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在說元宇宙,大家都在講STEAM,各個學校陸續開展了3D打印、信息技術等課程,高校又表現出對信息技術人才的青睐。似乎未來世界,人人都是碼農,不會編程就會落于下風。越來越多的家長無法淡定,少兒編程培訓班,似乎已不是“要不要上”,而是“快推薦報哪家”。但事實更可能是,家長花了大筆錢,孩子早早就開始學,結果卻并不能怎樣。
到底少兒編程是學什麼?樂高編程、機器人、Scratch、Python、C 該怎麼選?團媽采訪了幾位在信息學競賽領域從事一線教學的老師,擺了一些大實話,希望能給家長們一些啟發,幫助大家在狂熱的少兒編輯培訓中,理性地做出判斷和規劃。
在很多孩子的眼中,學習編程似乎很好玩。可以自己設計遊戲,做機器人,或者,像電影裡的電腦高手,可以在網絡的世界自由馳騁。
但更多的家長則是一頭霧水,看到機構宣傳說可以培養思維能力,而且好像對升學有幫助,那就讓孩子試試。其實,學習少兒編程的出發點不同,選擇的課程也不同。
“如果隻是想培養編程興趣,像孩子比較喜歡的樂高編程、機器人這類課程,更傾向于邏輯思維搭建,又可以動手,家長可以根據孩子興趣随意選擇。但如果家長希望孩子以後可以通過學習編程争取升學優勢的話,建議選擇學習C 編程。”在成都有着十多年編程教學經驗的馮世棟老師告訴團媽。
馮世棟老師給學生上課 馮世棟老師給學生上課
訓練思維能力?不如棋類
不少家長是沖着機構宣稱的“學習少兒編程可以培養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報名的,但其實,如果僅僅是為了思維訓練,完全有更“價廉物美”的平替課程——棋類。“因為棋類是公認的培養競技能力的思維能力培訓。”馮世棟老師建議。
樹德實驗中學(西區)科技競賽教練劉勇老師表示,從長遠來說,确實很多學習過少兒編程,特别是沖刺過信奧賽的同學,即使未來工作沒有從事IT技術行業,但因為通過長時間對于信息及數據處理、數學模型思維構建、通曉各類算法等數學思維能力培養,思維方式有了很大不同,在職場上展現的個人競争力優勢也非常明顯。
如果前期隻是想培養下孩子對編程的興趣,通過一些簡單好玩的課程引入,是不錯的啟蒙方式。如果家長隻是單純出于培養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就選擇少兒編程,劉勇老師并不太支持,在他看來,編程的本質是對于某種規則的應用,而孩子還處于規則的認知階段,所以少兒編程往往相對簡單,娛樂性多過成長性,興趣引導的作用大于能力培養的目标。
想培養孩子的思維能力,重點在于認知複雜規則,更應該重視親子陪伴,帶着孩子學習人與人之間關系的處理,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裡路就是這個道理。
“家長其實更應該考慮的是,學習編程難免要接觸電腦和網絡,有些孩子如果缺乏正确的引導與監督,很有可能沉迷于網絡,所以如果是低齡的小孩子,還是更建議培養孩子的學習習慣、專注度和注意力。”劉勇老師強調。
想要沖刺升學?本質竟是數學
對于目标更加明确的家長和孩子,所有編程類培訓當中,隻有信息學奧賽或者學習C 編程才有意義。
但無論是沖刺信奧賽還是學習C 編程,有趣的是,它們的真正内核其實是數學能力,學不學Scratch、Python或者其他語言,根本就不重要!
C 部分編程試題
看上面的例題,是不是颠覆了很多家長和孩子對編程的想象?沒有了動畫,沒有了遊戲,完全就像是在解答一道道數學題?其實,C 編程的訓練題目,都是直接來自數學,它的本質就是破解題目做計算。
但和用筆在紙上計算最大的不同,是孩子必須要非常明确的告訴電腦,每一步它應該做什麼?如果有任何的邏輯不清晰,或者跳步驟,都是無法寫出一個正常的程序。
這對孩子的思維條理性、對數學算法模型思維,都有着極高的要求。
所以,曾經那批學習奧數的孩子現在轉身學習編程,就會有着超乎想象的優勢。不僅上手快,更重要的是,你會發現,這些孩子在編程領域和理科學習領域,又會呈現出極為奇妙的良性循環。
和其他學科不同,少兒編程卻是不用心急的一門學科。啟蒙得早,不但不會有優勢,甚至可能适得其反。
畢竟編程本身隻是一門技術,真正需要培養的,其實是學習編程需要的信息素養能力。
誤區一:低齡啟蒙才有優勢
随着少兒編程課程的大火,越來越多低齡的孩子也加入到了編程學習大軍中,似乎起步越早,就越有優勢。但這恰恰進入到了第一個誤區。
跟幼兒園的小朋友講編程,他們是很難理解的,隻能以玩為主,但是當孩子的抽象思維和邏輯思維有了一定發展,就能快速理解編程中的很多概念。
換句話說,如果機構跟家長瘋狂鼓吹學習編程要趁早,隻能說明,它在考慮如何更早地把學生圈進來。
目前市場上常見的少兒編程課程體系主要采用Scratch、Python、C 三大語言。
Scratch
Scratch是一種最适合少兒的圖形化編程語言,适合6歲以上的孩子。孩子們不用書寫代碼語句,隻需要按照一定的邏輯順序,用鼠标拖動積木模塊,就可以進行編程。
Python
Python語法結構精煉,完全将思維可視化,孩子可以用最簡潔的語言表達想法,用最簡單的思路解決問題。Python強大到可以勝任多種熱門項目開發,适用範圍非常廣闊。
C
C 是信息學奧賽的競賽語言,C 徹底兼容了C語言,而C語言有能力操作計算機硬件中幾乎每一個資源,所以深入學習免不了要知悉計算機體系結構。
學習C 無疑是枯燥的。馮世棟老師建議,應該先圍繞如何培養孩子深度思考、智力、勇氣和細緻四大能力出發,而不是跟風選擇少兒編程,最後卻白白浪費了時間精力和金錢。等到孩子進入小學4年級以後,再根據孩子的個人興趣、數學能力,考慮是否有必要參加系統的學習。
誤區二:要先學比較簡單的語言再學C
既然少兒編程那麼難,是不是應該循序漸進,比如先學簡單的Scratch語言,逐步過渡到C 編程呢?
