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發展機遇

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發展機遇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6-24 20:49:19

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發展機遇(碧水藍天入畫來)1

新華社沈陽8月26日電 題:碧水藍天入畫來——遼甯老工業基地十年生态嬗變觀察

新華社記者牛紀偉、孫仁斌、王瑩

長風萬裡,碧空澄澈。

初秋的遼甯大地,山川秀美,色彩斑斓。

曾幾何時,這個重工業省份環境問題纏身,霧霾圍城、河流污染、垃圾圍村……黨的十八大以來,遼甯以壯士斷腕的勇氣,向環境污染宣戰,藍天保衛戰、碧水保衛戰、淨土保衛戰等多場生态環境治理戰役陸續打響。

如今,藍天碧水重新回到人們身邊,綠色已成為這個老工業基地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征程中新的鮮明底色。

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發展機遇(碧水藍天入畫來)2

沈陽市渾河兩岸風光(無人機照片,2022年8月23日攝)。新華社記者 潘昱龍 攝

十年治霾成效凸顯 藍天時常“刷屏”朋友圈

紅牆綠瓦,遊人如織。32歲的陳宇陪外地來的朋友在沈陽故宮遊玩。他用手機拍下頭頂的藍天白雲發個微信朋友圈。

陳宇說,10年前,他很少“曬”照片,“那時候動不動就是‘霧霾圍城’,不少外地的大學同學總發信息提醒我做好防護。”當時為應對空氣污染,家裡空氣淨化器買了好幾台,如今幾乎都用不上了。

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發展機遇(碧水藍天入畫來)3

遊客在沈陽故宮參觀(2020年3月17日攝)。新華社記者 潘昱龍 攝

随着工作人員按下電鈕,東北制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兩台燃氣鍋爐平穩運行。這意味着沈陽市三環内工業企業燃煤鍋爐全部清零,代之以更加環保的燃氣鍋爐。

“改造後,年節約标煤4363.4噸,煙氣排放量以及顆粒物、二氧化硫等污染物濃度均大幅度降低。”生産指揮中心能源科科長張武說。

截至7月底,沈陽市今年大氣優良天數為180天,同比增加9天,優良天數改善幅度在全國副省級城市中排名第三,在168個重點城市中排名第十五。

沈陽市生态環境局局長裴希岩說:“達到治理目标後,新的目标又在等着我們。老百姓對良好生态環境的期待沒有最好,隻有更好。”

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發展機遇(碧水藍天入畫來)4

這是鞍鋼主廠區(無人機照片,2019年7月4日攝)。新華社記者 潘昱龍 攝

身穿20多斤重的防護裝備、戴着防毒面罩,鞍鋼股份有限公司煉鐵總廠的工人金鉑昊從70多米高的吸附塔排風口下去,在高溫環境下對塔内的脫硫脫硝設施進行檢修維護,保證氣體達标排放。

“十三五”期間,鞍鋼投入67.4億元,實施了一系列重點污染治理項目,噸鋼顆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别下降47.9%、50%、23.4%。

黨的十八大以來,遼甯确定了20個大氣重污染區域,推進深度治理,累計淘汰2.1萬台燃煤小鍋爐,推進城區及周邊散煤替代15萬戶;推進鋼鐵企業完成237個超低排放改造工程,累計排查整治“散亂污”企業7564家。

2021年,全省PM2.5等六項主要大氣污染物年均濃度首次全部達到國家二級标準,優良天數比率達到87.9%。

陸海統籌齊抓共管 碧海藍灣清水長流

暗香浮動,疏影橫斜。

陽光灑在400多畝的荷塘上,遊人在鐵嶺蓮花湖國家濕地公園裡流連忘返。這片位于遼河、凡河、柴河的彙合點、總面積4262公頃的濕地,是遠近聞名的“網紅打卡地”。

如今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遼河,曾污水橫流、臭氣熏天。“最嚴重時,遼河80%以上的水質是劣五類,農民甚至不敢用河水澆灌莊稼。”遼甯省生态環境監測中心副主任張峥說。

