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央行最近降準的時間

央行最近降準的時間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6-30 00:02:34

1月4日下午5點20分,中國人民銀行宣布:下調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1個百分點。2019年1月15日和1月25日分别下調0.5個百分點。

央行最近降準的時間(告訴我們七大信息)1

中國人民銀行有關負責人表示:

1、此次降準将釋放資金約1.5萬億元,加上即将開展的定向中期借貸便利操作和普惠金融定向降準動态考核所釋放的資金,再考慮今年一季度到期的中期借貸便利不再續做的因素後,淨釋放長期資金約8000億元。

2、此次降準仍屬于定向調控,并非大水漫灌,穩健的貨币政策取向沒有改變。

總的來看,我認為本次降息的亮點是:

1、力度非常之大,除了2018年10月份那次降準1%,其他的多數是0.5%,而本次是1%;

2、一次降準分兩次實施(1月15日和1月25日),這是以往很少見的(分别是0.5%),主要考慮應該是春節期間銀行客戶取現,市場流動性壓力比較大;

3、過往為了應對春節期間流動性緊張,央行多數是臨時降準,但本次是正式降準,非常罕見。

3、央行負責人表示穩健的貨币政策取向沒有改變,這在經濟下行壓力比較大的2019年來說值得關注。

現在我們來全面理解本次降準!

一、什麼是降準?

關于降準的含意我已經解釋過很多遍了,在這裡再重複一下,降準的意思是下調法定存款準備金率,所謂法定存款準備金即商業銀行按照法律規定在每吸收一筆存款後,必須在央行賬号裡留存一定比率的資金。比如如果法定存款準備金率是10%,那麼商業銀行吸收100元的存款後最少需要将10元人民币存入央行賬戶,10元就是法定存款準備金。但如果最終存入的準備金不是10元,而是11元呢?那麼多出的1元就是超額存款準備金。

1、超額存款準備金是商業銀行可以自由調配的資金,可用于支付清算、頭寸調撥或作為資産運用的備用資金; 2、商業銀行在央行的準備金有一定的利率,比如目前超額準備金利率是1.62%左右。

如果央行下調存款準備金,比如從原來的10%降到了9%意味着什麼呢?意味着原來每吸收的100元存款有10元被鎖定在央行賬戶,現在隻有9元,銀行可以獲得比原來多1塊的流動性,别看這隻有少少的1塊錢,數據顯示:10月末人民币存款餘額176.48萬億元,哪怕是降準1%的幅度然後乘以這個數值,釋放的資金量都是過萬億的。比如本次降準累計釋放的資金就約1.5萬億元。

二、本次降準的市場環境發生了哪些變化?

央行最近一次降準是在2018年10月,和當初的降準相比,本次降準的市場環境發生四大變化:

1、外部貨币政策收緊壓力明顯降低,11月28日,美聯儲主席鮑威爾在一次講話中明确表示:(貨币)政策沒有預設路徑,利率“略低于”中性區間,加息影響可能需一年左右體現。而在10月份他是這樣說的:(當前的利率距離中性利率)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也就是說相比10月份,美聯儲内部對繼續收緊貨币政策出現很大的分歧,市場預計,今年12月加息1次,2019年加息一兩次就會提前結束本輪加息周期,而原來的預計是還會加息5到6次。

美聯儲可能的暫緩加息大大減輕了中國被動加息或收緊貨币的壓力,有助于為本次的降準,仍至于為未來的降息打開空間。

2、本次降準是今年第一次降準,結合去年幾次降準的情況來看,對緩解民營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作用有限,表現在雖然作為衡量市場資金價格的10年期國債收益率從3月份的3.345%降到目前的3.320%左右,但是新增人民币貸款不增反降,這就說明此前央行降準釋放的資金可能淤積于銀行體系内,而未到流入到實體經濟。

央行最近降準的時間(告訴我們七大信息)2

3、2018年中美博弈、金融強監管、房地産降溫、前期累積的金融風險對經濟的影響開始顯現,數據顯示,三季度的GDP是6.5%。

4、高層對民營企業有前所未有的重視,民營企業座談會的召開、銀保監會提出的125目标(在新增的公司類貸款中,大型銀行對民營企業的貸款不低于1/3,中小型銀行不低于2/3,争取3年以後,銀行業對民營企業的貸款占新增公司類貸款的比例不低于50%)、央行民營企業債券融資支持工具、創設定向中期借貸便利等都證明了這一點。

三、為什麼要降準?

