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教育

 > 練好這200個字你就是一名書法家

練好這200個字你就是一名書法家

教育 更新时间:2024-08-24 23:16:03
十年磨一劍

▓ 王宜早

劍客

賈島

十年磨一劍,霜刃未曾試。

今日把示君,誰有不平事?

練好這200個字你就是一名書法家(王老師說美文十年磨一劍)1

王宜早書錄

賈島(779—843)是唐代後期著名的苦吟詩人。字浪仙,一作阆仙,唐朝河北道幽州範陽(今河北涿州市)人,早年家境貧寒,出家為僧,号無本,後來還俗,參加科舉考試,但屢試不中。曾任長江縣(今四川蓬溪)主簿,人稱“賈長江”。後來又任普州司倉參軍,卒于任所。作詩精于雕琢,自謂“兩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被稱為“詩奴”。“賈島推敲”的故事流傳甚廣。傳說他一日夜晚造訪李凝幽居不遇,題詩一首,中有兩句:“鳥宿池邊樹,僧推月下門。”在歸途中想把“推”字換成“敲”字,反複比劃揣摩,不覺沖撞了京兆尹韓愈的儀仗隊,被執後如實陳述,韓愈也被引入詩境,認為“敲”比“推”好,從此二人成了朋友。賈島的詩多寫枯寂之境、凄苦之情。也有懷才不遇、情郁于中之作,《劍客》就是代表。

這首詩題為《劍客》,塑造了一個“劍客”的形象。“劍客”的别稱很多,諸如“門客”、“俠客”、“遊俠”、“劍俠”、“刺客”等。這是一個在古代,中外都有,而在法制日漸完善的現代生活中基本消失了的特殊人群。這是一個界限比較難以清晰劃定、形象又往往面目不清的特殊人群。它的存在形式基本上有兩種:一種是以團體的形式被權勢集團收買利用,例如戰國時代的“四公子”(齊國的孟嘗君田文、魏國的信陵君魏無忌、趙國的平原君趙勝、楚國的春申君黃歇),他們都以“養士”著名,招攬各類人才,動辄“食客”數千,其中不乏文武英才,也有雞鳴狗盜之徒;一種是以個體的形式散漫活動,打着“除暴安良”、“路見不平拔刀相助”等旗号,猶如水面的落葉遊走于“江湖”之上。這兩種形式之間又不斷地相互滲透,相互碰撞,相互轉換。

這首題為《劍客》的詩,所塑造的形象大緻屬于後一種,所謂遊俠也。詩就是以他的口吻寫的,換句話說,詩句的主語“我”就是“劍客”自己。

【十年磨一劍】我花了十年的功夫打造出這把寶劍。表明下的功夫之深,顯示了這把寶劍之貴重。我們平時說的“十年寒窗”、“面壁十年”,大緻有學制作為參照,而詩中的“十年”,沒有參照,不是确數,僅表示時間之長。磨:磨砺;這裡要解為造劍的全過程,包括材料設備、工藝設計、成品檢驗和改進等;不僅僅是磨砺鋒刃這一個環節。因為“磨”字比較形象,又是最後出鋒的關鍵環節,所以在“鑄”“造”“煅”“打”等字眼中被挑選出來代表造劍過程。

在一個秩序混亂、法制不健全的社會裡,劍客要按照自己的原則去行事,往往會“以武犯禁”,就是說與官府的法規條款發生沖突。如果官府的“法禁”是正當的,那麼劍客“以武犯禁”就會破壞社會秩序,損害民衆利益;反之,如果官府的“法禁”不正當,則劍客“以武犯禁”就成了維護正義、伸張民意的行為。不論是哪種情況,劍客都會打着“打抱不平”、“保護弱勢群體”的旗号,并且必須武藝高強,功力深厚,還要有高端的武器。“十年磨一劍”就是花功夫打造高端武器的意思。劍客的劍,猶如戰士的槍,既要堅固,又要輕便,特别是要絕對精準;以十年的時間來設計、制造、實驗、改進,它的質量應該是信得過的。至于寶劍是怎樣“磨”的,技術上的細節問題,就不必追究了。

