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黑龍江日報】
金秋豐收季。在湯原縣,與田地裡稻谷一同成熟的,還有全縣特色農業種養的大黃桃、無花果、蘆筍、小龍蝦……
在湯原鎮東大橋村果蔬産業園,村書記趙雲剛剛送走一批前來采摘的客人,“今年采摘園生意特别好,有的客人是從佳木斯市裡來的,也有的是來自周邊村鎮的居民,剛才的那波客人采摘了13箱黃桃,他們都是回頭客。”趙雲笑着說。
東大橋村果蔬産業園
全縣的合作社和種植戶,正忙碌着迎接豐收,點點喜悅萦繞在他們的心頭。而這正是湯原縣發展特色種養農業結出的累累碩果。
秋果飄香帶火采摘遊
“今年桃子長得特别好,個大飽滿,果味十足!”在種植大棚裡,趙雲從桃樹上摘了一個圓鼓鼓的大黃桃,向記者展示着喜人的長勢。
佳木斯市民孫麗麗,特地從市區開車來到園區采摘。作為“回頭客”的她,這一次采摘了滿滿兩箱黃桃,“之前我來是體驗采摘的,但沒想到黃桃這麼好吃,這回我來多摘一些,準備分給家人和朋友。”
等待采摘的黃桃
據了解,産業園區是湯原縣在2019年投資420萬元建設的。東大橋村通過全村土地統一流轉集約生産,在園區大力發展果蔬采摘産業和農作物種植,在當年就帶動村裡的脫貧戶增收500元。
走出種植大棚,映入眼簾的是一排排擺列整齊的盆栽果。今年,為了更好地發展采摘業務,園區栽種了近5000棵盆栽的蘋果樹和海棠果樹。
園區裡栽種的的盆栽果
“再等個十多天,果子不僅長得好,吃起來又脆又甜。成熟以後,一部分會被賣到周邊的超市和水果商店,另一部分就會留在果盆裡等待遊客前來采摘。”趙雲說,盆栽果一盆預計可以賣到80元左右,今年收入能達到40萬元,效益非常可觀!
在西大橋村的雨林無花果采摘園裡,也是一番熱鬧景象。采摘園負責人劉春雨正忙着為客人采摘的無花果打包。“現在正是無花果的成熟期,來采摘無花果的人特别多,我們每天一大早就開門迎客,到了晚上才能歇着!”劉春雨說。
劉春雨是回鄉創業的研究生,三年前,她帶着南果北種的夢想,将無花果種在了家鄉的土地上。經過三年的培育,無花果的長勢越來越好,采摘生意也逐年增收。記者在采摘園裡的2座種植大棚裡看到,每棵無花果樹上都結滿了碩大果實,顧客們絡繹不絕,精心挑選采摘着無花果。
采摘園裡種植的無花果
“随着大家的生活水平提高,大家對于水果的需求也越來越高,無花果具有清熱生津,健脾開胃,解毒消腫等功效,受到大家的喜愛。目前來看,無花果的采摘前景特别好。”對于未來采摘園的發展,劉春雨十分期待,“未來,我們将逐步将采摘園規模化,種植品種多樣的水果蔬菜,讓更多人吃到營養豐富的綠色果蔬。”
農民增收另辟蹊徑
在湯原縣,特色農業産業遍地開花,小龍蝦、蘆筍等特色産業發展在全縣碩果累累。
走進勝利鄉湯原縣龍蝦養殖示範基地,幾個大池子裡養殖着不同種類的小龍蝦。張祥龍是當地負責産業發展的工作人員,他舉着個大手電筒照向池子裡,向記者展示養殖的小龍蝦,幾隻小龍蝦聚在一起,在看到光源後四散躲到暗處。
示範基地養殖的小龍蝦
張祥龍介紹,今年,勝利鄉通過市場考察和深入研究,結合湯原縣脫貧産業基地優勢,與大連森佳生态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合作發展龍蝦養殖産業,并将其定位為示範引領與經濟效益并重的産業基地,着力打造成引領湯原縣的特色産業項目。
據了解,龍蝦養殖示範基地共建設了25畝蝦塘,可投入種蝦22萬隻,每尾種蝦可繁育200隻蝦苗,年産4000萬隻小龍蝦種苗,成熟後将統一銷往東三省等地,年産值可達到2000萬元以上。
“未來,勝利鄉還将發展蝦稻米,将養殖到一定階段的小龍蝦放到稻田裡,通過循環養殖種植水稻。由于不需要使用農藥化肥,因此蝦稻米是純綠色有機水稻,每畝稻田可增收3000元左右。”張祥龍說。
在湯旺朝鮮族鄉紅旗村,村裡剛剛結束了今年的蘆筍采摘工作,但在湯原青青草蘆筍種植專業合作社卻依舊忙碌,村書記尹玲玲與蘆筍種植産業帶頭人陳星珠站在種植基地前一起商量着明年蘆筍産業的發展。
作為合作社理事長,陳星珠提出要擴大種植面積,“今年蘆筍銷售供不應求,市場前景特别好,明年準備再多種一些蘆筍,搶抓市場份額。”尹玲玲對此表示,“蘆筍賣得越好,村民們分紅就越多,我支持咱們再種多種!”
