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老二這學期結束就要上小學了,遇到他班上的家長,聊天時很多人都對即将到來的小學生活感覺到既期待又恐懼,不知道接下來的半年自己應該如何幫助孩子更加順暢地度過幼小銜接,作為一個二寶媽媽,我今天專門來聊一聊孩子幼小銜接那些事。
對于許多馬上要離開幼兒園的孩子來講,他們即将要踏入人生的一個新的階段,而這最後一學期則是他們最後的準備時間。
孩子們或許還沒有感受到多麼緊張的氣氛,家長們卻已經陷入了重重的迷茫和困惑之中。
在重視孩子們的教育全面發展的今天,從幼兒園到小學已經不再隻是一個簡單的等級跨越,而是孩子們調整身心、适應環境、步入學習的初征程。
畢竟幼兒園和小學,是兩個對孩子們要求和考驗都截然不同的環境。
01、幼兒園和小學的區别
幼兒園和小學雖然都是針對幼小孩子的教育機構,且幼兒園所針對的孩子和小學所針對的低年級孩子之間年齡差距并不算大,但兩個機構的教育本質卻完全不同。
幼兒園中的孩子大多處于3-6歲,正是形象記憶的黃金時期,這時候的他們對出現在自己面前的具象事物更為敏感,無法理解抽象的數字和符号。
故此,幼兒園的教育多以生動的遊戲和老師手把手的教育演示為主。
精神分析學派的著名學者埃裡克森将這一階段成為孩子們的發展自主性階段。此時的他們已經能夠開始脫離家庭對他們的影響和控制,能夠自發決定自己的行為,因此教會他們模仿并順應他們的成長方式,成為了教育者們必須要做的事。
所以我們能夠發現,幼兒園裡的老師雖然對孩子是無巨細的照顧,但他們基本不會去幹擾孩子的行為。他們隻是在用多樣性的教育方式和有趣的遊戲來作出引導,根本上還是在按照孩子們的興趣和想法在走。
這時候的孩子擁有了更多的自由,自主能力也會大大提高。
而踏入小學的孩子卻面臨着另一套教育方式。這時候,約束的繩索漸漸拉緊,老師們一套套地給孩子們灌輸他們必須要遵守的規則,如《小學生行為規範》、校規、班規等。
他們要求孩子不能再按自己的心意行事,要求他們上課要認真聽講,不能亂走亂跑、亂喊亂叫,每一個時間段都要做這個時間段該做的事,不得更改,不容有誤。
從根本上來說,老師是要讓孩子們學會尊重所在的環境,學會遵守新社會的規則。
這是一種蛻變,是孩子們從本我走向自我再到超我的拉扯。因此,孩子們不可避免的會感受到痛苦,畢竟沒有人想要失去自由。他們開始厭棄學校,更反感學校一闆一眼的要求準則和枯燥無味的知識灌輸。
如果這種心理不斷發展下去,孩子們就會從内心深處讨厭自己目前所處的環境,做出許多諸如上課搗亂甚至逃學等一系列的事情。
因此,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幼小銜接粉墨登場了。
02、什麼是幼小銜接?有沒有必要做幼小銜接?
所謂幼小銜接,是指在孩子即将從幼兒園步入小學的過程中,所接受的适合他們身心發展的一套教育。
幼小銜接并不是死闆的教學輸入,而是家長們根據每個孩子的不同心理特征,所選擇的一系列幫助他們盡快脫離幼兒園環境、更好适應小學校園的教育模式。
但不幸的是,很多家長都對幼小銜接有着錯誤的理解。他們認為,孩子之所以會在步入小學的過程中出現困難,是因為他們對小學知識的接受程度有限。
所以,在他們步入校園前夕,家長會為他們報一系列的輔導班,或者親自上陣,教他們學習小學算術、文字、單詞等課程内容。
這些操作在短時間内看似有效,孩子們在校園裡接受知識的時候不會感覺那麼累,甚至因為學習過這些内容重溫起來分外輕松。但随之而來的就是他們對課程内容的輕視之心。
這份輕視導緻他們在面對後續的學習内容時不再認真,結果,當之前學習的内容全部學完,他們要面臨新的課程内容時,孩子們就會陷入困境。他們會遭受更大的打擊,因為在這個時候,其他的孩子已經在初階段的學習之下擺正心态,克服了最初的慌亂,掌握到一套屬于自己的學習新課程的方式,而他們卻需要再次适應這個過程。
所以,家長的這種做法不僅無法給孩子們帶來幫助,反而會打亂他們的學習節奏,這并不是幼小銜接的好方式。
說到這裡,很多家長肯定會陷入迷惑當中,既然連提前教孩子們課程都不能做,那所謂的幼小銜接到底是什麼?家長做了也是錯,那是不是意味着這個幼小銜接根本沒有存在的必要,家長隻需順其自然就好呢?
