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民俗

 > 了解一下蒙古族的風俗習慣

了解一下蒙古族的風俗習慣

民俗 更新时间:2024-06-23 10:06:39

了解一下蒙古族的風俗習慣(最全面的蒙古族的風俗習慣講解)1

世上最全面的蒙古族的風俗習慣講解

蒙古族有着悠久的曆史,分布地域廣闊,每個地方的習俗多彩多姿。但是,作為一個民族,基本特征其實還是相同的,我們知道蒙古族人民熱情好客。 那麼,蒙古族有着什麼樣的風俗習慣呢?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了解一下蒙古族的風俗習慣(最全面的蒙古族的風俗習慣講解)2

禮儀風俗

蒙古民族對來客,不論是熟人還是陌生人,一見面總是熱情問候:“他賽音百努。”(安好),随後主人把右手放在胸前,微微躬身,請客人進蒙古包,全家老少圍着客人坐下,問長問短,好似自家。

平常待客,在喝奶茶之後,慷慨大方的主人總是把香甜的黃油、奶皮、醇香的奶酒、酥脆的油炸果子和炒米、奶茶、奶酪以及獨具草原風味的“手扒肉”一一擺在客人面前,請客人痛飲飽餐。主人若對客人表示特别敬意,常把奶壺、酒壺托在哈達上端出來,有時還唱一些表示歡迎和友好的歌曲來勸酒,客人接杯暢飲,主人就格外高興。遇到宴會請特别尊貴的客人或祭典,常擺整羊席。蒙古族叫它“烏查”、也有叫“秀斯”、“布乎利”的。當客人告别的時候,常常是舉家相送,指明去路,并一再說“白乙日太!”白乙日太烏查熱亞(希望我們愉快地再見),“阿木日、賽音、雅巴!”(祝您一路平安)。

了解一下蒙古族的風俗習慣(最全面的蒙古族的風俗習慣講解)3

獻哈達

哈達是藏語音譯。常在迎送、饋贈、敬神、拜年以及喜慶時使用,以表示敬意祝賀。這種禮節由來已久。據《馬柯·波羅遊記》中所寫,蒙古族“過年過節時都互相用金銀玉石做的禮品同白色綢布一起捧獻”。

了解一下蒙古族的風俗習慣(最全面的蒙古族的風俗習慣講解)4

遞鼻煙壺

遞鼻煙壺是蒙古民族古老的習俗,在蒙古包裡作客,殷勤好客的主人,常常要拿出一個精緻象個瓷瓶樣的小壺,敬給客人嗅,這就是裝着鼻煙的鼻煙壺。遞鼻煙壺也有一定的規矩。如果是同輩相見,要用右手遞壺,互相交換,或雙手略舉,鞠躬互換,然後各自倒出一點鼻煙,用手指抹在鼻孔上,品聞煙味,品完再互換。如果是長輩和晚輩相見,要微欠身,用右手遞壺,下輩脆足,用兩手接過,各舉起聞嗅,然後再互換。

在蒙古民族的習慣中,騎馬、坐車到牧民家作客。接近蒙古包時,就要輕騎慢行的,以免驚動畜群,在進蒙古包以前馬鞭和馬棒要放在門外,如帶入包内,則被看作對主人的不尊敬。出蒙古包後,不要立即上車、上馬,要走一段路,等主人回去了,再上車上馬。在包裡作客,主人躬身端奶茶,客人應欠身雙手去接。包内西北角為供佛的地方,睡覺時腳不能伸向西北角。不宜用煙袋或手指人頭。鍋竈不許用腳踩碰,不能在火上烤腳,否則等于侮辱竈神。蒙古包内,若有了病人,便在包門的左側縛一條繩子,把繩子的頭埋在地下,表示主人不能待客,來訪者就不應進門。

歲時風俗

蒙古民族最重要的節日要算過年,一般進入臘月十五,人們就着手作過年的準備工作。臘月二十三過小年,這一天,全家人或親友聚在一起飲食娛樂送火神。

從臘月三十到正月初五,是過大年最歡樂的幾天。大年三十夜幕降臨後,人們便聚集在最年長者家中,開始除夕“乃日”(宴會),全家人盡情享受“守歲”。除夕宴會上應備辦“三鍋”一鍋是奶茶鍋;二鍋是羊背鍋;三鍋是肉湯飯食鍋。宴會中最少唱三首歌。

初一,開始拜年,首先要祭天。家裡留一兩位老年人或婦女,其餘人身着節日盛裝,手提銀壺奶茶,端着奶食品,來到用雪堆成的敖包上,将供品撒進點燃的火堆裡,然後叩頭祈求風調雨順,人畜平安。接着是家庭内部拜年。晚輩向長輩問安叩拜,老人手捧哈達,壯年人用小幅綢子、青年人則用色澤鮮豔的長條綢子叩拜,長輩賜給子孫食物和錢。

家庭内部拜年結束後,人們首先到最年長者家中,進門時依年齡大小而先後進,拜完年後至少獻兩首頌詞,三支歌,對出色的歌手,戶主捧起放有哈達的奶食盤誦祝詞,歌手待誦詞完後将哈達揣進懷裡,接過奶食盤讓其他歌手品嘗。

了解一下蒙古族的風俗習慣(最全面的蒙古族的風俗習慣講解)5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民俗资讯推荐

热门民俗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