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金陵金氏家規

金陵金氏家規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7-18 21:25:01

天一閣藏書為什麼幾經劫難、飽經滄桑,仍能保留至今?這不僅要歸功于天一閣第一代主人範欽,也要歸功于範欽制訂的嚴格藏書家規。

金陵金氏家規(天一閣範氏家規)1

範欽肖像畫

範欽一生喜好讀書、聚書、藏書。他在多地當過官,每到一地都留心收集、廣泛購抄,羅緻海内奇書,喜好收集說經諸書及前人沒有傳世的詩文集,尤其喜好收集當時各地的地方志和地方文獻。因此,在他的藏書中,明代的地方志、政書、實錄、詩文集特别多。他不僅竭盡全力收藏圖書,而且勤于研讀校勘,“手自題箋,精細詳審,并記其所得之歲月”,最終聚藏了大量高質量的圖書。

範欽藏書處原名“東明草堂”,辭官歸裡後,于宅東月湖深處新建房子用作藏書,并依據《易經》“天一生水,地六成之”,設計了書樓的建築格局:以樓上為一大統間, 樓下分隔六間,象征“天一地六”,取以水制火之義,閣名“天一”;閣前開鑿一水池,貯水以防火;書樓與住宅不相毗連,形成防護隔離地帶。還采取“書中夾芸草,櫥下放英石”等措施來保護書籍。為免藏書散失,範欽還制訂了嚴厲的家規:“代不分書,書不出閣。”

他把家産分成兩份:一份是七萬多卷藏書,一份是萬兩白銀。并立下遺囑,繼承者隻能選取其一,不能平均分配。他的長子範大沖自願繼承所有藏書。與白銀可轉為物質享用不同,繼承藏書意味着世代要為保管好這些藏書承擔巨大的責任,而且還要不斷投入資金來保護藏書。

金陵金氏家規(天一閣範氏家規)2

以“東明草堂”命名的廳堂

這種獨特的遺産分割方式,既反映了範欽對于藏好書的良苦用心,也是對繼承者的嚴峻考驗。範大沖能體察父輩心意,放棄萬貫家财,繼承全部藏書,避免了藏書被瓜分的命運。他不負衆望,遵循“代不分書,書不出閣”、書籍由子孫共同管理的遺訓,還撥出一部分良田,以田租充作藏書樓維修及藏書保管的所有費用。

範氏後人繼承遺志,在遵循父輩所訂家訓的基礎上,又制訂了許多嚴格的家規,保證藏書措施得到具體落實,其細則責罰分明:煙酒切忌登樓;子孫無故開門入閣者,罰不與祭三次;私領親友入閣及擅開書櫥者,罰不與祭一年;擅将藏書借出外房及他姓者,罰不與祭三年;典押事故者,除追懲外,永行擯逐,不得與祭。

嘉慶年間,甯波知府丘鐵卿的内侄女錢繡芸酷愛詩書,聽說天一閣有數萬卷藏書,欣喜之餘,為求得登閣讀書的機會,托丘太守為媒,嫁與範氏後裔範邦柱為妻。婚後錢繡芸向範邦柱提出登閣看書的要求,範邦柱為難地說:“範家有‘書不出閣、女不上樓’的家規,你想登閣看書,這是萬萬辦不到的事啊!”錢繡芸聽後如雷擊頂,竟含恨郁郁而死。範氏後人遵守制度之嚴,幾乎到了不近人情的地步。 但也正因此範氏家族保住了藏書。

金陵金氏家規(天一閣範氏家規)3

天一閣景區大門

範氏後人遵家訓而藏書,雖然有種種家規保證所藏免于散佚,但當國家有需要時,範氏後人還是十分慷慨的。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政府決定纂修《四庫全書》,範氏後人範懋柱進呈六百三十八種珍貴古籍,其中有九十六種被收錄在《四庫全書》中,對《四庫全書》的編成做出了很大貢獻。為此,乾隆皇帝曾頒谕令:“浙江甯波府範懋柱家所進之書最多,因加恩賞賜《古今圖書集成》一部,以示嘉獎。”這部銅活字印本共一萬卷,不僅十分珍貴,其政治影響也無法估量。

範欽及曆代後人為保護天一閣圖書所立的家規,雖然十分嚴厲,但遇上著名文人學者因學術研究而有需求時,非但不閉館辭客,反而為他們登樓閱書提供方便。天一閣是一個人文荟萃之地,許多文人學士曾會集于此,其中有知名學者黃宗羲、李邺嗣、萬斯同、沈一貫、徐乾學、全祖望、袁枚、薛福成等。而圍繞天一閣編寫書目、詩文、楹聯、題跋的文人學士更是衆多,由此可見天一閣藏書為促進學術交流所做的貢獻。

回顧範氏家族四百多年的藏書保護和利用曆史,“代不分書,書不出閣”等家規的确是功不可沒。

《甯波曆代文化名人故事彙編》編撰組:葉立标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