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敏性休克是外界某些抗原性物質進入已緻敏的機體後,通過免疫機制在短時間内發生的一種強烈的累及多髒器的綜合征。常見的過敏原有異種蛋白、多種糖類及常用藥物,屬栺型變态反應。其表現與程度,依機體反應性、抗原進入量及途徑等而有很大差别。通常突然發生且很劇烈;若不及時處理常可危及生命。
患者接觸過敏源5分鐘至半小時内出現皮膚潮紅、瘙癢、聲音嘶啞、喘鳴、胸悶、發绀、血壓下降、恐懼、頭暈、煩躁,甚至出現意識不清。
診斷
過敏性休克有兩大特點:一是有休克表現即血壓急劇下降到80/50mmHg以下,患者出現意識障礙,輕則朦胧,重則昏迷;二是在休克出現之前或同時,常有一些與過敏相關的症狀。
1.臨床表現
(1)皮膚黏膜表現:往往是過敏性休克最早且最常出現的征兆。包括皮膚潮紅、瘙癢,繼以廣泛的荨麻疹和(或)血管神經性水腫,還可出現噴嚏,水樣鼻涕,聲音嘶啞,甚而影響呼吸。
(2)呼吸道阻塞症狀:是本症最多見的表現,也是最主要的死因。由于氣道水腫,分泌物增加,加上喉和(或)支氣管痙攣,患者出現喉頭堵塞感、胸悶、氣急、憋氣、發绀,以緻因窒息而死亡。
(3)循環衰竭的表現:患者先有心悸、出汗、面色蒼白,脈速而弱,然後發展為肢冷、發绀、血壓迅速下降,脈搏消失;甚至測不到血壓。最終出現心跳停止。少數原有冠狀動脈硬化的患者可并發心肌梗死。
(4)意識方面的改變:往往先出現恐懼感、煩躁不安和頭暈;随着腦缺氧和腦水腫加劇,可發生意識不清或意識喪失,還可以發生抽搐、肢體強直等。
2.輔助檢查
(1)血常規:可有血象輕度升高,嗜酸性粒細胞增高等。
(2)生化常規:患者出現水、電解質紊亂,低血鉀、低血鈉,脫水。病情發展迅猛者有肝腎功能嚴重受損。肝酶升高,尿素氮及肌酐增高。
治療要點
(一)基本治療
1.患者立即取平卧位,密切觀察呼吸、血壓、心率、尿量。如有哮喘或呼吸困難,可取頭高腳低位;如意識喪失,應将患者頭部置于側位,擡起下颌,清除口、咽、鼻及氣管分泌物。
2.确保氣道通暢,一般給予高流量的吸氧;如伴有血管性水腫引起呼吸窘迫,應立即插管。氣管内插管需要比正常的導管直徑小1倍以上的導管,以免造成狹窄氣道的損傷。
(二)藥物治療
1.立即停止進入可疑的過敏原或緻病藥物;結紮注射或蟲咬部位以上的肢體以減緩吸收,也可在注射的局部以0.005%腎上腺素2~5ml封閉注射。
2.立即給予0.1%腎上腺素,先皮下注射0.3~0.5ml,緊接着作靜脈穿刺注入0.1~0.2ml,繼以5%葡萄糖液靜脈滴注。維持靜脈給藥暢通。
腎上腺素能通過球受體效應使支氣管痙攣快速舒張,通過受體效應使外周小血管收縮,它還能對抗部分栺型變态反應的介質釋放,因此是救治本症的首選藥物。在病程中可重複使用數次。一般經過1~2次腎上腺素注射,多數患者休克症狀在半小時内均可逐漸恢複。
3.若休克者持續不見好轉,屬嚴重病例,應及早靜脈注射地塞米松10~20mg或琥珀酸氫化可的松200~400mg或甲潑尼龍120~240mg靜脈滴注,這類藥物有穩定細胞内溶酶體,減少免疫反應活性介質釋放,并有抗支氣管痙攣作用。
4.補充血容量宜選用低分子右旋糖酐平衡液,一般先給500~1000ml,輸液不宜過快、過多,以免誘發肺水腫。成人首日補液量一般可達3000~4000ml。必要時可酌情選用藥效持久、副反應小的抗休克藥物如去甲腎上腺素、多巴胺等。
5.抗過敏及其他對症處理,常用氯苯那敏10mg或異丙嗪25~50mg,肌内注射;酌情應用鈣劑;平卧、吸氧及保持呼吸道通暢。
6.特殊治療,青黴素過敏反應可于原來注射青黴素部位注射青黴素酶80萬U;鍊黴素過敏反應應首選鈣劑,可用10%葡萄糖酸鈣或5%溴化鈣10~20ml緩慢靜脈注射;0.5小時後如症狀未完全緩解,可再給藥1次。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