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交彙點新聞客戶端
交彙點訊 “目前絕大部分物資都已經落實,對接,我們才算松下一口氣來。”2月23日晚,募捐活動已經進行了一個月,志願者韓政才感覺到,這一個月的後方“戰鬥”勉強算是告一段落了。
志願者韓政來自南京大學“NJU自組湖北援助團”。1月23日晚上,大年二十九,三位“00後”南京大學本科生發起了面向湖北一線的愛心募捐。從三個“閨蜜團”的小小心意,到25人的群策群力,伴随着來自學校的傾力支持,三代校友及其親友的熱切關注,善意的“雪球”越滾越大,愛心接力與疫情賽跑。
“NJU自組湖北援助團”最為外界所關注的是,這支完全自發、自願、自組織的志願者團隊的絕大多數,均為标準的“00”後。他們此前沒有救災善款募集、物資緊急采購一系列流程的經驗。但正如他們的老師所說的,整個過程,一直保持着高效、有序、透明。
兩小時500人加入,愛心爆棚倒逼團隊專業化
大年二十九,南京大學新聞傳播學院的包夢瀛、李劭楠,社會學院的劉薇在讨論一個新聞,國家衛健委前往武漢的一名專家感染了“新冠肺炎”,或是因沒戴護目鏡。“那武漢的醫生肯定是很缺護目鏡的,我們可以湊點錢提供幫助。”沒有過多的思考,懷揣着最簡單的想法,三位“00”後當即就行動了。 多拉幾個人可以多買一些,三個女孩籌建募捐群,掃碼即可進群。“除夕央視春晚開場沒多久,剛建的第一個群500人滿了!十點,春晚尚未過半,第二個群瞬間又滿了。”網絡募捐的力量讓三個女孩非常震驚。 “年初一,我們就收到善款30多萬,到了初二我們收到的善款超過了40萬。”韓政告訴記者,這個時候,大家意識到,資金管理、賬目公布、物資采購、對接運輸等運營變成了很複雜且要求非常高的問題,在不到24小時的時間内,一個25人的志願者團隊應運而生。“我也是在這個時候加入的。”韓政說。
每一筆善款公示來去,每一條合同條文請老師把關
平時愛刷微博和B站的同學們,做起大事情來絕不含糊。他們迅速地分為物聯、财務、法務、公關、内容備案等小組,一一解決問題。 志願者們最關心的是募捐合法性的問題,“這不再是簡單的私人購買支付。如何仿照慈善組織去運營?”負責資金的志願者顧羚筠告訴記者,團隊迅速考慮了多種方案,“比如我們考慮過淘寶、閑魚店鋪,但審核太慢。最終我們選擇了支付寶店鋪,用其中一位團隊成員的支付寶賬戶進行升級。” 就在這時,有熱心的同學提出來,支付寶店鋪依然是一個私人賬戶,“在法律層面上這樣運作資金可能是違法的,我們吸收捐款的方式也有可能涉及到非法集資。”團隊最終決定,我們必須堅持合法性,在合法基礎上追求效率。 問題來了,如何獲得對公賬戶?無論是水滴籌或者是騰訊公益,都需要較長的審核周期,這樣會耽誤很多的時間。正當志願者們一籌不展的時候,南大的老師們伸出了援手。“你别急,交給我們!”南大新聞傳播學院周海燕老師和杜駿飛老師牽線幫志願者們直接聯系上了南大校領導,經過讨論,由南京大學校友總會、南京大學教育發展基金會以及南京大學校團委三個組織,共同為這群“00”後做一個聯合指導。“其中最重要的是,學校為我們提供了基金會募捐渠道和資金管理使用平台。” 後來在整個活動中,學校從各個方面起到了“智囊團”的作用。志願者們來自不同院系,每當遇到一些專業性問題,他們會找到相關學院的老師詢問、求教,“比如我們遇到法律問題了,我們就去找南大法學院的老師,我們所拟的所有合同條款、法律說明,都請法學院的老師幫我們做最後的把關。” “有記錄、有公示、有來處、有去向、有監督”,這是這支愛心小團隊立下的目标。他們通過開設“NJU自組湖北援助團”公衆号,實時公示出捐款進度、款項細則以及援助湖北的進展。 截至2月12日募捐渠道關閉,募資總額已經超過了210萬元。已發放物資覆蓋武漢、孝感、黃岡、黃石、随州、荊州、襄陽、鄂州、宜昌、天門、恩施州市39家醫院、2支醫療隊、8支志願者團隊。
最多的一天撥打200個電話,物資需經曆三輪審查
