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清幽隐居句子

清幽隐居句子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8-25 03:20:59

曾經還是高中學子時,每逢寫“最愛”詩詞,我總會寫賈島的《尋隐者不遇》:

松下問童子,言師采藥去。

隻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

那時學業繁忙,一心便隻向往隐士,覺得竹杖芒鞋逍遙山水間,飲朝露,食花卉,閑雲野鶴,五湖煙水獨忘機的生活最是高潔雅靜,無事便背着竹簍遁入茫茫雲層裡采草藥,若有人尋己,也可落得“雲深不知處”的美談。

如今,也愛“五嶽尋仙不辭遠,一生好入名山遊”的生活,卻隻願尋幾友收拾簡單行囊,觀塞北長河落日圓,醉江南微雨燕雙飛,時候一到,回到出發的起點繼續日複一日的任務,此時,若長期居住于鳳尾森森,龍吟細細之地便會感到孤獨無助了,如此一番隐居夢便隻能借助古詩詞來實現,思想得到滿足,行動也會有所放松吧。

01

說到隐居,不為五鬥米折腰的陶潛先生總有一番話要說,先說他的《歸去來兮辭》,首句“歸去來兮,田園将蕪胡不歸?”最是朗朗上口,将其諸般想法付諸于實踐,既然官場不得意,便回去吧。隐居的日子,比起阿谀奉承來說還是潇灑自在:

倚南窗以寄傲,審容膝之易安。園日涉以成趣,門雖設而常關。策扶老以流憩,時矯首而遐觀。

欹靠于遒勁的松木上,拐杖随手放置于草地旁,拿着一壺自釀果酒,豪飲着,味甜入喉,望着雲氣從山際冒出,似鲲鵬,似野馬,偶有鳥鳴叽喳,夕陽西下,鳥倦歸巢,此番好景,陶潛總是歡喜的:

雲無心以出岫,鳥倦飛而知還。景翳翳以将入,撫孤松而盤桓。

若逢春日溶溶,桃李争妍,萬物複蘇,花蕊吐香時。農夫便會通知他播種季已抵達,此刻迎着飛花,看着萬物欣榮姿态,其心情總歸與喧嚣人間有些不同:

或命巾車,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尋壑,亦崎岖而經丘。木欣欣以向榮,泉涓涓而始流。

這時他就會乘着小車,劃着扁舟,欣賞山水之間的美,三月的桃花雨,夾岸的青山綠,斜風細雨中,他都不會錯過。不過種地陶潛先生還是算了吧,興緻倒是高漲的,朝而往,暮而歸,如此辛勞,月舒見了也會落淚,“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奈何成果總是挺尴尬的,“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後人看了也不禁咧嘴嘲笑。

清幽隐居句子(日漸曉禅意歸隐南山邊)1

若逢秋高氣爽,碩果累累,晴空一鶴排雲上,我們的淵明先生這時就會趁着好天氣,來他的園中采撷一枝枝暗香盈袖的菊花,南山不語,靜靜陪伴,微風不燥,秋風起兮白雲飛,草木黃落兮雁南歸: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飲酒》

這樣的日子是美好的,處處見山,四周皆菊:

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

泛此忘憂物,遠我遺世情。

一觞雖獨盡,杯盡壺自傾。

日入群動息,歸鳥趨林鳴。

嘯傲東軒下,聊複得此生。

——《飲酒·其七》

秋日菊花皎潔最甚,四季佳節,此時菊花的美才達到頂峰,不論是含苞待放亦或是沐浴于露珠裡都是如此,經霜拍打,依舊傲骨。若将其泡在酒中,清冷滋味令口頰生香,一口飲下便嘗到秋日味道,順着喉管咽下,看着籬中搖曳的秋菊,歸隐的美好便體現出來了。

02

隐居于山林,雖無人間煙火氣息,然松花釀酒,春水煎茶也别有一番風味。且山林野外,擺脫掉金碧輝煌的浮躁,獨留自然清新意味,生活閑适,景緻悅目。

問餘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閑。

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間。

——李白《山中問答》

碧山惬意,身形陶然在山水中,放浪形骸,能體會到其中的絕妙。蒼苔生起,萋萋芳草,經山淌水,望遠山,賞白雲,又能欣賞到雅靜的隐士居所:

一路經行處,莓苔見履痕。

白雲依靜渚,春草閉閑門。

過雨看松色,随山到水源。

溪花與禅意,相對亦忘言。

——劉長卿《尋南溪常山道人隐居》

青山隐隐水迢迢,都是城中無法欣賞到的人間絕色,月照松林,風生潭上,藥香滿院,這就是隐居的日子。

“風流天下聞”的孟浩然也曾來過鹿門隐居,仕途不得意,人間容不下他這位風流客,便隻能借山水之樂來洗滌心靈。其實一提起鹿門,便可以推斷這是一首歸隐詩文,昔日龐德公攜家來此,采藥後一去不複還,故此後人每寫此處就有抒俗塵不适,心中愁苦,欲想歸隐之念。對于高雅聖潔之人,留在他們栖息過的地方總歸能尋得幾分慰藉。

