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條創作挑戰賽#
朱棣于建文元年(1399年)起兵反抗,随後揮師南下,史稱“靖難之役”。建文帝起用老将耿炳文統兵北伐,又派李景隆繼續讨伐,而建文帝也缺乏謀略,緻使主力不斷被殲。朱棣适時出擊,靈活運用策略,經幾次大戰消滅南軍主力,最後乘勝進軍,于建文四年(1402年)攻下帝都應天(今南京)。
值得注意的是,朱棣兵臨南京的時候,朱允炆陣營不僅沒有阻止叛軍,還出了兩個大叛徒,谷王朱橞與曹國公李景隆打開金川門,迎接叛軍入城,于是,南京城破。在朱允炆不知所蹤後,朱棣登基稱帝,這就是明成祖。那麼,問題來了,打開金川門,迎接叛軍入城的李景隆下場如何呢?
一
具體來說,李景隆年輕時喜讀兵書,舉止雍容,深得朱元璋的看重,并于洪武十九年(1386年)時襲爵曹國公。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明太祖病逝,皇太孫朱允炆繼位,史稱建文帝。李景隆因是朱允炆心腹,深受親近信任。
建文元年(1399年),燕王朱棣起兵靖難,在真定(今河北正定)大敗長興侯耿炳文。黃子澄向朱允炆推薦李景隆,建議讓他接替耿炳文。八月,朱允炆任命李景隆為大将軍,讓他率五十萬大軍北伐。由此,非常明顯的是,朱允炆幾乎将身家性命都托付給李景隆了。不過,在和朱棣的較量中,李景隆卻是連連吃到敗仗。
同年十月,朱允炆将李景隆召回南京,但卻并未治罪。李景隆前後喪師數十萬,使得攻守形勢逆轉,朝廷再也難以組織大規模的征讨行動。因此,不少大臣主張處死李景隆。但是,朱允炆對此一概不聽。對此,在筆者看來,朱允炆對李景隆十分袒護,這促使李景隆後面的背叛飽受诟病。
二
建文四年(1402年),朱棣率軍打過長江,直逼南京,得知這一消息後,朱允炆憂懼不已。方孝孺再次上疏,請誅李景隆。在不少大臣看來,誅殺李景隆能夠告慰衆多陣亡的将士,有助于提升己方的士氣。但是,朱允炆依然沒有同意,反而命李景隆前往朱棣大營請和。
當然,朱棣不會放棄唾手可得的皇位。不久之後,燕軍來到金川門。金川門是南京明城牆十三座明代京城城門之一,位于南京市鼓樓區金川門外街南端,坐南朝北,面臨護城河。對此,李景隆與谷王朱橞開門投降,迎接燕軍入城,這直接幫助朱棣登上了皇位。
同年六月,燕王朱棣即皇帝位,史稱明成祖。李景隆因有“默相事機之功”,被授為奉天輔運推誠宣力武臣、特進光祿大夫、左柱國,加封太子太師,并增歲祿一千石。從官職品級上來看,李景隆位列正一品,力壓不少跟随朱棣征戰的功臣。并且,當時朝廷每議大事,李景隆都位于班列之首。
因此,靖難功臣為此憤憤不平。一方面,李景隆是自己的手下的敗将,另一方面,李景隆出賣朱允炆的行為,更是令人所不齒。所以,朝廷上下對李景隆十分鄙夷。于是,李景隆的好日子很快就要結束了。
三
永樂二年(1404年),周王朱橚上疏揭發李景隆,稱他在建文年間曾“至邸受賂”。刑部尚書鄭賜也彈劾李景隆“包藏禍心,蓄養亡命,謀為不軌”。正是因為引起了靖難諸功臣的衆怒,李景隆遭到了彈劾。當然,朱棣一開始沒有追究。
但是,成國公朱能、吏部尚書蹇義、六科給事中張信等大臣再次彈劾李景隆,稱他與弟弟李增枝陰謀叛逆。正所謂衆怒難犯,朱棣隻好削去李景隆的功臣勳号,不許他上朝面君,以國公之爵賦閑在家。
緊接着,禮部尚書李至剛上疏奏道:“李景隆在家中接受家人跪拜,如君臣之禮,大逆不道。李增枝多立莊田,蓄養數百奴仆,意懷叵測。”眼看着李景隆成為了落水狗,更多的大臣站了出來。于是,朱棣順勢奪去李景隆的爵位,将他與李增枝以及妻、子數十人一同軟禁于家中,并抄沒其家産。
在身份和待遇全部被奪走後,李景隆曾絕食十日,但卻始終未死,至永樂末年方才去世。總的來說,李景隆背叛朱允炆,是背信棄義和貪生怕死的體現,結局悲慘完全是咎由自取,朱棣登基稱帝後,是不可能允許李景隆繼續執掌大權的,也即朱棣沒有對其施以極刑已經算是仁慈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