中燒之。俟瓦片燒紅,再潑以煤油,火上加油,霎時四野火紅,照耀如晝。直至夜深,無人觀看,始行潑息,是名燒瓦子燈"。廣東潮州的燒瓦塔,也是以磚瓦砌成空心塔,填入樹枝燒起火來。同時還燃煙堆,就是将草柴堆成堆,在拜月結束後燒燃。而在廣西邊疆一帶的燒番塔,亦類似這種活動。福建晉江亦有"燒塔仔"的活動。

18.中秋宴俗

古時中國的中秋宴俗,以宮廷最為精雅。如明代宮廷時興吃螃蟹。螃蟹用蒲包蒸熟後,衆人圍坐品嘗,佐以酒醋。食畢飲蘇葉湯,并用之洗手。宴桌區周,擺滿鮮花、大石榴以及其他時鮮,演出中秋的神話戲曲。清宮多在某一院内向東放一架屏風,屏風兩側擱置雞冠花、毛豆技、芋頭、花生、蘿蔔、鮮藕。屏風前設一張八仙桌,上置一個特大的月餅,四周綴滿糕點和瓜果。祭月完畢,按皇家人口将月餅切作若幹塊,每人象征性地嘗一口,名曰"吃團圓餅"。清宮月餅之大,令人難以想象。像末代皇帝溥儀賞給總管内務大臣紹英的一個月餅,便是"徑約二尺許,重約二十斤"。

19.玩兔爺

玩兔爺的起始約在明末,流行于北京一帶。明人紀坤(約一六三六年前後在世)的《花王閣剩稿》:"京中秋節多以泥抟兔形,衣冠踞坐如人狀,兒女祀而拜之。"到了清代,兔兒爺的功能已由祭月轉變為兒童的中秋節玩具。兔爺是泥做的,兔首人身,披甲胄,插護背旗,臉貼金泥,身施彩繪,或坐或立,或搗杵或騎獸,豎着兩隻大耳朵,亦莊亦諧。《燕京歲時記》:"每屆中秋,市人之巧者,用黃土抟成蟾兔之像以出售,謂之兔兒爺。"清代宮廷是把月中的玉兔稱做太陰君的。然而北京百姓們稱它為兔兒爺。在北京一帶的民俗中,中秋節祭兔兒爺實是莊重不足而遊戲有餘。

中秋節的10個習俗(中秋節的19個風俗習慣你知道幾個)3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民俗资讯推荐

热门民俗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