1、在目前央行貨币政策操作工具當中,降準的空間是最大的,在本次降準之前,中國的存款準備金率是13%、14%左右,這是非常高的水平了,目前很多國家對存款準備金率已經不作強制性規定,比如英國、加拿大等,而保留準備金制度的美國、日本、歐洲等經濟體,它們的準備金率都非常低,比如美國的準備金率在0-10%,日本的是0.05%到1.2%之間,歐洲期限長于兩年的存款,準備金要求為0%,印度的是4%。

太高的準備金率一是沒必要,二是浪費。

A、沒必要:法定準備金最初設立的目的就是為了防止銀行過度放貸,儲備資金枯竭,在嚴重的期限錯配以及壞賬下,一旦客戶大量取現銀行可能産生流動性危機。很簡單,A在銀行上存款100元,銀行作為特殊的企業,出于利潤最大化需要,肯定想把100元資金全部發放貸款,但是如果A突然取現,銀行1就會出現流動性危機。

但是這幾十年銀行業發展的經驗證明,存款準備金制度并不能很好解決這個問題,因為真的發生這些危機,銀行百分之十幾的儲備資金其實滿足不了客戶的兌付需要。

B、浪費:一般而言,當市場流動性不足時,央行一般會通過逆回購、MLF的貨币工具借錢給商業銀行,一年期MLF利率是3.3%,而商業銀行在央行準備金利率是1.62%左右,也就是說商業銀行本身就有大量的資金存放在央行賬戶裡“保管”,但卻得要以更高的價格向央行“借錢”,導緻了準備金的浪費。

下面的央行的資産負債表,其中紅色方框處裡的“其他存款性公司存款”就是商業銀行在央行裡的準備金(含法定準備金和超額準備金),2018年10月準備金是21.17萬億,也就是說商業銀行有将近21萬億的資金被凍結。

央行最近降準的時間(告訴我們七大信息)3

2、穩增長需要央行降準,2018、2019年經濟下行壓力不亞于東南亞金融危機後的1998年,也不亞于2008年金融危機帶來的影響。穩增長需要降準:

A、降準與貨币供應的的關系:社會上的貨币供應量一般用廣義貨币M2來衡量!

a、M2=基礎貨币×貨币乘數 b、基礎貨币是流通中現金和銀行的準備金之和,也就是上表當中的其他存款性公司存款 貨币發行,一般一來說降準對基礎貨币不構成影響。 c、貨币乘數可以簡單看成準備金率的倒數,也即準備金率越低,那麼貨币乘數就越大。

所以在其他條件沒變的情況下,央行降準有助于增加市場上的貨币供應量。

B、貨币供應量、經濟增長和價格穩定的關系:我們用公式來表示,MV≡PY, 其中 M 為貨币供應量,V 為貨币流通速度,P 為平均價格水平,Y 為實際産出。

M可以理解為M2,P可以理解為CPI,Y可以理解為GDP,通過上面的公式我們可以知道,M2與CPI、GDP是一種正比關系。可見在一定範圍内增加一定的貨币供應量有助于經濟增長。

四、降準後央行會降息嗎?

降準可以投放資金,降息可以降低資金的價格。

從空間的角度上說未來繼續降準是大概率事件,但是否降息則存在很大的争議,一方面,降息有助于引補降準的不足,打通貨币政策傳導機制,緩解民營企業融資貴的問題,當前資金市場面臨的情況是,降準雖然投放的資金,但隻是降低了銀行體系的成本,而實體經濟的成本仍然高企,而降息可以整體拉低整個社會的融資成本,解決融資貴的問題;另一方面,現在的基準利率水平确實非常低,一年期存款利率隻有1.5%,中國10月CPI是2.5%,也就是現在銀行存款是“負利率”,未來如果利率過低不利于對儲戶和債權人的保護。

五、我們的準備金制度是怎樣呢?

中國目前實行的是差額存款準備金率(2004 年4月25日起),說白了就是對不同的銀行實行不同的準備金率,在本次降準前,大型金融機構準備金率是14.5%,中小金融機構準備金率是12.5%。

六、降準對緩解企業融資難有何意義?

民營企業占全國企業總數90%左右,中小民營企業從金融系統獲得的債權類融資主要來自兩個渠道,一是非标,二是中小銀行貸款。

1、非标:非标的意思是不能在交易所市場和銀行間市場交易的資産,過往非标資金多來源于影子銀行,即銀行表外融資,但是今年資管新規發布,銀行系統的資金融出變化如下:

A、央行-表内人民币貸款-實體經濟;B、央行-表外影子銀行融資-實體經濟。

資管新規後,表外影子銀行融資被抑制,銀行資金回表,表現上述的“B”下降,“A”上升,雖然這一過程有助于抑制影子銀行的野蠻生長,但也切斷了部分從銀行表外流向民營企業的資金。

2、中小銀行貸款:衆所周知,相比國企,民營企業在銀行貸款并不占優勢,一般是從中小銀行獲得。但是當前中國貨币供應方式發生重大變化,中國貨币供應方式如下:

A、以美元換人民币(外彙占款):中國的國際收支有兩個賬戶(資本賬戶和經常賬戶),資本賬戶順差是進入中國投資(股市、樓市、債市等)的淨流入資本(主要是美元),經常賬戶順差主要是出口企業在海外賺取的美元利潤。當機構和個人将持有的美元向商業銀行兌換人民币時,商業銀行轉而将美元繼續兌換人民币,這個過程中商業銀行相當于中介。央行給付商業銀行的人民币就是外彙占款,商業銀行隻是中介,最終這部分錢會進入出口商或居民賬戶,增加市場上的貨币量,這就是“以美元換人民币”的印鈔方式。

