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7日,河南、陝西、山西、四川、雲南、甯夏、青海、内蒙古等中西部八地先後宣布将從本屆新高一起實施新高考綜合改革政策。
至此,全國已有29個省份實現新高考綜合改革。
“3 1 2”覆蓋面最廣
無論哪種選考模式,新高考最大的特點就是打破傳統理科考“物化生”、文科考“史地政”的限制,在“選拔”的同時增加了“選擇”。
第一批和第二批改革試點省份采取的是“3 3”選考模式,前面的“3”為語文、數學、外語3科,後面的“3”是考生要再從物理、化學、生物、思想政治、曆史、地理、信息技術等科目中自主選擇3門作為高考選考科目。
從第三批改革開始,有關省份提出了“3 1 2”的選考模式,“3”依然為全國統考科目語文、數學、外語,所有學生必考;“1”為首選科目,考生須在物理、曆史科目中選擇其中一科;“2”為再選科目,考生可在化學、生物、思想政治、地理4個科目中選擇兩科。
“3 1 2”在“3 3”的基礎上多了一層“ 1”的限制,前者僅有12種排列組合結果,而浙江(7選3)有35種,上海(6選3)有20種。“3 1 2”方案大幅降低了新高考對高中師資、教室等軟硬件資源的要求,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在中西部地區和考生大省推進改革的難度。
“3 1 2”物生地最熱門
第一批“3 1 2”考生在去年結束高考,随之也有不少針對12種組合單科選考比例的統計數據。
在物理和曆史的二選一中,很明顯選擇物理的考生居多。這一現象在江蘇最為明顯。
這和高考的專業錄取比例有關,因為物理是理工科類專業必選,而各高校理工科專業的招生人數也遠多于文科類。如在今年公布的全國高校新增的31個專業中,工學類專業多達14個,占比約45%。
再看看“ 2”的選擇中,政治是選擇人數最少的(平均選擇率有38.14%),生物最為熱門(平均選擇率有64.44%)。
最熱門的選考組合是“物生地”,其次是“物化生”和純文的“曆政地”組合。
相對冷門的是學科間關聯度較弱的“曆化政”“曆化地”和“物政地”組合。
整體來看,涉及化學的組合更為冷門。這一現象在江蘇尤為明顯,近乎沒有考生選報。主要是相比其他科目,化學可能要更難一點的緣故。
上海:選地理和生物最多
“3 3”模式下, 沒有了“ 1”的必選限制,往年上海單科選考最多的是地理和生物。因為地理生物在高一就有合格考,所以高二就能參加等級考了。選地理和生物往往可以給自己的高三減輕負擔。不過,2021年入學的高一生(2024年高考),這兩門等級考的時間會有所變化。可能也會導緻“3 3”的選擇變化。
物理和政治是近年來上海選考人數相對較少的。但在2020年開始,随着物理考試難度降低後,物理熱度也逐步回升,2021年數據顯示,物理報考人數超過化學。
而根據教育部新的選科要求,物理、化學的權重有了非常大的提升。高校92個學科門類,其中55個門類要求物化雙選,占比59.78%。
在新政下,志在理工科的同學們多會頂着壓力進行物化雙選,另一個小三門更可能會在壓力相對較小的生物、地理中進行選擇,考慮到醫學專業的高要求以及學科匹配度,物化生将會是一個更主流的選擇。
(知乎上流傳的 “選科四象限”)
結語:這一輪高考改革之所以稱為綜合改革,是因為這不僅是一場針對考試方式和考試内容的改革,更是通過教學—考試—招生鍊條的整體設計,倒逼學生培養模式的變革。
從各地的反饋來看,學生選擇權的增加顯然帶來了多重積極變化:一是學生發展更全面,文科思維與理科思維碰撞融合;二是成長路徑更多元,選科組合強調個人興趣特長,志願填報也由學校導向轉為專業導向;三是未來志向更明确,學習動力被有效激發。
欄目主編:張陌、尤莼潔
來源:作者:李珺瑤 狄斐 劉佳怡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