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遜尼派局勢

遜尼派局勢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0-03 15:38:45

中東問題向來以紛亂繁雜著稱,宗教問題、民族問題、霸權問題縱橫交織,當地局勢長期動亂不堪。以至于用寥寥千字條分縷析的将中東問題分析透徹簡直成了“不可能的任務”。

有些作者談及中東問題總是頭頭是道,一口一個“教派沖突”,一口一個“核心問題”,但你若是追問他“什葉派和遜尼派究竟是怎麼回事?”這些家夥又要顧左右而言他了,張口 “波斯時期”,接下來便是難懂的話,什麼“瑣羅亞斯德教”,什麼“阿拔斯王朝”,于是評論區充滿了快活的空氣。

當然,這種情況畢竟是少數,大部分作者都是好好做過功課的。

穆罕默德之前的阿拉伯

其實,遜尼派和什葉派之間最初的分歧并不是宗教教義不同,而是政治立場的不同,這一切都還得從7世紀的中東世界說起。

如今中東最富裕的地區在哪裡?您可能會說“沙特阿拉伯”或者“阿聯酋”,亦或者“波斯灣沿岸地區”。

但在遙遠的古代,中東最富裕的地區卻是如今公認的世界窮國——“也門”。也門所在的阿拉伯半島最南部,氣候濕潤,地形平坦,發展農業的條件較為優越,被稱為“福地”。

遜尼派局勢(中東局勢常常提到的什葉派遜尼派是怎麼回事呢)1

也門位于阿拉伯半島的最南部

因此,當地的文明發展很快,也門是阿拉伯世界第一個進入階級社會的地區。當時也門的居民叫做塞白人,他們所建立的國家就被稱為塞白國。

除也門之外的地區則是茫茫大漠或草原,當地居民被稱為“貝都因人(意為草原牧民)”。由于氣候惡劣,貝都因人隻能以遊牧為生,艱難的在大漠裡讨生活,當隔壁的塞白建立國家欣欣向榮的時候,貝都因人還處于原始社會末期艱難求生。

等到六七世紀,北邊的貝都因人雖然生活困難,但也連滾帶爬步履蹒跚地走出原始社會,開始走向階級社會。從原始社會走向階級社會的原因很簡單,那就是随着生産力的提高漸漸産生了富餘産品。

以貝都因人為例,雖然沙漠中的生活非常困難,但貝都因人漸漸發現了各種養殖技巧,創造出各種生産工具。譬如說養羊時的飼料如何搭配會讓羊更加膘肥體壯,什麼形狀的牧鞭更容易控制牧群,這種代代流傳的經驗積攢下來,就會讓貝都因人的生産力漸漸提高,當全族都能吃飽還有富餘的時候,部落首領就會憑借自己的權力奪取這些多餘的産品。

遜尼派局勢(中東局勢常常提到的什葉派遜尼派是怎麼回事呢)2

生活在沙漠裡的貝都因人

于是,私有化随之出現,部民與部落首領的矛盾愈演愈烈,最終走向解體,但貧富差距已然出現,階級矛盾也随之出現。

這是當時的阿拉伯社會進入全面危機的前奏,在六世紀與七世紀之交的時候,阿拉伯世界還出現了其他方面的劇變。

也門不僅氣候适宜,還占據了商業交通的險要之處,能夠從當時的國際貿易中獲利不少,阿拉伯經濟興盛,也為不少阿拉伯人帶來了生計。

當時的拜占庭、波斯以及埃塞俄比亞為争奪國際商路的控制權大打出手,最終的勝者則是波斯帝國。它将商路轉移到波斯灣和兩河流域,直接導緻了阿拉伯地區走向商業蕭條,大量依靠商業貿易求生的阿拉伯人陷入困境,連鎖反應之下,阿拉伯的農業生産也瀕于崩潰。

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有人連活下去都是奢望,有人卻能滿嘴流油,在這種情況下,階級矛盾愈發突出,求生無路,就隻能向死而生。

阿拉伯當時的信仰是一種多神崇拜體系,但面對社會危機,這些滿天神佛當然不可能有所作為,恰好此時猶太教與基督教傳入阿拉伯,面對艱辛的生活,改信基督教的阿拉伯人并不在少數。

這就是當時阿拉伯所面臨的前所未有的全面危機。

穆罕默德與穆斯林

在這個時候,穆罕默德出現了。

穆罕默德出生于一個貴族家庭,但他的幼年生活并不順利,尚未出生,慈父見背,六歲之年,又逢喪母。不幸的童年讓他更快的成熟起來,他關注社會的動蕩,思考為何人人皆苦。

長期的經商生活增長了他的見聞,他見識了基督教的教義,聽聞了哈尼夫派(阿拉伯地區一種提倡一神教,主張隐修的早期宗教思想)的思想主張。

最終,穆罕默德創立了伊斯蘭教,并開始傳教。

由于社會矛盾突出,伊斯蘭教的發展相對順利,古代有句出名的詩,叫做“國家不幸詩家幸”,其實這話也适用于宗教發展,愈是社會黑暗,愈是了無生機,反而會有更多人将希望寄托于宗教之上。

随着伊斯蘭教的興起,當地貴族開始有所擔憂,他們懷疑随着穆罕默德勢力的壯大,将會對他們産生威脅,于是出兵趕走了穆罕默德。

穆罕默德帶着信徒星夜逃亡麥地那,這一天是622年9月,被稱為“希吉拉(又譯徙志)”,也就是今天伊斯蘭教的元年元旦。

遷往麥地那的穆罕默德建立了一種叫做“烏馬”的社會組織,這既是宗教社團,又是軍事組織,還是一種行政組織。

值得注意的是,烏馬并不是國家,在曆史學上,這種似國家而非國家的行政組織,有一個專有的名詞——晚期公社。

如果你還記得我剛剛說過“私有制的産生會促使原始部落走向解體”的話,那你可能會産生一個新的疑問“原始部落解體後,人們怎麼了呢?”