【霜刃未曾試】寶劍的鋒刃寒光閃閃,還沒有試驗過它的神奇威力。霜刃:寒光閃閃的劍刃。劍刃所發出的光芒,像霜雪一樣白,像霜雪一樣令人感到寒冷顫栗。描寫寶劍的霜刃,是顯示寶劍的鋒利。過去的文學作品中常常形容劍刃鋒利:“削鐵如泥”“割頭如草”。試:試用;指在“打抱不平”的戰鬥中發揮它的威力;特指殺人。“未曾試”,表現劍客躍躍欲試的神态。

【今日把示君】今天我把這把寶劍拿來給你看。意思是我已掌握了仗義行俠的武器。把:拿的意思。示:出示,展示。君:你,對朋友的敬稱。

【誰有不平事】請你告訴我,誰有冤屈不平的事情?我立即去為他擺平。

你聽這口氣!一個豪氣沖天、提劍四顧的英雄形象,立即栩栩如生地站到了我們面前。磨劍的目的,就是要在“打抱不平”時增強威懾力、戰鬥力。

塑造這樣一個慷慨豪爽的英雄形象,是這首詩所追求的目标。

在這個英雄身上寄托詩人除暴安良的願望,也是這首詩所追求的目标。

“今日把示君,誰有不平事?”這個“君”,是劍客的朋友,或許就是詩人。劍客要請“君”幫助他介紹情況、做出判斷,給他指點可以讓這把新磨寶劍發揮作用的目标,用武的對象。這種躍躍欲試的神态,完全相似于詩人急于伸展抱負的心态。“劍”的比喻象征意義,就是詩人十年寒窗、磨煉才幹、為國為民興利除弊的政治抱負。譬如戲劇,劍客是前台形象,詩人則是幕後的編劇導演。

練好這200個字你就是一名書法家(王老師說美文十年磨一劍)2

劍客

這首詩的寫作特點非常鮮明:

其一,塑造劍客這個英雄形象,寄托詩人的理想。

其二,用英雄的口吻說話,直吐胸臆,感情強烈。

其三,英雄形象栩栩如生,如見其形,如聞其聲。

其四,精心選擇寶劍作為道具,與劍客相伴始終。

如前所說,詩中塑造的劍客形象,屬于“遊俠”,即按個人的判斷、以個人的方式去打抱不平、去除暴安良的這一種。

有人說“今日把示君”的“君”,是指君主,皇帝。這個說法不符合詩中人物形象的性格。他問的是“誰有不平事?”這不是向皇帝提出的問題。向皇帝提出的應該是哪些問題呢?國家需要我效力的是哪些地方?請看:

三國魏詩人曹植《白馬篇》描寫了一位“幽并遊俠兒”,他練就一身好武藝,聽到“邊城多警急”,立即騎上快馬,“聯翩西北馳”,去報效國家。他把驅逐匈奴作為自己的目标,與國家的要求是一緻的。

李白《塞下曲》寫道:“願提腰下劍,直為斬樓蘭。”我願手提腰間佩戴的寶劍,奮不顧身地為國家斬下敢于反叛的樓蘭王的腦袋。

李賀《雁門太守行》寫道:“報君黃金台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為了報答君王修建黃金台招攬人才的殷殷情意,我願獻身邊疆,手提寶劍,為君而死。

這些詩人所塑造的手提寶劍的英雄形象,都有着昂揚的愛國豪情,他們的目标十分明确,那就是為了國家,為了君王,而英勇戰鬥。

《劍客》詩中所塑造的英雄,不是這樣的。他的目标是:“誰有不平事?”他所要為之獻身獻技的事業,是行俠仗義,除暴安良。

這種遊俠、劍客在過去社會生活中的意義,其正義性和非正義性,不能一言以蔽之。在今天,能否起到彌補法治不足的作用?答案是否定的。事實證明,這種個人的“俠義行為”,常以其片面性和沖動性,在法制建設中起着幹擾和破壞的作用,充其量是“好心幹壞事”,越幫越忙,甚至是幫倒忙。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教育资讯推荐

热门教育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