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王重陽lp
2014年的某個夜晚,在網上無意間看到《靈魂擺渡》時,瞬間被其“樸素”的場景、毫無“明星範兒”的主演以及更加“樸素”的配角們震撼。
盡管當時已有一些網劇憑借熱點話題迅速蹿紅,但彼時網劇和網大在多數人看來還是一種“不入流”的“野生綜藝”,從觀感上有些類似後來的“素人主播”。
本着百無聊賴的精神,我耐着性子看了下去,誰知竟一發不可收拾:
盡管畫面不精美、扮相不出衆、顔值且一般,但在這部單元劇中,每個故事都特别“抓人”——
通過一個個玄幻怪誕的故事,讓人看來便有了沉思和回味。等看進去的時候反倒覺得原本吐槽的服化道顯得更加平實且真實,甚至在某些時候,讓人覺得:
這些可能是真的。
後來還有一部限于題材沒辦法進入内地院線的港産電影,是張家輝主演的《陀地驅魔人》,于是一部國産奇幻劇、一部港産鬼片,兩大“白天刷不到,晚上躲不掉”的影視作品輪流伺候我一個人。
這福氣……屬實前世不修。
《陀地驅魔人》風格比較“剛猛”,間雜許多血腥場面,特效和咖位擺在那裡,曾有人評價說這是僅十年來香港最好的恐怖片。
但其所要表達的主題和格局相比《靈魂擺渡》卻小得多:
兩部影視劇的主人公都是自帶陰陽眼能看見鬼物的人,“陀地”限于篇幅和主題,講的是“孤兒幸得女鬼阿姨相伴教導免失足,授業傳道土法驅鬼險喪命”的“康斯坦丁式人生”,而“擺渡”則在每集一個迥異的故事裡盡顯“一家小店彙聚世間人情冷暖看紅塵,俗世大愛永無止盡守蒼生”的宏大世界觀。
當時這部網劇一上線,就憑借其獨特的視角和創意的新穎和大膽圈了最早的一波粉絲。
而等到第二季再播出時,大家驚喜地發現:
這劇八成是有收視率了,所以有錢了,有了很多“熟臉”加入,如“大保健之父”喬杉等在第二季第一集中出場時,觀衆們赫然發現——
這劇、終于、開始、火了。
一
我對《靈魂擺渡》一直有個不太恰當的對标比喻:
它是靈異版的《深夜食堂》。
一家便利店,一個能肉眼見鬼的店員,一個看似挺不靠譜的陰差,再加上一個更不靠譜的天女。這個鐵三角組合每天晚上蹲守在店裡對着各路牛鬼蛇神迎來送往,時而充當某眷戀紅塵之鬼的思想輔導員,時而面剛某私下凡界的邪神,時而被癡迷愛戀的白蛇所迷惑,時而為悲慘社會做诠釋的韭菜們痛哭。
無論這三位主角身陷在何種迷局幻境中,都會憑借着“愛與和平”的力量化解各種矛盾。
同時,劇中不乏有印象頗深的紅塵低語——
“一把細面、半碗高湯、一杯清水、五錢豬油,一勺橋頭老陳家的醬油,燙上兩顆挺括脆爽的小白菜……”這是第二季第12集《長生》裡反複提到的台詞,藉女主人公的口徐徐到來一場延綿百年的愛恨情仇,道不盡長生之苦,說不完情欲之孽。
而冥王“阿茶”說:“我可以讓你抵抗時間的侵襲。”對方反問:“那我是不是也就失去了時間?”這類頗有哲理的語句更頻頻出現在《靈魂擺渡》刻畫的各路人神鬼仙之中。
這些正是“老粉”們狂追《靈魂擺渡》的原因:
在編劇小吉祥天的迷離時空中,把癡男怨女和曠世奇緣融進一段段“夜談”中,用六合之外的怪力亂神講出不忍直視的人性和現實。
關鍵還在于,演員們演得好:
在這些劇集中主創和導演啟用了大量某網站的員工擔任主要演員,雖然也是出于演員費用的節儉之慮,但素人演員的參演确實也不遜色于某些職業演員。甚至在某種程度上,正是因為這些“素人奉獻”才讓《靈魂擺渡》跟觀衆們拉近了距離。
當然,最重要的還是“創意”。
在第一季裡,按編劇小吉祥天的說法,他借助了西方“七宗罪”的概念,參考了大量中國神怪傳說,通過中西合璧的方式制作了這部以“靈魂”為視角反映社會現實的劇制:“讓網友在輕松收看的同時觸動内心深處的人性善,引發思考,從而熱愛生命。”
