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情感

 > 老友重逢的唯美句子古詩

老友重逢的唯美句子古詩

情感 更新时间:2024-08-10 13:15:35

自号“白石道人”的南宋詞人姜夔,二十多歲時,在合肥邂逅過一段短暫的愛情。他們曾同遊元宵燈節,闊别近二十年,他依舊如期想起。

公元1197年,四十三歲的姜夔仍然未仕,過着流離轉徙的生活,靠賣字和朋友接濟度日。是年春節,他連寫數首《鹧鸪天》,将少年情事老來況味,盡付一阕阕詞曲。

撰文 | 三書

01

詩鬓無端又一春

《鹧鸪天·丁巳元日》

柏綠椒紅事事新,隔籬燈影賀年人。

三茅鐘動西窗曉,詩鬓無端又一春。

慵對客,緩開門。梅花閑伴老來身。

嬌兒學作人間字,郁壘神荼寫未真。

鹧鸪起初指鳥,俗象其鳴聲為“行不得也哥哥”,故詩中多用于傷離别。唐人鄭嵎詩曰:“春遊雞鹿塞,家在鹧鸪天”,“鹧鸪天”即取名于此。

鹧鸪天作為樂調名,其曲調的感覺,姜夔曾這樣描述:“今大樂外,有曰夏笛鹧鸪,沈滞郁抑,失之太濁。”(《宋史·樂志》)宋以後,鹧鸪多指笙笛類樂調。元人馬臻詩:“春回苜蓿地,笛怨鹧鸪天”,則已指詞調矣。

此詞寫的是大年初一,姜夔當時寓居杭州,幾案上放置着椒柏酒。椒柏酒和屠蘇酒都是古人過年必喝的酒,屠蘇酒起于南北朝時期,有中醫保健的功效,而椒柏酒起源于更早的漢代。據東漢人崔寔的《四民月令》,椒酒是用花椒子浸泡的酒,香氣郁烈可辟邪,柏酒則是用柏葉浸制的酒,可免除百病。

詩人面對椒柏酒,看到的是“柏綠椒紅”。文化習俗經數百上千年傳承之後,其原始的宗教意義和功能意義已經淡化,比如我們如今過年貼門神放鞭炮,圖的更是氣氛,圖的就是個“新”。柏葉的綠和花椒的紅,這些事物本身,以及它們可愛而深情的顔色,濃縮了詩人看到的“事事新”。

再看竹籬外,有人身披夜色,提着燈籠走過。“隔籬燈影賀年人”,一個身影,那盞夢幻的燈籠,從竹籬外走過。生活不全是幸福,也不全是痛苦,生活是一個個瞬間。詩人的存在,也不是為了訴苦和抱怨,和所有人的存在一樣,更是為了審美。詩人就是看見并替我們說出美的那個人。

椒柏酒、竹籬、燈籠、賀年人,構成那一刻的圖景。這個日子并無天生的意義,但我們賦予其意義,更重要的是,賦予我們自身的存在以美感。再不濟的人家,門上貼起簇新的春聯,挂起大紅的燈籠,有人來拜年,這人家在世上也有了尊嚴,日子也會長起精神。

“三茅鐘動西窗曉”,七寶山上三茅鐘動,天色破曉,新的一年來到。今人也經常說跨年夜,都是個說法而已,今天和昨天之間并沒有這麼一道線,今天也未必就在昨天的前面。人對時間的感覺從來都不是線性的,有時線性,有時折疊,有時交錯,很多時候,就像在平行時空。鐘聲也沒有跨年的意思,隻是被人聽成了這個意思。

作為詩人,不僅經曆和認知世界,更能對之觀照和反思,并說出在特定時刻的生命洞見。“詩鬓無端又一春”,這個“無端”很有理,大有深趣。是什麼讓我變老的呢?詩人在冥想。人不是自己變老,人是被變老的,這就是“無端”。到了一定年齡,你會發現世界颠倒過來,曾以為的主動語态,很多變成被動語态。而“詩鬓”一詞,有詩人對自己身份的認同,也觸及到老去的陌生以及時間的無情。

“慵對客,緩開門,梅花閑伴老來身”,意緒慵懶,與世界疏離。四十三歲在今天還算青年,但從前年過四十就是老了。何況古代詩人的歎老嗟卑,從來都是一種流行審美。據史書的記載,姜白石體貌若不勝衣,詩詞之外,又精通音律,常自度曲,其人其詞皆空靈,如野雲孤飛,去留無迹。大年初一,閉門謝客,閑伴數枝梅,更覺恬淡疏曠。

最後兩句,嬌兒學寫門神的名字,“神荼”和“郁壘”,因為繁體筆畫太多,容易寫歪寫錯。詩人旁觀孩子的天真,心裡既溫馨又充滿憐憫。“嬌兒”這個古典命名本身,就飽含詩人對孩子的愛,杜甫在詩中經常這樣寫。真正的詩人,都有一顆善感而慈悲的心,以此心觀照世間萬物,就會滿懷悲天憫人。學寫人間字,是嬌兒長大的必須,也是人生憂患的開始。