清幽隐居句子(日漸曉禅意歸隐南山邊)2

文人再怎樣不得志,隻要足迹所至,總會留有詩篇供後人觀賞。于是乎《夜歸鹿門山歌》的誕生便離不開這天時地利人和:

山寺鐘鳴晝已昏,漁梁渡頭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餘亦乘舟歸鹿門。

鹿門月照開煙樹,忽到龐公栖隐處。

岩扉松徑長寂寥,惟有幽人自來去。

這篇詩文給我的感覺就是兩個世界,首聯和颔聯是屬于人間煙火氣的,山林深處,小和尚履行每日課業,木樁與梵鐘相彙,組成洪亮的聲音回蕩在深山中,倦鳥飛過燦爛晚霞,夕照漸漸劃過地平線,白晝已逝,霞映橋紅,煙籠柳暗,漁梁渡口熱鬧非凡,夕陽灑下餘晖點點。

煙火氣與清冷味的區分來自兩條道路,一為江村炊煙袅袅繞,一為月照松間寂寂涼。孟夫子與熱鬧擦肩而過,鼎沸聲,家常味都留不住他,他隻想乘着扁舟順着迢迢水流歸往鹿門。歸來已是夜暮,耳畔再無聒噪,銀蟾正好,松林瀉出幾縷清冷月華,斑駁在地,人影散亂。這便是龐公曾經栖息隐匿地,寂寥無人,森氣浸膚,松徑旁的芳草訴說着無人的凄涼。果然,如此孤僻地,毫無煙火氣,自來隻屬于幽人,自來隻屬于他們這些尋求慰藉的聖賢。

唐朝詩人皮日休也來此歸隐過,他在《鹿門夏日》中寫道:

滿院松桂陰,日午卻不知。

山人睡一覺,庭鵲立未移。

出檐趁雲去,忘戴白接幂。

書眼若薄霧,酒腸如漏卮。

身外所勞者,飲食須自持。

何如便絕粒,直使身無為。

庭院綠蔭遮天,松桂繁茂,欲攀爬于屋檐上,夏意濃濃,若置身在綠意盎然中倒也不覺正午将至。窗外鳥雀惬意地拿喙梳理滿身羽毛,文人懶洋洋地在席子上翻滾,又沉沉睡下。此時的空山,日光下徹,熱氣逼人,此時的屋内,松香四溢,微風陣陣,夏日理應如此。

03

在唐朝,還有一隐居好去處,那便是終南山下。終南山可謂是四季皆麗,“終南陰嶺秀,積雪浮雲端”,“渺渺寒流廣,蒼蒼秋雨晦”,“紫閣連終南,青冥天倪色”。果真是終南景緻妙,好詩傳千古,且終南山下可謂是别墅遍地,沒準出門就能遇見知名詩詞人,今日不說其他,隻論終南山下王維的辋川别業。

王維此人在别人追求功名利祿的年紀便已擁有所有名譽,晚年又經安祿山僞職之事,常常痛苦不已,故此便将身外之物漸漸放歸于俗塵中,佛教的思想再一次籠罩住他,他把自己和自然萬物相融了。作品的意境和作者的意趣乃至思想在曆經千帆後往往會達成統一,此前的王維筆下也有諸如:

風勁角弓鳴,将軍獵渭城。

草枯鷹眼疾,雪盡馬蹄輕。

——《觀獵》

清幽隐居句子(日漸曉禅意歸隐南山邊)3

此番好男兒志向的詩作,直到終南雪止,心似靜譚波瀾不驚,世間看淡後,紅塵來去倒無甚趣味,山水之樂便更讨人幾分歡喜。

中歲頗好道,晚家南山陲。

興來每獨往,勝事空自知。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

偶然值林叟,談笑無還期。

每次在詩詞中窺視到“獨”字,總會将其歸納于凄冷寂寞中,但是在王維的這首《終南别業》裡卻有别樣滋味,獨的背後不是萬徑人蹤滅的清冷,也不是舉杯邀明月的無助,王維的獨是一種看破紅塵明白大是大非後的放松與閑适,行在南山下,偶遇山巅簌簌雪,時見數峰青,花開花落,雲卷雲舒總是别人無法體會到的歡喜。與匆匆旅人來往不絕不同,王維此時似乎沒有太大的困擾,若逢水窮歇處,足迹也自然停滞于此,觀萬裡雲彩肆意舒展,體無垠天空變幻無窮。說實在的,我感覺王維的歸隐縱然偶有思想上的困擾,其實也是達到世人無法體會的奧妙了。

