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建城已有三千多年的曆史了,最早見于文獻的名稱叫做薊。周滅掉商之後,薊國為西周王朝的一個分封國。春秋(公元前770年-前476年)中期,燕國吞沒了薊,并遷都于薊城。從這時起,直到公元前226年燕國被秦國所滅,薊城一直是燕的都城。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北京一直是中國北方重鎮和地方中心;公元938年後晉高祖石敬瑭把幽、雲等十六州割讓給契丹後至清朝,北京又先後成為遼陪都、金上都、元大都、明、清國都。
帝堯時代,這裡即有最初的都邑---幽都。
商末周初,今廣安門一帶形成了一個叫“薊”的部落。
春秋時期,燕國建都在薊城,并一天天強盛起來,到了戰國時期成為七雄之一,薊城那時候已經相當繁榮。荊轲刺秦的事發生在燕國(燕太子丹派荊轲去刺殺秦王嬴政)。至今在北京以燕、燕京命名的地名、人名、商号、商品品牌仍處處可見。
秦漢時期北京設立了薊縣,成為當時廣陽郡和幽州的首府。
魏晉南北朝時期,在北京設立了燕郡。
唐朝,北京叫做範陽。安史之亂後,史思明在北京地區稱帝定國号為大燕。當時北京叫做燕京。
唐亡後,五代十國時期。公元938年,後晉高祖石敬瑭把幽、雲等十六州割讓給契丹。耶律德光得幽州後,升幽州為南京(遼是崛起于中國東北方的少數民族契丹人建立的,因為薊位于它所轄的疆域的南部,所以改稱南京),又稱燕京,作為陪都。遼被金滅亡,金于1153年遷都燕京,改名中都。
1215年,蒙古鐵騎在成吉思汗的率領下入占中都。1267年,蒙古族首領忽必烈下令在中都城的東北郊築建新城——大都(至今還有元大都遺址)。四年後這位首領即在都城登基,建立了元朝。從此,北京成為全國的政治中心。大都城的規模遠遠超過中都,氣勢宏偉,建築精湛。從歐洲來到大都的意大利人馬可波羅對大都稱贊不絕,他說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座城市能與大都相媲美。
明朝建立後,朱元璋将首都定在南京。朱元璋打敗了元軍把北京的名字改成了北平,寓意是平定北方,這也是北京第一次用北平來命名。後朱棣從他侄兒建文帝手中奪得政權後,将首都遷到這裡,改稱北京。明朝時,還一度稱北京為京師。清兵進關後定都北京。明清兩代北京做為全國的政治中心長達500年之久。
1928年6月20日南京政府宣布改直隸省為河北省,改北京為北平。
北平和平解放後,1949年9月21日,召開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9月27日,政協會議全體決議定都北平。自即日起改北平為北京,并确定北京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首都。當時北京沒有現在這麼大,在50年代為了擴大北京市的管轄區,對行政區域進行了調整。陸續把河北省的11個縣劃入北京市行政區域。1952年,河北省的宛平縣劃入了北京市管理。1956年,河北省的昌平縣,劃入了北京市管理。1958年,河北省大興縣、房山縣、通縣、順義縣、密雲縣、延慶縣、懷柔縣、平谷縣、良鄉縣共9個縣,被陸續劃入北京市管理。形成了北京市現在的行政區劃輪廓。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