采摘蘆筍
據了解,湯原縣湯旺朝鮮族鄉紅旗村蘆筍種植基地擁有一棟500平方米的蘆筍育苗大棚、15000平方米蘆筍種植基地。通過“黨支部 合作社”的發展模式,由緻富帶頭人發揮引領作用,帶動入股村民增收緻富。
在談及蘆筍産業發展,尹玲玲表示,蘆筍是種一年連續收獲多年的作物,蘆筍種植是一項能夠實現長期收益的産業。同時,蘆筍具有預防高血壓、心髒病、冠心病等功效,還可以制成中藥材,受到市場青睐。
陳星珠介紹,今年采摘期,收獲蘆筍超過10000斤,銷售到周邊的飯店餐飲業,累計收入達到117000元,可為入股村民分紅57000元。未來,合作社要将蘆筍種植業發展為規模化、産業化、現代化、品牌化的産業,持續帶動村子增收緻富。
“媒體助農”打開銷路
産業發展初期,結出了好果子,如何尋求好出路?賣出好價錢?這是劉春雨和陳星珠等人一開始遇到的難題。
劉春雨說,“一開始種出來的無花果不好賣,隻有村裡的人知道我們這種了無花果。最後隻能自己一車一車拉着去佳木斯市區的批發市場去推銷。”陳星珠也曾遇到了這樣的難題,“一開始進入市場很難,本地人不太認識這個東西。”
銷路難解的局面,在湯原縣開展的“媒體助農”的活動中得到了化解。
“媒體助農”拍攝現場
偶然間,劉春雨在“今日湯原”官方微信公衆平台上看到了“媒體助農”的欄目,裡面一個個宣傳片生動形象地展示全縣各地的農産品。
劉春雨決定試一試,于是她聯系到了“媒體助農”欄目尋求幫助,經過一天的拍攝和制作,無花果産品的宣傳片在“媒體助農”欄目上線了。
連着幾天,劉春雨便接到了十多個電話,“有的是聯系我預約采摘,有的是咨詢價格,還有的問我可不可以直接郵寄……”接完電話,劉春雨覺得有希望了,“我當時覺得渾身充滿幹勁,心裡想着一定要把無花果種植幹下去!現在我每天還能接到咨詢的電話,真的要感謝‘媒體助農’欄目。”
在蘆筍的豐收季,陳星珠也找到了“媒體助農”欄目,随着蘆筍的宣傳片上線,他也陸陸續續接到了很多合作電話,“方正縣、阿城區的企業都來打電話尋求合作,‘媒體助農’欄目很有效果,真心實意給欄目點贊。”陳星珠說。
湯原縣委宣傳部副部長李楠介紹,自2020年4月,湯原縣委宣傳部在勝利鄉通過媒體宣傳的方式幫助當地村民售賣因疫情影響積壓的婆婆丁起,連續3年來,通過官方微信公衆平台、視頻号等形式,為品質優、有特色的農特産品開展宣傳,拓寬宣傳渠道,欄目先後推出香蘭鎮羊肚菌、紅光村西瓜、太平川人參等農特産品30餘期“媒體助農”稿件。
“未來,我們将繼續發揮官方媒體的優勢,幫助全縣合作社、種植戶銷售農特産品,對外打響湯原縣農特産品名、特、優的知名度。”李楠說。
來源:龍頭新聞
本文來自【黑龍江日報】,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發布傳播服務。
ID:jrtt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