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多數人的印象中,翡翠是中國人的“專利”;而外國人更喜歡鑽石、彩寶這樣的刻面寶石,對于翡翠是看不懂也不喜歡。
不過最近翡翠的美逐漸被外國人所接受,在美國的購物網站上也能随時看到翡翠開售的身影,而且銷量和價格都讓國人大吃一驚!
一眼就能看出來的假翡翠
上圖中的這“天然翡翠平安扣”,隻要0.99美元,折合人民币6塊左右,銷量都一千七百多了。
還有這樣品質的翡翠镯子,售價到了1萬多,也就隻有淡淡的紫色是亮點了。這些翡翠飾品,用一句話來形容:好看的太假,難看的太貴!
這些誤區你有嗎?
我們有時候也會看見國外的女明星們戴翡翠,但是戴上去的風格卻和國内女明星大相徑庭,總讓人懷疑:這是翡翠嗎?怎麼和翡翠應有的美感完全不一樣啊!
從左往右:妮可基德曼、傑西卡查斯坦、珊特爾範聖湯
外國人不懂翡翠身後的玉文化,往往隻能欣賞翡翠豔麗的顔色,真正的美感所在反而被忽略。
很多人也同樣會陷入下面這些誤區:
過于重“色”
很多人對翡翠的第一印象就是綠,翡翠必須得綠,越綠越好,買翡翠就圖它的那抹綠。
在挑選的時候,就隻看顔色,不怎麼考慮翡翠的種水,因此,往往挑選出的就多是多是幹青與鐵龍生,質地粗疏,看上去幹巴巴的,顔色再綠,市場價值依舊很低。
鐵龍生
常言道“外行看色,内行看種”,種水才是翡翠的靈魂。
好的翡翠質地細膩,結構緻密,才能呈現出漂亮的水頭,看上去潤盈盈有靈氣。
過于重“工”
很多人都會覺得雕花這麼多,還有镂空什麼的,就是工藝好。但是真正好的雕工,不是随便做加法,而是精心做減法,一切以盡可能的展現出作品美感為上,而不是盲目的堆砌。
一些有雜質或者裂隙的翡翠,往往被能工巧匠雕刻以複雜的圖案來掩蓋其天生的不足之處。
品質越好的翡翠料子,越舍不得浪費原料,想盡可能的保重保料,優先選擇的自然是素面。
翡翠本身已經足夠美了,隻要能夠恰到好處的展現出質地本身的美,就已經足夠了。
一味求“古”
國家曆史隻有兩百多年的美國人其實和中國人一樣,追求年代感、曆史感。
像這枚镯子,不論是種水、棉絮、顔色都不算佳的情況下,标上古董翡翠手镯,連年代都沒寫明,就能賣出十一萬元的高價。
其實,翡翠進入中國,主要是在清朝時的後期。當時的翡翠原料并不多,鑒别能力也沒有現在這麼好,所以年代比較久遠的翡翠的質地往往沒有大家想象中那麼好。
可以說,時代久的翡翠,如果沒有很好的質地與文化内涵,其自身的價值并不一定要比新作的翡翠高。
真正會戴翡翠的外國女性
翡翠逐漸在全球珠寶界嶄露頭角,不再是中國人的自家私藏。越來越多的外國人開始喜歡翡翠,不過在這其中,審美還是得向蘇菲·瑪索和芭芭拉‧赫頓看齊。
芭芭拉·霍頓
芭芭拉•赫頓舊藏的這一條翡翠項鍊可以說知名度極高了。
它由27 顆極為珍貴的翡翠珠串連而成,相傳是從清宮廷中外流而出,每顆珠子直徑15.4mm至19.2mm不等,相配絕倫,郁綠柔亮,且均出于同一塊原石。
2014年 以2.14億港元成交,刷新了當時的翡翠拍賣世界紀錄
相較于當時再造“法國視角”的中國藝術風潮,芭芭拉并不是一味的從西方視角出發,而是更青睐于中國文化内在本真的美。
芭芭拉的翡翠手镯
蘇菲·瑪索
被稱為“法蘭西玫瑰”的蘇菲·瑪索,可以說是最喜歡翡翠且品位也極佳的外國女明星了。
2016年,她就曾佩戴高級定制翡翠項鍊《玉蘭花開》出席中國生肖珠寶展會上,成為了全場的焦點。
第40屆香港國際電影節時,蘇菲瑪索依舊一身優雅的黑裙,簡單利落,僅僅搭配一條“雅魯藏布”的翡翠項鍊,“豔壓群芳”。
東方美玉鮮翠飽滿,與西方審美搭配在一起沒有任何違和感,完美融合更是碰撞出新的藝術生命,極緻诠釋翡翠的張揚之美,翡翠的古典韻味更是為她們帶來東方文化的神秘感。
翡翠:東方之韻
近年來,緬甸戰亂頻繁,資源緊缺,而國内收藏鑒賞之風盛行,在經濟支撐和文化熏陶的雙重作用下,越來越多的人願意購買翡翠。
但随着高檔原材料的日漸枯竭而市場需求量的增大,翡翠價格自然會上漲;翡翠市場,尤其是高端的行情持續火爆,一直都是穩中有升。
但中國人喜歡翡翠,不僅僅因為它被稱為“玉中之王”,是進行收藏投資時首選的玉石。
更多的是,翡翠的品行通透、溫潤、内斂,深深符合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華,是一種來自文化深處的柔和氣息,是一種曆史的沉澱,别有韻味。
而“韻”,正是東方至味;一件真正有“韻”、有味道的東方珠寶玉石,集合意,境,形,神,韻為一體。
翡翠,它的雍容,它的積澱,它的神秘,以及它不媚俗,不豔浮的風骨,不僅具翰林文苑之風,更有君子人文之質。
堅韌琳琅的玉石,孕育了國人沉穩低調的靈魂。
翡翠之美,是最符合東方氣質的,典雅、純粹、醇厚,潤人眼目,常留于心。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