黨的十八大以來,保護母親河,讓遼河水變清,成為人們共同的呼聲,防治水污染的“碧水工程”全面打響。全省80個省級以上工業集聚區全部建成污水處理設施并安裝在線監控;11個地市建成區70條黑臭水體全部完成整治;依法劃定河道沿岸禁養區4115平方公裡……

在河邊巡視一圈,遼河昌圖段河長、昌圖縣副縣長陸仁山手機上的巡河軟件上實時顯示當天的行程是8.1千米。他沒發現什麼問題,心情很好:“老百姓越來越重視環境了。”

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發展機遇(碧水藍天入畫來)5

這是無人機拍攝的沈陽南部污水處理廠(2022年7月21日攝)。新華社記者 潘昱龍 攝

在遼甯,像陸仁山這樣的河長有2.3萬多名,大家齊抓共管,守護着河清岸綠、碧水長流。

64歲的朱玉華從生産車間走出來,習慣性地把雙手在圍裙上擦一擦,和記者握了握手。幾年前,老朱賣掉自己駕了20多年的80馬力漁船,進當地一家海産品企業當了工人。

錦州市地處渤海最北端,共有124公裡的海岸線。近年來,當地開展海岸帶整治行動,一方面恢複和保護自然岸線,另一方面加強海洋生态保護,讓大海休養生息。全市原來2萬多名漁民大多上岸轉産。

2021年,遼甯省近岸海域優良水質達到91%,“十三五”期間,消減劣四類海水1297平方公裡。

好生态換來好日子 美麗鄉村留住“鄉愁”

飛瀑流泉,鳥鳴山幽。

本溪南芬境内的大冰溝國家地質森林公園成為南方遊客的避暑勝地。

十多年前,這裡卻隻有伐木工人刺耳的電鋸聲。那時,賣樹是林場唯一的經濟來源。随着當地發展理念轉變和國有林場改制,人們變“砍樹”為“護林”,經過治理和建設,大冰溝景區對外營業,年實現營業收入500萬元,是林場全年收入的20倍。

景區紅火帶熱了周邊消費。走進景區旁的“兄弟農家院”,整潔的院落是67歲的村民張忠厚的自住房。“像周末、小長假客人都要提前預訂。旅遊旺季每天能收入上千元。”張忠厚笑着說。

近年來,遼甯省開展水土保持和大規模國土綠化行動,全省森林覆蓋率達到42%,草原綜合植被蓋度達到67.48%。2012年以來全省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積1.91萬平方公裡,水土保持率提高到76.06%。

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發展機遇(碧水藍天入畫來)6

這是本溪的大冰溝夏季景色(2021年6月攝)。新華社發(受訪者供圖)

一輛輛旅遊大巴開進丹東大梨樹村,小橋流水,花香掩映,令人宛若置身江南水鄉。

午後,送走最後一桌客人,村民徐洪超坐到自家餐館門前的太陽傘下悠閑地喝茶。

徐洪超說,小時候,這個山溝溝裡的村莊貧窮落後。近年來,當地通過植樹造林、發展生态旅遊業、特色産業等實現快速發展。目前,這個小村莊年接待遊客超過40萬人,2021年全村社會總産值實現16億元,集體總資産超過6億元,人均純收入達到2.3萬元。

外出打工多年的徐洪超幾年前選擇回鄉創業。如今,他年收入超過10萬元,一家人其樂融融、幸福滿滿。

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發展機遇(碧水藍天入畫來)7

這是本溪的大冰溝秋季景色(2021年10月攝)。新華社發(受訪者供圖)

近年來,遼甯省累計完成4638個行政村環境整治,越來越多的村莊實現産業興旺、環境宜居,也讓更多年輕人回到村莊尋找“鄉愁”。

“未來,我們将繼續深入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以高水平保護推動高質量發展、創造高品質生活。”遼甯省生态環境廳廳長孫鵬軒說。

海報設計:段媛媛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