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民俗

 > 除夕夜守歲有哪些方式

除夕夜守歲有哪些方式

民俗 更新时间:2024-09-27 16:14:08

春節,官方用語,實則為過年,泛指大年初一。

除夕的主要活動有三項:吃團圓飯,祭祀,守歲。

除夕夜家家戶戶熬夜守到初一淩晨。而為什麼要守歲,年又是什麼東西?

小時候,問父母,為什麼大年三十晚上必須熬夜守到十二點以後才能休息,父母說,這樣來年(第二年)農田的堡坎就不會跨了。那時,父母的話,絕對深信不疑。

今天,先給大家分享一下“守歲”的由來。

除夕夜守歲有哪些方式(除夕守歲)1

守歲—中國民間年俗活動

守歲,又稱守歲火、照歲等,俗名“熬年”,是中國民間的年俗活動之一。而通俗點說,守歲,就是在舊年的最後一天夜裡不睡覺,熬夜迎接新一年到來的習俗。

其形式表現為大年初一前的除夕之夜合家歡聚吃團年飯,飯後點起蠟燭或者油燈,通宵守夜迎接新年。除夕夜燈燭通宵不滅,謂之"照虛耗",據說如此照歲之後,就會使來年家中财富充實,同時也象征着驅趕一切邪瘟病疫。

年長者守歲又稱為“辭舊歲”,年輕人守歲,傳說能為父母延長壽命。

自漢代以來,新舊年交替的時刻一般為夜半時分。守歲的“守”,即有對即将逝去的舊歲有留戀之情,也有對即将到來的新年懷希望之意。

除夕夜守歲有哪些方式(除夕守歲)2

守歲—曆史記載

除夕守歲是春節年俗活動之一,守歲之俗由來已久。最早記載見于西晉周處的《風土記》:除夕之夜,各相與贈送,稱為"饋歲";酒食相邀,稱為"别歲";長幼聚飲,祝頌完備,稱為"分歲";大家終夜不眠,以待天明,稱曰"守歲"。

古人在《守歲》寫道:“相邀守歲阿戎家,蠟炬傳紅向碧紗;三十六旬都浪過,偏從此夜惜年華。”

白居易《客中守歲》詩:"守歲尊無酒,思鄉淚滿巾"。

孟浩然有"續明催畫燭,守歲接長筵"的詩句。

蘇轼筆下《守歲》:“明年豈無年,心事恐蹉跎;努力盡今夕,少年猶可誇!”

由此可見除夕守歲的意義重大。

《東京夢華錄》記載:"除夕……士庶之家,圍爐而坐,達旦不寐,謂之守歲。"受中國的影響,日本、越南、泰國等,均有除夕守歲之說,甚至連歐美和非洲,也有類似的習俗。

“守歲”習俗逐漸盛行,到唐朝初期,唐太宗李世民寫有"守歲"詩:"寒辭去冬雪,暖帶入春風"。至今,人們還保持着除夕之夜守歲迎新的習俗。

除夕夜守歲有哪些方式(除夕守歲)3

守歲——神話傳說

傳說一 驅趕“年”

相傳,在遠古的洪荒時代,有一種兇惡的怪獸,人們叫它“年”。

每到除夕之夜,“年”就要出來傷害人畜,毀壞田園。人們為了躲避年,大年三十晚上,一家人團聚而坐,不敢睡覺,坐等天亮,祈求平安度過這一夜的。時間長了後,人們覺得“年”不會傷害到人,便放松了警惕。直到有一年的除夕夜,“年”出來竄到江南,除了一家挂紅布簾、穿紅衣的新婚小兩口平安無事外,幾乎整個村的人都被“年”吃掉了。而“年”在四處竄動的時候,遇到幾個童稚正圍着一堆燃燒的啪啪地爆響且紅光通紅的竹子玩耍,“年”見此吓得掉頭逃竄。此後,每至年末歲首,人們便家家戶戶貼紅紙、穿紅袍、挂紅燈,放鞭炮來驅趕“年”。慢慢的,時間長了,除夕熬年守歲的習俗便形成了。

除夕夜守歲有哪些方式(除夕守歲)4

傳說二 迎接竈王奶奶

相傳,玉皇大帝的小女兒因愛上了一個給人家燒火做飯的窮小夥子而惹怒玉皇大帝被貶下凡。在王母的勸說說,玉皇封窮小子為竈王,人稱“竈王爺爺”,玉皇的小女兒便成了竈王奶奶"。

竈王奶奶深知百姓的疾苦,常以回娘家探親為名,從天上帶些吃的、喝的、穿的、用的東西回來分給窮百姓們。玉皇因嫌棄窮女婿和小女兒,又聽說小女兒從天上往回帶東西,非常生氣,隻準他們每年臘月二十三日回天宮一趟,其餘時間不準回天了。因此,每年從臘月二十三開始,“竈王奶奶”便開始收集年夜飯所需物品,直到除夕才收集齊,連夜趕回人間,與凡間百姓共度佳。人們守歲就是為了迎接她回歸凡間,不忘她的恩德,農曆每年的臘月二十三要祭竈,三十夜裡不睡覺,叫做"守歲"。

除夕夜守歲有哪些方式(除夕守歲)5

傳說三 祛除瘟疫病魔。

守歲習俗興起于南北朝,傳說邪魔、瘟疫病毒怕火怕光,因此,人們在除夕之夜以燈火通明,放鞭炮等,以此祛除邪瘟病疫。梁朝的文人在詩文中寫道:"一夜連雙歲,五更分二年。"人們點起蠟燭或油燈,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驅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

除夕夜守歲有哪些方式(除夕守歲)6

 守歲——要注意什麼

如果是自家大門對準鄰居家大門,請在自家大門口門框上挂中國結,以趨利避害。

門上的“福”字,不要倒着貼。

晚上打開所有燈,徹夜不滅。

穿紅衣、挂紅燈,放鞭炮。

除夕不罵小孩,夫妻不争吵。

除夕夜守歲有哪些方式(除夕守歲)7

好了,今天的故事就講到這裡,希望大家喜歡,下期再見。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民俗资讯推荐

热门民俗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