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軍網-解放軍報
簡易哨位上的哨兵。
白哈巴邊防連地處新疆阿爾泰山南麓,所轄圖門巴執勤點距連隊三十餘公裡,冬雪未融無法進入,為防範初春人員抵邊盜挖、盜采,連隊在前往圖門巴的要道打草山設置了一座臨時性執勤點。
打草山,四周分布着數家牧民草場,連隊草場亦在其中,故得名。
越野車自白哈巴邊防連出發,沿蜿蜒的山路行進了二十分鐘,伴着薄霧炊煙,一座簡易哨遙遙在望。
哨位簡單,哨兵卻高度警惕。遠遠看到車輛到來,已站到路邊等候盤查。
(王子冰攝影報道)
官兵居住的小木屋。
車向右行,翻過山梁,抵達牧民搭建的兩間木質房屋,哨所的排長韓思晨介紹,因是新建執勤點,官兵暫借住在一間牧民的房子,做飯、就餐則是在自己搭建的帳篷内進行。
小小的宿舍不到二十平米,環顧四周,卻是“五髒”俱全。牆上挂着電視機、牆角放着兵器箱、大衣整齊的挂在床頭,周工作計劃表、執勤計劃表等整齊地貼在牆上。
屋外還立起了單杠,用作平時訓練。
哨所的排長韓思晨說,大家進駐當天就豎起了旗杆,在連隊的哨樓上能看到執勤點的紅旗在迎風飄揚。
說話間,帶隊執勤的連長趙玮一行騎馬歸來,下馬時每個人的褲腿和靴子都已濕透。
“路上不好走,雪深水也深,先過河再趟雪再過河,褲腿擰了幾遍還是濕的。”上士王鑫說着坐到屋前台階上,脫了靴子和襪子,擰下一條水線。官兵此次是來圖門巴執勤點探路,經過兩天的跋涉早已疲憊不堪。
傍晚時分,忽然刮起了大風。官兵開始劈柴、燒火,準備晚餐。
開飯前,雖然隻有5人,但官兵仍然在國旗下列隊、唱歌,并帶隊進入帳篷搭起的餐廳。晚飯後本來計劃看電視,但因為大風導緻收不到信号。
夜幕降臨,前來看望官兵的團政委聶志剛也了解完了執勤點的概況,将随同人員“打發”回連隊居住,自己則留宿在了無名哨。
室内空間小,一排“大通鋪”占據了大半,鋪上官兵的床位僅有6個半,睡起來确實有點擠。
“晚上每班哨有兩個哨兵,哨兵站哨時其他人剛好能擠得下。”趙連長想了想說。想起晚上有哨兵,聶政委找到了排哨本,把自己的名字寫到了第三班夜哨上。
淩晨3點45分,沒等官兵叫哨,定好鬧鐘的聶政委披衣起身走上了哨位。
夜,漆黑如墨。山裡的氣溫晝夜溫差很大,白天穿的是單衣單褲,夜間不得不披上厚重的棉大衣禦寒。因為官兵人數不足,每班夜哨都有兩個小時,除了随時警戒進出路口動靜外,還要圍着哨所四周巡邏觀察。寂靜的夜色中除了風吹松枝和山腳下的溪水流動的聲音外,還不時傳來鳥叫的聲音,引得牧民家的獵犬狂吠不止。
官兵在溪中取水。
一夜無事,直至黎明。天蒙蒙亮,官兵出完操回來,自覺拿起了水桶,前往山腳下的溪水裡取水。
“擡水比較累,路遠而且陡,要翻兩道山坡。”上士劉振說。山裡的溪水隻有清晨時分是比較幹淨的,過了這個時間段,牧民的牛羊就會從不遠處的上遊過溪,溪水會變得渾濁起來。
在離開哨所前,聶政委重新走進了宿舍看了一圈,出來時囑咐趙連長把暖爐裝上:“問大家都說不冷,昨夜上下哨時還是挺冷的。”
官兵運水回哨所。
前來看望官兵的團政委聶志剛慰問官兵。
出外巡邏的官兵偶遇花海。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