老友重逢的唯美句子古詩(少年情事老來悲)1

袁尚統《歲朝圖》

02

少年情事老來悲

《鹧鸪天·正月十一日觀燈》

巷陌風光縱賞時,籠紗未出馬先嘶。

白頭居士無呵殿,隻有乘肩小女随。

花滿市,月侵衣。少年情事老來悲。

沙河塘上春寒淺,看了遊人緩緩歸。

據宋末元初周密的《武林舊事》記載,南宋都城臨安元夕前常有試燈預賞之事。試燈始自正月初十,此詞寫的是正月十一。

若說正月初一那首詞有淡淡的惆怅,到了這首便演化為如影随形的寂寞。

觀燈是熱鬧的,巷陌滿是歡樂的人群。仙風道骨的詩人,也混了進去。燈籠隊伍還沒出現,先聽到震耳的馬嘶,公子王孫行将駕到,人群中間立即讓出一條路。

這般華貴的氣派,相形之下,圍觀小民黑壓壓一片,寒酸如微塵。然而,詩人自稱白頭居士,沒有随從呵殿,隻有小女兒坐在他的肩上。此處引用了一個典故。宋代詩人黃庭堅曾在《陳留市隐》詩序中講過這樣的故事:

陳留市上有一位刀鑷工,與七歲的女兒相依為命,每日所得但求醉飽,則簪花吹長笛,肩女而歸。

白石用此典故,托喻他亦甘守清貧,為市隐一流人物。

花燈滿街市,月色侵人衣,不設防地,回憶忽然浮現。二十年前,也是這樣的燈市,這樣的月色。“少年情事老來悲”,少年情事,如果匆匆分手再不能相見,則将成為一生的遺憾。月色花燈,招魂一般,把往事召喚出來,往日衣履,往日笑顔。

寒風撲面,吹散了那個夜晚。沙河塘上,賞完花燈的遊人,笑語闌珊,漸行漸遠。詩人緩緩走在後邊,小女大概已在肩上睡着了,四野寂靜而黑暗,與他形影相吊的隻有腳步聲。此情此景,彷佛日本詩人石川啄木俳句中的心情:

淺草的熱鬧的夜市,

混了進去,

又混了出來的寂寞的心。

老友重逢的唯美句子古詩(少年情事老來悲)2

丁觀鵬《太平春市圖》(局部)

03

人間别久不成悲

《鹧鸪天·元夕不出》

憶昨天街預賞時,柳慳梅小未教知。

而今正是歡遊夕,卻怕春寒自掩扉。

簾寂寂,月低低。舊情惟有绛都詞。

芙蓉影暗三更後,卧聽鄰娃笑語歸。

元夕,最美麗的燈夜,姜夔卻不敢出去。題曰“元夕不出”,可見他是下了決心的。

“憶昨天街預賞時”,說的就是預賞花燈的正月十一。當時“柳慳梅小未教知”,梅柳依然悭小,燈市尚未盛放,而今元夕,正是歡遊之時。元宵佳節,臨安燈會甚盛,巷無居人,全城狂歡。覺得應該出去,可是他“卻怕春寒自掩扉”。春寒是事實,怕的原因在于沒心情。

“簾寂寂,月低低”,簾與月也為他而寂寞。沒有去看燈,依舊沒躲過相思。回憶再次還魂,那時一起賞燈,還為元宵節寫了绛都詞。绛都指神仙的居處,绛都詞即是把自己與女子的相遇比作仙緣的情詩。

獨自沉吟舊事,不覺過了三更,蓮花燈将熄,外面傳來鄰居女娃們的笑語。合肥情人如今安在?她或許早已嫁人,已生了幾個孩子,已與别的那些婦人看不分明。

然而在詩人的思念裡,在詩人的詞中,她永遠不會老去。

《鹧鸪天·元夕有所夢》

肥水東流無盡期,當初不合種相思。

夢中未比丹青見,暗裡忽驚山鳥啼。

春未綠,鬓先絲,人間别久不成悲。

誰教歲歲紅蓮夜,兩處沉吟各自知。

接連幾天思念,元夕之夜,姜夔在夢中見到了舊情人。

“夢中未比丹青見”,夢中的她影影綽綽,不像畫像所見之真,更可恨者,才夢不多時,忽被山鳥驚起。

在寫這組詞的七年前,姜夔曾兩度去過合肥,但沒有在詩文中提及再次見她。二十多歲離開合肥後,他娶了當時很賞識他的詩人、時任湖北參議的蕭德藻的侄女,後來詩人範成大又因欣賞他自己編曲作詞的《暗香》《疏影》,而将歌妓小紅送給他。姜夔辭别範成大,乘舟載小紅歸湖州時,途中作詩《過垂虹》:“自作新詞韻最嬌,小紅低唱我吹箫。曲終過盡松陵路,回首煙波十四橋。”

不能說他一生隻愛一個人,或許因為合肥之戀刻骨銘心,或許因為二人夙緣未了,姜夔一直沒有忘記那個情人。他的思念如肥水,滔滔東流,了無盡期。回憶若是甜蜜自主的,便可成為一筆精神财富;如果遺憾而無法忘記,那便是一杯苦酒。

現代詩人張棗寫過:“隻要想起一生中後悔的事,梅花便落了下來”。姜夔的心中,梅花落了一次又一次,人就這樣提前老去,“春未綠,鬓先絲”。

“人間别久不成悲”,茫茫歲月,前塵如夢,不是不悲,而是欲悲無淚,欲悲無力。起初或覺得可以找回,等到别久,久到已沒有人可以找回,隻剩一個空地方,那時就不成悲了。不成悲,才是徹骨的悲。

癡情的詩人卻仍相信,歲歲紅蓮夜,那人一定也如自己,一種相思,兩處沉吟,無奈隻能各自知了。

作者:三書、

編輯:劉亞光

校對:柳寶慶

來源:新京報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情感资讯推荐

热门情感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