答案卻是否定的。
馮世棟老師告訴團媽:“其實完全沒有必要。我們發現,學了很多年諸如樂高編程、機器人或者其他編程語言的學生,再來學C 編程,并沒有表現出大家以為的優勢。”
在馮世棟老師的班上,大部分成績表現突出的學生,都有着兩大共性。一個是在2-5歲時,父母的親子陪伴非常高效充分,另外就是他們都是從幼兒園中大班開始,就在學習圍棋、象棋。
誤區三:英語好的孩子才适合學
因為編程要使用到一些專業術語,涉及到英語,如果孩子英語不好,是不是就沒有學習的希望了?
無論是Scratch、Python還是C ,其實語言反而并不是最重要的。可以将Scratch、Python理解為一個一個的小積木,孩子隻需要記住這些“積木”分别是什麼意思,有什麼作用,就可以将這些“積木”搭建出“成品”。
C 對于專業術語的要求更簡單,高頻常用的單詞甚至隻有十幾個。就像一個一個小螺絲,孩子理解清楚這些零件分别代表什麼含義,就可以“組裝”出想要表達和破解的思維流程。
也就是說,最重要的能力,還是在于邏輯思維和數學思維。如果孩子英語不好但數學不錯,完全可以學習編程,甚至可能取得不錯的成績。
誤區四:男生比女生更适合學習編程
其實這是家長對孩子的性别偏見。在參加某些編程類比賽的時候,女生反而更有優勢。
誤區五:學過編程可以當程序員
可能很多家長和孩子設想過,現在學習編程,也許以後可以當程序員。
對于這一點,來自成都啟明星辰信息安全技術有限公司的産品研發總監康寶剛給出了令很多家長意外的答案。
康總監說,其實對于他們這類高新技術企業來說,并不看重應屆畢業生在校期間有沒有學過編程或者有無信息學競賽獎項,他們對應聘者的理解能力、思維能力和溝通能力的要求相對比較高,更看重應聘者是否有培養潛力、有責任心、積極主動。
選擇靠譜的少兒編程機構,除了要看機構是否有教學資質,更要看老師的資曆、教學方法。
首先要看創始人的背景,盡量選擇有一線教學背景的。這種機構,創始人能夠最快發現授課當中出現的問題,并調動資源解決問題。
現場試聽也是非常重要的環節,通過試聽,去觀察孩子是否真的能聽懂課程,對課程感興趣,還要看老師到底能不能把枯燥的内容講清楚,并且能夠引導孩子去解決問題。
學習編程培養孩子的思維能力,不僅僅是因為編程是一種邏輯性很強的語言,而是取決于老師如何通過“編程”這樣一個載體,培養孩子的主動思考、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
因此,還要看老師能否給孩子适當增加門檻、适當施壓,培養孩子勇于挑戰難題的能力。
少兒編程行業魚龍混雜,專業老師卻屈指可數。如果可以找到靠譜的機構和老師,團媽這裡給大家推薦一個比較“讨巧”的方法,那就是通過招聘類網站,搜索少兒編程老師或者機構的名字。這樣,就能看到機構招聘老師的要求,從側面了解授課老師可能是什麼學曆,有沒有教學成績。
如果是希望能在少兒編程方面取得一些成績,那麼還要重視機構帶領學生獲取獎項的情況。一般來說,為了給孩子和家長學習信心,大部分學生可以在學習了半年到一年左右,取得一些信息學競賽方面的小獎。
“編程教育不是為了讓學生掌握代碼、學會編程技能,而是通過學習編程,幫助學生建立解決問題所需要的系統思維和方法。編程隻是手段,培養信息素養才是最終目的。”劉勇老師說。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