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個月前某晚,奶酪君乘坐動卧由京赴滬。時隔13年後再次乘坐卧鋪,将乘坐體驗記錄下來和大家分享。
見到動卧車廂的時候,還是有一點疑問的,動卧車廂改成這個樣子了?
從車廂外看國内
傳統的橫向式改成了縱向式,原來四人一間的密閉式結構改成了單人軟簾的結構。
進得車廂,看到了鋪位,妥妥的膠囊旅館即視感。
縱向的鋪位錯落接連排列,突出的部分是下一個鋪位(berth)的頭部,我鋪位凹進去的部分,是下一個鋪位小桌的占位。
枕邊不規則的小桌大概是這個樣子,大概有35cm*35cm大小。
窗下小桌旁邊的空間比較大,放個大背包或者20寸的行李箱感覺毫無壓力。
通過鋪位号,可以順利找到自己的位置。
下面介紹一下鋪位的設施:
首先是爬梯、扶手和護欄,除了靠近爬梯位置的直角型扶手,在鋪位裡面還增加了一個長約40的弧形扶手。
其次,在反方向上,小桌的上方是電源插口和鋪燈開關,對于出差在外的手機族,考慮得很周到,而且是帶USB接口的開關面闆。
再次,在頭部上方有閱讀燈和衣帽鈎,和靠背。
在鋪位單體化的設計傾向下,靠背的設計解決了上鋪旅客無法像原來卧鋪排列下可以到下鋪使用電腦的問題。
最後,在鋪位燈上方有一排隐蔽的出風口,旅客可以體驗柔風。
鋪位大概長190cm ,奶酪君脖子以下全是腿的185身高躺下是沒有問題的。
鋪位的鋪設和13年前感覺差别不大,都是床墊 絨毯 寝具的組合,有一個變化是在被子上有了腳印,提示别蓋反了。
總體上感覺新動卧的設計理念更人性化,較原來有了很大的改變。新動卧的鋪位私密性更好,舒适性更高。但同時,交流的空間幾乎沒有了。可能在設計時設計師首先要考慮的是動卧車廂是一個什麼樣的主功能,即是一個旅客休息的場所,而不是交流的小客廳。而随着提速,城際間交通事件的縮短,電子産品的豐富,使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時間和空間被大大壓縮。所以鋪位也回歸了住的本質。
最後,還是有幾個槽點要吐一下,希望今後的設計能改進。
1.挂鈎設計的位置盡管已經很高,但是對于一件長80cm 的成年人上衣來說,離鋪位的高度還是太低了,導緻衣服的下擺不得不搭在頭部的鋪位上,影響睡覺的感覺。而且在冬天的情況下衣服比較厚,更是會占頭部鋪位比較大的空間。
在高度受限的情況下,解決建議是放到弓形扶手的位置,同時縮短弓形扶手的長度,個人感覺可以縮短一半。
2.由于是錯位排列,導緻部分鋪位的小桌是不在挂簾裡面的,即有部分小桌的位置是挨着過道的,買到這個鋪位的旅客的個人物品擺在外面,還是顯得不夠人性化,而且也增加了發生盜失、損壞的風險。
解決建議是延長挂簾的軌道成異型軌道,保證挂簾能把這個鋪型的小桌包進去。
3.過道的略顯狹窄,可能和動卧車型有關,如果将來車體加寬,對設計者的考驗是加寬的部分是分配給鋪位,還是分配給過道。
還有一點是車上沒有發現放置大型行李的地方,目次對于超過20寸的行李箱隻能放到下鋪的下面了。
最後,以一張夜半的車廂影像作為結尾,希望大家今後有機會體驗下。
注:動卧上有餐車,但是奶酪君自帶奶酪,所以沒有體驗。
歡迎私信說說您的動卧乘車感受:)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