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課的探究活動?根據小學科學新課程标準對教學的要求,小學科學課程是一門以培養學生科學素養為宗旨的基礎性課程,小學科學課程把探究作為學生學習科學的主要方式學生要在探究過程中建構科學概念,掌握科學方法,培養科學态度科學探究是重要的社會實踐活動小學階段科學概念的建構強調從學生熟悉的日常生活實際出發,讓探究活動與生活中的實際應用相聯系,讓生活中的問題作為科學課堂的路标,讓自主學習成為學生學習的内驅力,今天小編就來聊一聊關于科學課的探究活動?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根據小學科學新課程标準對教學的要求,小學科學課程是一門以培養學生科學素養為宗旨的基礎性課程,小學科學課程把探究作為學生學習科學的主要方式。學生要在探究過程中建構科學概念,掌握科學方法,培養科學态度。科學探究是重要的社會實踐活動。小學階段科學概念的建構強調從學生熟悉的日常生活實際出發,讓探究活動與生活中的實際應用相聯系,讓生活中的問題作為科學課堂的路标,讓自主學習成為學生學習的内驅力。
因此,在《聲音的産生》這節課中,我以小組合作自主探究為主,分為兩個活動,讓學生自主學習,通過實驗、觀察、交流,經曆科學有規律的探究與發現的過程,并從中獲得探究真理的成就感。本着這樣的教學理念,一方面課前我精心準備小組活動時需要的實驗器材,另一方面準備在教學過程中的補充拓展資料,讓每一個學生都參與到實驗探究的過程中,以不同的角度來感受、探究聲音的産生。在整節課中,讓學生經曆質疑思考—合作探究—拓展運用三個循序漸進的重要進階學習環節,讓學生在探究過程中建構科學概念,掌握科學探究方法,培養科學态度。
在學習本節課内容前,四年級學生對聲音都有一定的了解,有着不同的生活經驗,對聲音有着直觀感受,但對聲音的思考并不深入,也不知道如何去探究聲音中的奧秘。因此,在情境導入時,我讓學生欣賞美妙的演奏會,從熟悉的樂器場景出發,從聽覺上激起思考,從視覺上拓展對産生聲音物體多樣性的認識,從而引起對聲音的質疑提問,對産生不同美妙聲音的樂器引發興趣,激起探究願望。但在欣賞完演奏會後,學生對問題的探讨并不全面,當我問:“對于這樣美妙的聲音你想提出什麼問題”時,并沒有學生迅速舉手,是否應該追問一句“看到這麼多的樂器你有什麼感想”,也許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第二個科學實踐過程分為兩個科學探索活動:第一個活動主要探究聲音産生的原因和物體産生聲音的方法。在這個環節中,做實驗的設備選用的是橡皮筋和小鋼尺,考慮到為後面制作樂器提供理論支撐,所以選擇了一個軟物體和一個硬物體來研究聲音産生的方法,觀察體會聲音産生的現象。但在此環節中學生雖然經曆了聲音産生的整個過程,但沒有産生對聲音的制作的思考。這在後面小結與拓展中沒有反饋出來,因此在探究活動中還需要優化教師的引導。是否可以增加多個不同材質的物體讓學生去感受去發現,最後得出結論?第二個活動就是用科學的實驗證明聲音是如何産生的,建立學生科學的思維方式。然後從學生熟悉的日常生活實際出發,探究學生身邊熟悉的聲音與生活中的實際應用相聯系,讓學生感受科學服務于生活。最後我用一段吉他獨奏的視頻,引發學生對本節課所學内容的學以緻用,又引出了對下節課内容的思考。
這個教學過程還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思考後我将從以下幾個方面重新構思,發揮好教師在教學中的引導作用:
一是在情境導入部分,适時添加課前學生對聲音的思考,讓學生在課前紙條上寫出對于聲音想提出哪些問題,将導入環節展示在屏幕上,以拓展學生的思維,然後再引出本節課的主要研究内容。
二是探究活動結束後,适當提出為什麼用橡皮筋和小鋼尺來研究聲音産生的方法。其他材質的物體,聲音的産生方法一樣嗎?也為後續相關聲音的學習做好思維鋪墊。
三是在應用所學知識聯系生活中的聲音舉例時,舉例可以用音頻播放的形式,提高學生對聲音的研究興趣,尤其是課後學生可以把針對自己想要研究卻無從下手的生活實例拿到課堂上來研究。
如果想讓一節課的教學目标有效達成,還需要教師更多次的教學實踐和自我反思,實踐後再改善。在科學教學中,教師應該鼓勵學生創造性地設計實驗,關注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和嚴謹的科學探究态度,不斷提高學生對生活中遇到問題的探究能力,這才是培養學生科學素養的重要途徑。
(作者單位系湖北省谷城縣冷集鎮小學)
《中國教師報》2022年06月29日第7版
作者:雷 彬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