事實上也确實如此,例如《旅途中的男人》就是通過鬼魂的牢騷說出了因為“陰間”空間不足,“下面的”房價居高不下。而在《五公子》一篇中,借“饕餮”從西晉末年遊曆人間至今始終不改的貪婪之口,講訴了“人吃人”的本質。
《靈魂擺渡》三季連續評分高達8.5、8.2和7.7。頗耐人尋味的是,其最高分恰恰是沒有明星參與,制作陣容不那麼“豪華”的第一季。這說明“内容為王,誠不欺我”,也說明一旦有了光環加身,似乎有些東西被束縛住了。
比如創作空間、比如借鬼說人。
二
2018年,在《靈魂擺渡》三季網劇結束之後,又推出了網大版《靈魂擺渡 黃泉》,編劇必然還是小吉祥天,主演除了陰差“趙吏”于毅外,主演換成了其他演員,故事的背景也從現代都市變為陰陽交接的黃泉客棧。
該片中,除了一開始提到了趙吏的鬼差身份由來,就是全新的内容,至于曾最令觀衆們喜愛的現實意義也變成了女癡男渣的“通稿”。
隻是唯一給到觀衆一絲期待的是在影片結尾時的彩蛋部分——
“夏冬青”劉智揚和“玄女”肖茵出現:
“還記得我嗎?我要告訴你們一個秘密,我會回來的”。
這該是《靈魂擺渡》和小吉祥天給觀衆在第三季之後又挖出來的一個大坑。
直到2021年8月,《靈魂擺渡 南洋傳說》正式與觀衆見面。但彼時,不僅《司藤》讓觀衆看到了新一番的神仙鬼怪。更重要的是《靈魂擺渡》裡主創和主演陣容經曆了近六年的坎坷之後,除了編劇之外,新陣容裡包括導演和主演,在“傳說”裡早已面目全非。
其實早在第三季播出之際就已經有人指出“味道不對”,“不對”的原因總的來說就是有些“刻意”和“造作”,“說教”的意味濃了,故事想要表達的主題也“小”了很多。除了創意上的天馬行空外,那種能夠發人深省的思考逐漸淡化,取而代之的是“獵奇”和“搞笑”。
的确,在第三季鐵三角冒險時,已經開始用“死侍”般的口吻吐槽劇組的摳門和做演員的辛苦。
但盡管足夠幽默和“令人意外”,始終讓粉絲萦繞在心裡并時常念叨的“生活化的靈異”和“靈異化的生活”逐漸随着“素人”演員們在戲中的分量越來越少以及劇情的主題格局的升華感下降而從8分線以上跌了一個水平。
造成這種觀感和結果最直接的可能就是:
開始商業化了。
對于影視作品來說“商業化”是應該的,也是“必須的”,可似乎“老粉”們更加懷念初見“靈魂”時的那種“恰似王八落水井,又如野驢闖沙灘”的暢快淋漓感。畢竟無論在當時,哪怕到現在,現實主義題材都少得可憐,何況這種看着“鬼怪懷人心”的“現代版聊齋”呢?
所以随着《靈魂擺渡》在這幾年間,無論是偶爾爆出主演宣稱要一起回歸,還是編劇悄悄删掉了當年微博上說不會再有新一季的言論。有心人在看完網大版《黃泉》還是會有些擔心:
《靈魂擺渡》還有當年的那種“素人亂語”嗎?這可能才是《靈魂擺渡》最需要保持的“原味”。
不算尾聲的尾聲——
一部制作粗糙,演員無咖位的網劇在當年成為另類爆款,憑借的不僅是創意的新穎,還有立意的大膽。這種新穎和大膽都需要主創者保持的“初始動力”。
“簡陋”和“素人”都不是《靈魂擺渡》的賣點,直面現實,用“鬼話”講“人心”才是。
而這樣珍貴的影視IP在幸運地出圈後,能夠不流俗不媚俗,就會更加顯得其藝術性和生命力地持久。對于死忠“老粉”來說,倘若可以在某個夜晚再次于熟悉的便利店裡邂逅不靠譜的鐵三角,該認真地問一聲:
“過去的那些年裡,你們還在擺渡靈魂嗎?”
如果是,該是觀衆們的幸運。
如果不是,卻是影視創作者的不幸。
用《靈魂擺渡》裡的一句台詞作為總結,我會選擇這一句:
“我們從虛空中來,每個人都抱着善與惡,有人升入天堂,有人堕入地獄,在無邊的業火中,我想起你,想起從前,我們曾經離得那麼近。”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