一切景語皆情語,此時辋川的風景與此前無異,但王維的足迹至此,便成了王摩诘精神的高度彙聚地,所以是辋川成就了王摩诘還是王維成就了辋川,我們不得知。隻知道夜晚的松林沐浴在月色裡,清泉在月輝裡翻了一滾,浸泡出皎潔的顔色,彙成了他筆下的: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随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山居秋暝》

還看到山澗花開花落,幽深寂寥,無人過問,孤芳自賞,彙成了他筆下的:

木末芙蓉花,山中發紅萼。

澗戶寂無人,紛紛開且落。

——《辛夷塢》

還明白傍晚的空山雖吸收夕陽餘晖,仍改不掉凄冷幽深,唯石上青苔在深林中熠熠生輝,彙成了他筆下的: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

返景入深林,複照青苔上。

——《鹿柴》

清幽隐居句子(日漸曉禅意歸隐南山邊)4

對于歸隐詩歌這類題材,其實很容易就能分辨,正如一見“鹿門”知龐德公,一見龐德公知歸隐一樣,很多詞也都有此種含義,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意象的象征意義。

采薇。說當初伯夷、叔齊二兄弟因武王滅商,行為不忠,恥做周朝臣民,遂隐居于首陽山,不食周粟,日日以采薇為食,終餓死。後人常常拿采薇入文,既可表隐居之心,也可表不與世俗同流合污之意,欣賞其氣節,感動其品性。璧如王績《野望》:

東臯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驅犢返,獵馬帶禽歸。

相顧無相識,長歌懷采薇。

白雲。我可太喜歡這段故事來源了,說昔日陶弘景隐居于華陽洞,梁武帝蕭衍卻想勸他為官,并問他“山中有何物”,竟會使他不願為官,陶弘景直接一首詩回他:

山中何所有,嶺上多白雲。

隻可自怡悅,不堪持贈君。

——《诏問山中何所有賦詩以答》

讀此詩的感覺與讀“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春”的感覺一般無二,都是一種心靈上的頓悟,山中雖無顯貴,但白雲甚多,足以令自己歡娛;江南雖無物,可春天最先抵達,足以令友人展眉。

松柏。正如開頭所說的“松下問童子”,松自來便是隐士隐居的标配,不管是隐居還是尋隐者,爬山涉水總能在隐士屋旁窺見幾株高挺的松柏,其清白高潔,正符合隐士“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的習性,此意象極愛入文人詩。

懷君屬秋夜,散步詠涼天。

空山松子落,幽人應未眠。

——《秋夜寄邱員外》

韋應物此詩雖是五言絕句,短短二十字,卻寫的極好,清新脫俗,幽靜雅緻,前二句寫自己,後二句寫友人,以空山松子落點明友人此刻的人生選擇,不錯,他歸隐了,且不着痕迹便将其間的思念與心境說盡,可謂是絕句中的精品。

清幽隐居句子(日漸曉禅意歸隐南山邊)5

桃源。不必說,這又跟陶潛先生有關,“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缤紛。漁人甚異之,複前行,欲窮其林。”這是一種理想的生活,其實很多歸隐人也不願意出塵,奈何世事不如意,隻能靠山水來緩解胸腔内的悶氣,看裴迪的《送崔九》:

歸山深淺去,須盡丘壑美。

莫學武陵人,暫遊桃源裡。

都是如此。

藥香。《紅樓夢》中有一處我記得很清楚,“寶玉道:‘藥氣比一切的花香還香呢。神仙采藥燒藥,再者高人逸士采藥治藥,最妙的一件東西。這屋裡我正想各色都齊了,就隻少藥香,如今恰全了。’”藥香其實也是隐士的标配,這裡強烈推薦常建的《宿王昌齡隐居》:

清溪深不測,隐處唯孤雲。

松際露微月,清光猶為君。

茅亭宿花影,藥院滋苔紋。

餘亦謝時去,西山鸾鶴群。

這首詩将隐士的幾大愛好都已展盡,且用筆極冷,場景極寂,處處透露出清輝皎潔之清冷感。隐士都愛在院中栽種滿堂的藥草,待雲鑽屋際,風篁成韻,空山飄來陣陣藥香,這才是最妙之處。

我感覺,描寫隐居的詩詞總帶了股世外高人的神秘清高感,似臘月寒梅傲立枝頭,冷的如靜谧雪山終年不語,殊不知很多文人其實都不願意隐居,你說陶漲明願意遁入山河一去不歸嗎?不是的,但若世事太苦,無從立足,何人會舍棄凡塵往事,立身于蒼茫野外,整日聽簌簌落葉,過着苦行僧般的生活,這種生活偶爾體會是絕妙的,經年不絕,倒顯得冷漠了。

-作者-

盈昃,一個愛詩詞、愛江南的人。幻想是“且放白鹿青崖間”,願望是“一生好入名山遊”。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