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有一位賢人說過,凡事适可而止,不偏不倚,才算是正道。
“适可而止”這四個字,我們聽得多了,可我們就是做不到。為什麼呢?因為每個人都習慣于把事兒做到“極緻”,鑽了牛角尖。
所有的“極緻”,其本質就是“物極必反”。比如一個人賺了10萬元,他不珍惜,總覺得要賺100萬才算幸福,那他也許會賠光自己的錢财。
人,過分貪心,結果就隻能是“貧窮”罷了。老天不會将所有的幸福,都集中在一個人身上,也不會将所有的美好,都讓某個人擁有。
為什麼這世間會存在“酸甜苦辣鹹”,而不會隻有單一的味道呢?不同的味道,都是對于人生滋味的調和。
你會經曆一定的禍患,也會享受到安穩的生活。這,就是我們常說的“悲欣交集”的人生。沒有禍患,就不會有福氣。沒有福氣,也不會滋生出禍患。
一切,都是相輔相成的存在。一切,都是相輔相成的結果。
一個人的福禍,都是有定數的。這些事兒做得太過了,苦就不期而至了。
02
過分貪圖錢财名利,會害了自己。
有這麼一句話:“君子愛财,取之有道。”
這番話有兩個意思。第一個意思是,君子再怎麼喜歡錢财,也要通過合适的渠道去獲取。第二個意思是,愛财,也不該讓欲望膨脹,而應該知足常樂。
鎮上有這麼一位老闆。年輕的時候,他賺了很多錢,從而改變了家庭的命運,讓身邊人都特别欽佩。但是,他不滿足于當下的成就,試圖将資産“翻好幾倍”。
到最後,這位老闆玩“杠杆”,把自己玩到破産了,還欠了别人一大堆的債款。結果就是,他選擇跳樓自盡,人生唏噓收場。
很多人都感慨,如果他當年就适可而止,那他家庭三代都能活得富貴奢華。也就是因為他不滿足,所以葬送了他自己,也葬送了他的兒孫後代。
對于錢财之事兒,不要過分貪心,差不多就好了。
03
過分追求完美,痛苦就來了。
蘇轼在《水調歌頭》中寫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悲哀和歡喜,月亮既有圓滿的時候,也存在缺憾的時候。人世間所有的事兒,都是無法完美的。
人間不存在“完美”,人生也不存在“完美”。過分追求完美的生活,無外乎就是在追求一輩子的痛苦。因為這世間的痛苦,都是“完美”二字引發的。
有些人讀書不好,但他很懂得做生意,最後也能成就非凡。有些人讀書很好,但沒有經濟頭腦,一輩子也無法大富大貴。這,就是“有缺憾”的人生。
如果有一天,我們要求自己讀書成績好,社交能力強,擁有做生意的頭腦,那我們不就是在為難自己嗎?這,就是“自找”的痛苦。
有些人,不僅要求自己活得完美,還要求家人活得完美。這,更是大錯特錯。如此,家庭的矛盾就會層出不窮。
04
過分糾結于得失,那他就會一生受苦。
有這麼一句話:“得失榮枯總在天,機關用盡也徒然。人心不足蛇吞象,世事到頭螳捕蟬。”
所得所失,枯榮興衰,其實都跟“天意”有關。有很多事兒,哪怕我們機關算盡,那也是徒勞無功罷了。人心過分貪婪,最後什麼都得不到。
屬于我們的一切,終究會來到我們的身邊,根本不會離我們而去。而不屬于我們的一切,哪怕我們再怎麼糾結,都會在我們的指縫中流失。
如果跟我們有緣的人與事兒來到我們的身邊,那我們不妨接受。而跟我們無緣的人與事兒來到我們的身邊,那我們不妨放下。
握緊雙手,很簡單。但放開雙手,很難。世人,就是因為一直緊握着拳頭,不懂得放下,所以才惹得一輩子的苦痛。
往後餘生,就不要過分在乎得失了。一切,順其自然就好。
05
過分固執守舊,不懂變通,黴運就來了。
《周易》中有言:“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
人,一旦貧窮落魄了,就會想辦法。隻要想了辦法,就說明他的福氣,終究會不期而至。唯有那些沒有辦法,也不懂得變通的人,才會倒黴一輩子。
變通,這對于普通人來說,那是特别重要的品質。比如說跌落谷底的人,如果他一直沉淪下去,那他的人生就毀了。
反之,他另謀出路,選擇在谷底中絕處逢生,那他才能東山再起,有所成就。這,就是“變通”對于普通人的積極作用。
尤其是在如今這個變化極快的年代,腦子不夠靈活,思維不懂得變通的人,往往很容易被淘汰。這,并非是時代的問題,而是人過分偏執守舊的結果。
一切,僅此而已。
文/舒山有鹿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