答案就是公社。

在早期的原始生活中,大家依靠血緣為紐帶維系在一起,财産全部公有,随着生産力的發展,在婚制和部落形式上産生了種種變化。

婚制上由雜婚到群婚,由群婚到對偶婚,部落形式上由母系氏族向父系氏族轉化。

随着多餘産品的出現,部落首領和部民出現矛盾,憤然離開的部民越來越多,部落随之解體。

分散的部民在各種适宜生活的地方重新聚合,但這一次聚合起來的人們沒有了血緣關系,他們推舉出自己的首領管理新的部落。

這就是軍事民主制和農村公社的形成。

随着首領的權力越來越大,終有一日,首領将不由選舉選出,而是世襲繼承,這就标志着文明徹底從原始時代走向國家,随後各種代表國家意志的機構也随之建立,包括監獄、軍隊等。

遜尼派局勢(中東局勢常常提到的什葉派遜尼派是怎麼回事呢)3

曾經所向無敵的阿拉伯部隊

穆斯林公社則是一種特殊形式的公社。

在穆罕默德的帶領下,伊斯蘭教徒所向披靡,開始了對外擴張。最終,在穆罕默德死前基本統一了阿拉伯半島。

什葉派與遜尼派的出現

在穆罕默德死後,穆斯林們召開了塞基法會議,推舉了艾布·伯克爾作為穆罕默德的繼承人。

這就是第一任“哈裡發”。

首領由推舉選出,可見穆斯林公社雖然是一種特殊的公社,但同樣具有公社的共性。

随後的兩任哈裡發分别是歐麥爾和奧斯曼。

問題出在第三任哈裡發——奧斯曼的統治時期,這位奧斯曼和前兩位哈裡發不同,前兩位基本上可以說是和穆罕默德同生共死的老兄弟,但這位奧斯曼則來自當時的大貴族勢力。因此他的統治帶有明顯的貴族專政性質,不僅為自己攫取了大量的利益,占有大量地産,并且扶持親信上台。

這激起了衆多穆斯林的反對,由于這幾任哈裡發都是由推舉選出,和穆罕默德并無關系,于是反對派就針對這一點提出了質疑。

他們認為,“哈裡發應當由穆罕默德的血親擔任”。為此,他們支持穆罕默德的堂弟阿裡繼任哈裡發,不承認前幾任哈裡發的正統性,要求奧斯曼下台。

人們把這些追随阿裡的人稱為“什葉·阿裡”,這就是“什葉派”的由來。相對的,認為前幾任哈裡發沒有問題,支持現任哈裡發的穆斯林,則被稱為“遜尼派”。

所以說,遜尼派和什葉派是兩個政治概念,而非宗教概念。

最後,奧斯曼被人刺殺,阿裡上台,其實這個刺殺,還真不一定就是什葉派幹的,也有可能是已經有分裂傾向的叙利亞總督或埃及總督的暗中指示。

阿裡上台後,什葉派又分裂出了一個新派系,當時有一些大貴族勢力,譬如“倭馬亞”家族,第三任哈裡發奧斯曼就來自這個家族。

當初支持阿裡上台的人中,有一部分其實懷有自己的目的,這些人其實并不在意阿裡還是别人上台,他們的目的是反貴族,尤其是奧斯曼所在的倭馬亞貴族。

遜尼派局勢(中東局勢常常提到的什葉派遜尼派是怎麼回事呢)4

四大哈裡發時期後的倭馬亞帝國疆域,倭馬亞白旗,也被稱為白衣大食

阿裡在繼位之後選擇和貴族勢力妥協,這幫人自然難以接受,于是選擇了出走,形成了一個新的派系——“哈瓦立及派”,主張穆斯林完全平等,反對貴族統治,這是一個極端的政治派别,對不同意自己主張的穆斯林會痛下殺手,也算是開創了宗教鬥争刀兵相見的先河,順便一提這幫人後來還刺殺了阿裡。

《刺客信條》裡的刺客組織原型其實和這個哈瓦立及派有所關聯,都同出于什葉派。

還有一個較為出名的派别叫做“蘇菲派”,這一派并不是政治派别,也不是宗教派别,他們中有的人是什葉派,有的人是遜尼派,主張苦修,尋覓内心的領悟和人神合一的境界,在一些專業曆史教科書中會被表述為“實質上是伊斯蘭教中理性主義和由此産生的形式主義的反動”。

如果你的閱讀足夠仔細的話,你一定會注意到我第一次描述遜尼派和什葉派的時候用了這樣的話語:

“其實遜尼派和什葉派之間最初的分歧其實并不是宗教教義不同,而是政治立場的不同。”

最初的分歧不是,意思就是後來的分歧是

随着什葉派和遜尼派的各自發展,他們漸漸形成了各自有所不同的神學思想,在漫長的演化後,這兩個政治集團最終形成了兩個宗教派别。

是的,最初兩派的差别完全是政治主張的不同,但如今已經是方方面面都有所不同了。

宗教派别之間的矛盾一旦激化,幾乎就是刀兵相見,某種程度上這也可以看做是實際權力的争奪。

胡格諾宗教改革後,教皇同樣派兵不遠萬裡的予以讨伐,後來的馬丁路德改革和加爾文改革都同樣予以了鎮壓,其目的不外維護自身的正統。

在宗教鬥争中,異端可比異教徒更招仇恨,就像内奸比純粹的敵軍更讨厭一樣。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