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華為渠道分析

華為渠道分析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09 11:53:03

點擊“商業夥伴”,訂閱最新的行業幹貨!

作為一名跟蹤華為企業業務多年的記者,經常有人問我,這家公司成功的本質何在?其實,也無精妙之處,隻是華為能老老實實地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但如果非要總結,三個字足以概括——穩、準、狠。

穩:能力是穩定的基礎

所謂穩,包括兩層含義:一方面華為渠道政策主線始終保持不變,在執行“被集成”基本策略過程中,沒有出現左右搖擺;另一方面,華為在追求建立穩定的合作夥伴生态圈。

五年來,華為企業業務基本渠道政策保持穩定,隻是根據每年的實際情況進行微調。2016年其核心戰略為,鞏固聯合創新生态圈、智慧城市生态圈、雲計算生态圈、分銷生态圈。

華為為什麼要建“圈子”?這是大勢所趨。在細分行業市場,合作夥伴具有廠商不可替代,甚至不可企及的能力。即使對于能力尚有欠缺的合作夥伴,IT廠商也願意投入更多資源加以培養。畢竟,當今的商業環境,不再是廠商間的單打獨鬥,而是生态體系間的競争。

而如何建立穩定的“圈子”?賺錢是硬道理,但利益輸送總是脆弱的,與華為合作的夥伴,大多已度過了解決生存問題的初級階段,成長比生存更重要,他們更看中上遊企業的能力輸送。

基于以上基本判斷,華為的策略是,不片面追求合作夥伴數量,不片面以商業利益為合作的唯一紐帶,其更關注合作夥伴的能力成長。因此,在2016華為中國合作夥伴大會上,華為企業BG中國區總裁蔡英華在最好的演講時段,一再強調合作夥伴能力提升,我們看到了華為成立華為中國合作夥伴大學,也看見了一系列向能力培養傾斜的激勵政策、返點政策。

華為渠道分析(華為的渠道三字經)1

華為企業BG中國區總裁蔡英華

的确,華為在培養一批能站着賺錢的合作夥伴,站起來才能看見遠方的田野。低頭隻顧着盤算如何拿到1%返點的渠道,很難完成轉型,成為得過且過的渠道。

準:沒有調研就沒有發言權

由此可見,“穩”是華為成功的基礎,但要實現發展,就必須“準”。所謂“準”,可以理解為“準确”和“精準”。華為對自身所處的位置,以及市場環境始終有相對準确的判斷;其又能相對精準地把握不同發展階段、不同時間階段合作夥伴微妙的心理變化。初入企業業務市場,即提出“聚焦”和“被集成”戰略,初入企業雲市場,即提出“上不碰應用、下不碰數據”。同時,在渠道規模快速膨脹的同時,精準的判斷資源投入方向,着力培養合作夥伴能力。

在我看來,華為之所以能始終有此準确的判斷,源于其企業文化。舉兩個例子。你知道華為常務董事會,對新任企業BG中國區總裁蔡英華的第一項KPI考核是什麼嗎?多聽少說,不要急于發表意見。半年内,面對面聽取5%合作夥伴的“吐槽”。這相當于每天見1.5家合作夥伴,而且必須包括總經銷商、一級經銷商、分銷金銀牌、行業金銀牌等各種業務形态。而實際情況是,半年之後,蔡英華不僅在數量達标,而且與所有總經銷商、核心ISV、行業金牌至少交流過5次以上。“對渠道和企業業務的了解,這是一個将書讀厚再讀薄的過程。”蔡英華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

第二個例子,你知道華為企業BG管理層,每年壓力最大的是什麼嗎?不是銷售數字,而是“渠道滿意度調查”。其實,蔡英華第一次感受到華為對合作夥伴的重視,也正是通過“渠道滿意度調查”。

IT廠商每年都會進行“渠道滿意度調查”,華為自然不例外。但多數人不知道,對于調查結果的最終審核,不在中國區,甚至也不在企業BG。華為每年對合作夥伴反饋的建議,進行閉環管理,并由公司常務董事會直接“Review”,逐一聽取相關問題彙報,明确解決措施,限期整改,力求對渠道滿意度進行量化。

有此企業文化,才能保證華為的每次決策不出現重大偏差。有合作夥伴“吐槽”華為沖的太靠前,2016年華為就将負責行業市場的“客戶經理”從一線拉下來,重新定位為“行業代表”;合作夥伴抱怨供貨周期太長,2016年華為就優化商務流程,将供貨周期從20天縮短到10天;合作夥伴提出,現在大項目越來越多,華為就與各大金融機構合作,将融資授信總金額提升35%,而且推廣直接面向二級渠道融資授信;為維護分銷渠道秩序,保證分銷商利益,華為提出分銷大區制;為給中産階級方案商,留出更大空間,華為提出“行業拉通”,并将NA客戶數量從2015年的2000多家縮減為1000家左右,同時提出将合作夥伴自主報價、自主交付的項目比例均提升到75%。

這都是在與合作夥伴進行深入交流後,在進行“渠道滿意度調查”後做出的決策。也隻有如此嚴格的管理流程,才能使問題越來越少,而不是問題年年累積,年年都不能解決。

狠:一擲千金的背後

當然,隻有因為看的“準”,華為才能有魄力大手筆的投入。所謂“狠”,不必細說,華為出手即是狠招。每年一擲千金舉辦渠道大比武;一擲千金推動與ISV的聯合創新;一擲千金創辦華為中國合作夥伴大學。

很多資源投放看似沒有道理,但确實收到奇效。以聯合創新為例,此前并不是華為第一家提出與ISV深度合作,但大多流于口号和形式。而華為堅決的投入,有效地聚集了ISV資源,甚至已經形成了排他性的合作。

2015年,華為企業業務中國區面向合作夥伴的各類激勵基金增加了47%,甚至高于其業績增長速度(38%),其中,用于提升合作夥伴能力的激勵基金更是增長了300%。2016年,華為将加大力度開展與合作夥伴的聯合營銷,聯合營銷基金投入提升40%。華為的激勵返點,也将更傾斜于貢獻多的合作夥伴,傾向于肯于在能力提升進行投入的合作夥伴,兩項返點均達數千萬元。

華為成功并無精妙之處

2016華為中國合作夥伴大會結束已半月有餘,但現在回想最新發布的渠道政策,其實頗為簡單,兩頁A4紙足以表述清楚。

現在回看,華為的成功其實并沒有什麼精妙之處,隻是很實在地遵守了渠道基本法則,按規律辦事,按合作夥伴的發展訴求辦事。如果說華為有何過人之處,隻是多數企業很難有華為的執行力,很難做到如他般的“穩、準、狠”。 這也許才是這家公司成功的本質。

— THE END —

強 烈 推 薦

23萬票,隻選出這30家方案商

IBM大數據的新玩法

我要大聲說 渠道不是韭菜

千億存量市場下的華為大服務

智慧城市東學西漸智慧城市東學西漸

華為渠道分析(華為的渠道三字經)2

商業夥伴

IT商務合作第一商圈

加入方案商群與業界同行探讨合作機會

請先加微信:qinll0528暗号:IT寶寶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