當然不是。
家長們需要記住,幼小銜接的存在意義,是為了幫助孩子們脫離幼兒園,更好的适應小學環境。這種适應不僅體現在知識的容納度上,更體現在孩子們面對新生事物,以及新的教育和規範時的适應能力上。
它是一座橋梁,是在順應孩子們身心發展的基礎上,引領他們過渡到人生新階段的習慣培養。
下面我們就來說一下幼小銜接的具體操作方式。
03、幼小銜接到底該如何進行?
首先,家長需要端正自己的思維,将幼小銜接時的主要執行人從自己轉移到孩子身上。也就是說,家長不要老想着自己應該怎麼做,要多考慮孩子需要什麼,用什麼樣的方式才能夠使他們達成這種需要。
比如,孩子們最先需要的,是正确且客觀的認識小學生活。
很多父母害怕孩子一開始無法适應小學校園,就一股腦地給他們灌輸小學多好的思想,不斷給孩子加油打氣,讓孩子覺得進入小學是一件非常有意思的是。結果,孩子起步的理想太高,導緻在進入真正的小學校園之後格外失望,甚至覺得小學根本就是一座牢籠。
因此,父母在一開始就要用客觀的态度将小學的真實樣貌呈現給孩子。最好多帶孩子親曆幾次小學校園,讓他們知道,小學是約範、是規束、是教導,是在磨砺中将他們變成更好的孩子的地方。
接着,父母需要幫助孩子克服恐懼情緒,幫助他們培養适應新環境的能力。
說句實話,對于剛從幼兒園出來的孩子來講,小學确實是一個很恐怖的地方,如果家長不拼命給他們灌輸小學很好的思想,那他們在面對這樣的新環境時必然會存在幾分恐懼情緒。
家長在這個時候就要做他們的定心丸,并告訴他們,新環境其實并沒有那麼可怕,他們可以憑借着自己的能力輕松度過這些難關。為了佐證這番話,家長們可以多帶孩子去一些他們沒有去過的地方,陪他們做一些社會和勞動實踐。
就像明星家長孫俪和郭晶晶一樣,她們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帶着他們養雞種地,陪他們接觸無數的新鮮事物。大麟子的媽媽鄧莎更是帶着兒子關愛流浪動物,喂流浪狗吃飯,幫流浪狗洗澡,親自為它們挑選合适的收養家庭。
這些做法都使孩子們逐漸抹去了對新生事物的恐懼,反而對新的環境和新的挑戰有了更多的期待和向往。而經曆過這些的孩子更加能夠認真地去學着克服困境,很快融入新的環境當中。這些能力是做多少題目,背多少首詩都換不來的。
最後,孩子的自理能力,是他們應對一切的基石。
每一個年齡階段都要做這個年齡階段該做的事,這句話沒有錯,但很多父母卻因為這句話陷入了一個誤區,那就是當孩子在人生的初階段,主要任務是玩耍和學習的時候,他們拒絕孩子做任何其他的事,包括自理。
這導緻許多孩子在将要上小學的時候都不會自己穿衣、系鞋帶,甚至上廁所。但小學老師并不像幼兒園的老師一樣會事無巨細地關心孩子的生活,他們工作的時間就是上課,其餘時候不會管孩子的一分一毫。
而在這段時間内,孩子必須要自己處理遇到的所有情況,包括上廁所。
所以,父母請不要再一味溺愛孩子,覺得他們年齡小什麼都不能做。其實,父母可以适當地放手,讓他們至少學會自理,這樣當他們進入校園的時候,至少不會因為吃飯上廁所這樣的瑣事感到困擾。
幼小銜接看似是小事,但從某種意義上,卻會影響孩子人生初階段的身心發展。它意味着孩子們能否順利經曆從幼兒園到小學的過渡,更意味着孩子們是否能夠适應新生環境,用自己的能力在新的生存環境裡擁有立足之地。
因此,正确的幼小銜接是家長們必須學會的,也是必須要做的事。家長們需要記住這一點,更需要在順應孩子身心發展,幫助他們學會自己應對新環境挑戰的前提下做到這一點。
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删除!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