2、債券換人民币:即商業銀行将持有的國債向央行抵押,借入人民币,最終市場上的人民币也會增加,即我們平常在新聞報道裡見到的逆回購以及MLF操作。

大家需要注意的是,以美元換人民币(外彙占款)是當前主要的印鈔方式,當前市場上差不多有71%的貨币是外彙占款創造的。但是随着2014年開始,我們的對外貿易開始下滑,以美元換人民币(外彙占款)創造貨币的方式逐漸下降,轉而是央行不斷通過逆回購以及MLF操作投放貨币(債券換人民币)。

但是一直以來能夠通過逆回購以及MLF操作從央行獲得資金的一般是一級交易商(大型銀行),原因有二,一是從央行借錢資金需要以國債或其他優質債券作為抵押,而中小銀行由于規模小抵押品遠遠不能滿足需要;二是一級交易商一般要經過央行的考核,比如資本充足率等符合條件,而較為容易取得優異成績的主要是大型銀行。即資金的傳遞方式如下:

央行-大型銀行-中小銀行-實體經濟

我們可以把央行比作為廠商,大型銀行比作為批發商,中小銀行是渠道商,實體經濟是消費者。在這過程當中我們可以發現層層轉手過會擡高資金的價格,比如大型銀行從央行拿到資金的利率是3.3%,中小銀行從大型銀行拿到的利率可能就是3.6%。

也即央行印鈔方式從“以美元換人民币”切換為“債券換人民币”後對中小銀行不利,也對民營企業不利。央行降準的作用是不僅可以給大型銀行釋放流動,也能中小銀行釋放流動性,疏通貨币政策傳導機制,有利于民營企業融資。

七、如何看待本次降準後股市樓市的表現?

1、人民币彙率:去年央行雖然多次降準,但每一次降準都非常謹慎,制約央行降準最大因素來自于美國收緊貨币政策,如若中國相向而行,一緊一松容易導緻資金外流。11月16日,中美1年期國債利差倒挂,也就是1年期美國國債收益率高于1年期中債收益率,這是2008年來首次。

我在11月16日《2008年來首次!中美1年期國債利差倒挂,人民币彙率會破“7”嗎?》一文當中說過(小白讀财經,可查看)一文當中說過:降準有助于壓低國内市場利率,國債是資金價格定價的瞄,一國的利率高低,資金價格往往會反映在國債收益率上,所以當一國國債收益率上升的時候,其他的國家的資金出于逐利的目的往往會流向該國。

從經濟學角度上看,中美利率倒挂會增加人民币貶值的壓力,其原理是美債收益率走高,國内資本開始購買美債,結果美元升值,人民币貶值。

在這樣的情況下,如果中美貨币政策繼續相向而行且維持彙率穩定,則需要在資本流動上加強管理。

央行在近日發布的三季度貨币執行情況報告中就提到:增強人民币彙率雙向浮動彈性,并在必要時加強宏觀審慎管理,保持人民币彙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 而二季度報告是這樣的:加大市場決定彙率的力度,增強人民币彙率雙向浮動彈性,保持人民币彙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

看到了嗎?今年三季度貨币執行情況報告對彙率的提法是“在必要時加強宏觀審慎管理”,二季度的提法是“加大市場決定彙率的力度”,事實上央行已經在做了,比如外彙風險準備金上調、逆周期因子啟用。總的來說,未來兩三個月内,人民币跌破7的概率不大。

2、股市:與10月份的降準相比,本次降準股市環境最大的變化兩自于兩點:一、國家決定推出科創闆并試點注冊制;二、受制于美國減稅以及經濟的悲觀預期,美國股市可能見頂回落。這兩個情況是大家需要注意的,無論是科創闆還是注冊制可能的推出都有擴容的意味,如果股市泡沫過大,一旦注冊制推出極易出現風險,所以整體來說,雖然政策底、估值底可能已經出現,但指數上行的空間有限。

3、樓市:2018年樓市降溫的幅度比預想的要大,原因在于監管層房地産調控的決心比想象的要大。近期雖然個别地方不斷被爆出房貸利率下調、樓市松綁,但都還是少數且幅度有限,這就說明經濟下行壓力大的情況下,地方确實有激活樓市,拉動經濟的沖動,但是從最高層的角度上說,繼續高壓的可能性還是蠻大的。

但整體來說,1、在央行不斷降準以及定向降息的情況下,房貸利率基本見頂,并微微下調是大概率事件;2、三四線城市棚改的降溫,以及貨币化安置的逐漸退出是大概率事件;3、少數城市以引進人才為名,變相放松調控繼續存在。未來的中國樓市會繼續向大分化演變,即長線看好一二線城市的房子,看空三四線城市的樓盤。

如果你覺得文章很棒,對你有幫助,可以關注作者的小白讀财經(ID:xiaobaiducaijing),訂閱更多的優質原創推文!

我們不追求高大上,隻用普通老百姓都聽得懂的大白話,讓你學财經,懂理财,跟着小白讀财經,财經從此so easy!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