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字樂天,号香山居士,是唐代著名詩人。和元稹并稱“元白”,和劉禹錫并稱“劉白”,又和李白、杜甫并稱“唐代三大詩人”。其詩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對後世詩壇産生了很大影響。一生所留詩作近3000首,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小編今天要向大家介紹的這首詩,便是白居易的成名作《賦得古原草送别》。
《賦得古原草送别》是白居易16歲時參加科考的一首習作。欣賞這首詩前,我們先來看一個小插曲。據唐代張固《幽閑鼓吹》中記載,白居易帶着這首詩去拜見當時頗有名望的詩人顧況。顧況聽到白居易的名字後,幽默地調侃他:“京城米貴,白居可不容易”。而當看到白居易“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時,便驚歎到:“有才如此,居京城不難”,白居易因此聲名大振。
那麼,白居易這首詩究竟寫了什麼呢?顧名思義,《賦得古原草送别》是白居易通過對古原上野草的描繪,來抒發送别友人時依依惜别之情的一首五言律詩。其中颔聯兩句“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作為一種“韌勁”從古傳唱至今,可謂響徹古今。下面我們便來具體看看白居易的這首《賦得古原草送别》: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别情。
首聯“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白居易即點出題中“古原草”三字,并抓住了野草生命力旺盛和“枯榮”的特征。即原野上長滿了茂盛的青草,一年又一年枯萎再蒼翠。寥寥數字,便能感受到白居易詩中的詠歎意蘊,蘊含着一種同野草一樣生生不已的情味。由此可見,白居易惜别之情的濃厚。
颔聯“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則是白居易根據野草“枯榮”的特征,來反襯野草具有頑強的生命力。即原野上的大火是燒不盡草的,等春風一吹它又生機勃發在整個原野。結合首聯,白居易一聯寫枯,一聯寫榮,且對仗工整,意蘊無窮。僅野草的“韌勁”,便為人樂道。而白居易在16歲時就能體會到這種意境。不得不讓人拍案叫絕。
頸聯“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兩句,白居易從描寫古原草轉到送别上。這兩句詩的意思是說,野草的芳香彌漫着古道,明麗翠綠的野草連接着遠處的荒城。說明白居易詩中所要表達的送别時間正值野草生命力最旺盛的季節,它讓整個古原顯得生機勃勃。也讓離别之情不再傷感,反而顯得充滿希望,希望和友人能夠再見。
尾聯“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别情”,白居易化用了《楚辭·招隐士》中:“王孫遊兮不歸,春草生兮萋萋”。隻不過原來的意思是指看見萋萋春草而懷思行遊未歸的人。白居易這裡則變其意而用之,說看見萋萋春草會增加送别的愁情。仿佛每一顆春草都載着濃濃的别情。詩到這裡,“古原”、“草”、“送别”便渾然一體了,其意境是耐人尋味的。
綜觀白居易的這首詩,語言自然,對仗工整,雖然是白居易16歲時所寫,但對自然和情感的把握卻十分得體,可以說是字字含真情,句句有餘味,令人拍案叫絕。
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