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蔺相如與廉頗屬于什麼之交

蔺相如與廉頗屬于什麼之交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6-24 20:05:35

一談到“刎頸之交”這個成語,各位看官一定不陌生,小學課本上就有這個故事。說到“刎頸之交”的出處,幾乎所有的資料都說是出自《史記·廉頗蔺相如列傳》:“卒相與歡,為刎頸之交。”“刎頸”的意思是割脖子,“交”的意思是交情、友誼。這個成語比喻朋友之間可以同生死、共患難。

蔺相如與廉頗屬于什麼之交(指的是廉頗和蔺相如嗎)1

盡管大家都這個成語故事非常熟悉,但為了行文方便,我還是要簡單啰嗦幾句。故事的大概内容是,戰國趙惠文王時,秦國向趙國強要“和氏璧”,趙國大臣蔺相如奉命攜璧入秦,當廷力争,最後終于完璧歸趙。趙惠文王二十年,蔺相如随趙王到渑池赴會,機智勇敢,使趙王不受屈辱。蔺相如因此立了大功,被封為上卿,位在老将廉頗之上。廉頗懷恨在心,想要報複。蔺相如以國家大局為重,處處容忍謙讓,使廉頗慚愧醒悟,負荊請罪,彼此成為生死相交的好朋友。

故事很感人,但仔細琢磨“卒相與歡,為刎頸之交”這兩句話,總覺得有點突兀。即便廉頗和蔺相如是特别鐵的哥們兒,也不大可能會聯想到“刎頸”這個字眼,也談不到“刎頸”的地步。即便有文學修飾的成分,也太誇張了吧?從廉頗和蔺相如後來的經曆來看,雙方的交情遠遠到不了相互“刎頸”的程度。蔺相如的死是個難解之謎,有好幾種說法。其中有一種說法跟廉頗有關,秦國攻打趙國,廉頗失敗,蔺相如聽說之後,憂心過度,患病而亡。而廉頗的結局呢?在趙國受到排擠,待不下去,被迫出走,最後死在楚國。由此可以看出,他們兩個确實是感情至深的好朋友,但還不至于為另一個人“刎頸”,同年同月同日死。

蔺相如與廉頗屬于什麼之交(指的是廉頗和蔺相如嗎)2

與廉頗和蔺相如相比,西周時期的一對好朋友卻是真正的“刎頸之交”。傳說周宣王的時候,有一個五十多歲的老宮女,懷孕四十餘年産下一女嬰。周宣王認為這是不祥之物,就命人将孩子扔到了二十裡外的清水河中。後來,周宣王又聽說妖氣雖已出宮,但并未消除,就命上大夫杜伯督辦查找“妖女”之事。杜伯殺了幾個嫌疑人之後,不願累及太多無辜,就沒有再查下去。三年後,周宣王做了一個夢,夢見一美貌女子驚擾太廟,心中害怕,又想起了杜伯查找“妖女”的事。

蔺相如與廉頗屬于什麼之交(指的是廉頗和蔺相如嗎)3

他問杜伯,杜伯說既然“妖女”已經被溺死了,再繼續查找下去,會驚擾百姓,于朝廷不利。周宣王聽了大怒,下令處死杜伯。文武百官吓得面如土色。隻有下大夫左儒出來攔住,對周宣王說:“臣聽說堯當政的時候鬧了九年水災,也沒影響他稱帝。湯當政時趕上七年旱災,也沒有妨礙他當王。上天的變化尚且沒什麼妨害,人妖的事又怎麼可以全信呢?大王如果殺了杜伯,我恐怕老百姓把這沒影兒的話到處傳播,讓外族人聽了,也會對咱們産生輕視怠慢之心。還望大王把他寬恕了吧!”周宣王說:“你為了朋友而違抗我的命令,純粹是看重朋友而輕視君王。”

蔺相如與廉頗屬于什麼之交(指的是廉頗和蔺相如嗎)4

左儒說:“如果君王做得對而朋友做得不對,我就會違背朋友而順從君王;如果朋友做得對而君王做得不對,我就會違背君王而向着朋友。杜伯沒犯可殺的罪過,大王要是把他給殺了,天下人必然認為您不英明。要是我沒能勸阻您殺他,天下人也必然認為我不忠實。大王如果一定要殺杜伯,那麼我就請您允許我和他一起死。”周宣王怒氣未消,說:“我殺杜伯,就像拔掉一根蒿草,用得着你在這兒多費口舌?”當即命令武士把杜伯推出宮門斬了。左儒說話算數,回到家裡拔劍抹了脖子,陪着杜伯一起死了。

杜伯和左儒這對好朋友,一個被砍了頭,另一個也不願獨生自刎身亡,這才是名副其實的“刎頸之交”呢。左儒為友而刎頸的故事被後人廣為傳頌。也許司馬遷早就知道杜伯和左儒“刎頸之交”的故事,所以在誇贊廉頗和蔺相如堅貞友誼的時候,用了這個詞,用來形容廉蔺的交情之深,就跟杜伯和左儒一樣。你們說呢?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