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安徽省桐城市的西南一隅,有一條長100米,寬2米的巷子,它就是赫赫有名的“六尺巷”,巷道兩端的石牌坊上刻着“禮讓”二字。
關于這個“六尺巷”是如何來的?曆史上流傳着這樣一個故事:
清康熙年間,有位大學士名叫張英。他老家桐城的官邸與吳家為鄰,兩家院落之間有條巷子,供雙方出入使用。後來吳家要建新房,想占這條路,張家人不同意。雙方争執不下,将官司打到當地縣衙。縣官考慮到兩家人都是名門望族,不敢輕易了斷。張家人一氣之下寫了封千裡加急信送給張英,想要他出面來打赢這場官司。
張英看了信後,大筆一揮,當即給家人寫了回信:
“千裡家書隻為牆,
讓他三尺又何妨?
萬裡長城今猶在,
不見當年秦始皇。”
家人看到回信,明白了其中含義,于是主動讓出三尺空地。吳家見狀,也相讓出三尺空地,六尺巷便由此而來。
直到如今,“六尺巷”還依然存在,成為了當地的曆史名勝。這個化幹戈為玉帛的故事也一直流傳至今。
關注我為您分享小故事大道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