在這一個月中,有很多媒體想采訪志願者們,都一一被大家拒絕。“一方面是阻擊疫情才是重點,另一方面我們遇到的新挑戰太多了,能應付好眼下的問題每個人都是竭盡全力。”有志願者告訴記者。 “我是南京大學的XXX,我們看到了網上的公告,希望能夠募捐一些物資,想知道咱們這邊需要什麼,最新的需求有哪些?”韓政告訴記者,首先大家先是對接醫院,25名隊員分頭和68家醫院加上微信,有任何新到的物資随時報給醫院。 接下來的難題是物資購買。1月底的時候,口罩、護目鏡已經相當難買,符合國家應用标準的物資,市面上更加稀少。這幫志願者們是如何解決的呢? “相當坎坷,尤其是買前1/3物資的時候。當時網上流傳過一個口罩生産商的Excel,電話足足6000多個。我們所有人堅持了一上午,問了1000多個,我們發現,能找到的廠商要麼被政府接管了,要麼還沒恢複生産。”王枕悅告訴記者,後來志願者們采用“順藤摸瓜”的方法,隻要找到一個廠家,就可以找到産品的上下遊。 “比如說我們最先買到的是護目鏡,當時護目鏡還比較容易購買。護目鏡原料屬于橡膠等化工産品,其産業鍊上遊可能找到膠靴,膠鞋,下遊的經銷商可能還會有其他物資。”用這樣的“笨辦法”,韓政最多的一天,打了接近200個電話。 購買物資,最重要的一點是審查型号,志願者們需要把商家所有的證件、材料、産品信息都要過來,進行三輪的審查。“拿3M品牌的口罩來說,就有接近20個種類,到底哪幾個型号才是比較符合的呢?”志願者們上網學習,審核完一遍以後,将相關信息發給遠在美國一家醫藥集團工作的南大醫學院師兄進行二次審核。“由于審核的物資很多,到最後哪些型号符合使用,我們看一下标簽就知道了。” 物資是否采購,要綜合考慮能否及時送到、性價比是否可以接受、廠商的可靠程度,多數情況下有太多的主觀層面的盤算。每一次購買,都涉及一次艱難的決策。俞優揚告訴記者,“我們必須跟商家簽合同,将所有的要求規定下來。”而直到最後每一批物資都能夠落地,所有人才能舒一口氣。 志願者也透露,中間有一批物資出現過問題。志願者們購買了10萬個一次性醫用口罩,每個1.8元。當預定交貨時間到了的時候,對方回複說物資不見了。
“當時真的是慌了,當時我們已經跟醫院對接過這批口罩,承諾将送到各醫院。我們第一反應是商家會不會在拖時間,因為批發的價格确實比零售的價格低了不少。商家很有可能把我們延後了,但還沒想到我們被直接‘鴿’了。”韓政說,這個時候大家考慮到不能逼得太緊,但也不能不催,“每天都禮貌地強調下時間線,但語氣又不強硬,有點‘溫水煮青蛙’打心理戰的意思,雖然這物資還是黃了,所幸最後這筆錢18萬元還是及時收回來了。”
而這18萬元最後花得也正在好處。“這得益于武漢一個大象救援的志願者團隊,他們得到信息,湖北仙桃廠家還有一批歐标FPP2的口罩,相當于N95級别,經過反複确認企業的産品信息,我們才放心。也正是有了這批志願者,幫我們我們把這批口罩送到了湖北省中西醫結合醫院、廣水市第一人民醫院、江蘇援鄂救援醫療隊等等。”
每個平凡的中國人,聚成齊心協力的“我們”
過了一月,志願者們迎來了一個春天,“一大批可靠的,然後最終能夠通過我們三輪審查的物資湧現到面前。”韓政說,這其中有很多有資源的校友挺身而出。前段時間南大德國校友會幫我們聯系到德國一家生産FFP3口罩的廠家,大家的心理壓力減輕了不少。
事情完成了大半,輕松之餘,這時候“00後”的小情懷冒了出來。有志願者提出來,日本友人募捐時候引用的詩句刷屏了,我們作為中國高校的大學生,也有豐富的内心情感要表達。
上午九點開始征集,當天下午志願者們就收到了100多條暖心的留言,“美工組連夜做了一個套版,第二天早上十點做出了電子版,下午兩點鐘印好了。”韓政說,這裡面有個小小遺憾,就是本來打算貼在四輛大卡車的550箱貨物上面,結果那一批物流轉速太快了,中午的時候大卡車就帶着貨物出發了,“愛心的表達固然重要,但救援物資速度更重要,我們就讓貨物先發走了。不過,這批帶有NJU标記的标簽後來都用上了。” 這些留言當中既有年輕人的诙諧個性,又滿懷着同學們的真摯情感,“無論是能看到這裡的快遞員還是醫護人員,希望我們的鴻毛之舉能支撐您一生平安。”“還沒去過荊楚大地呢,隻吃過周黑鴨,做過黃岡的卷子,站在長江的尾巴,我還要好好觸碰你的美……四季輪回,光陰如舊,留下的隻有更加堅強、團結、充滿愛的我們。” 韓政告訴記者,留言背後,都是大家在這場疫情中收獲的感動,很多同學表示,在書寫一條條留言的時候,除了對在疫情中無私奉獻的醫護人員的深情緻敬,還有個深刻的感受是,每個平凡的中國人,聚成齊心協力的“我們”。在疫情當中,“你們就是我們”! “為了讓我們放心,武漢大象志願者在幫我們送物資給江蘇省醫療救援隊二隊時候,記錄了物資送達的視頻。”韓政說,其中一個鏡頭讓他感觸很深刻,送完物資以後,志願者們兩次90度對醫護人員鞠躬,“沒有人在獨自戰鬥,這場戰疫終将勝利,而勝利屬于最可愛的人,也屬于每一個堅守的人們。” 交彙點記者 楊頻萍 視頻制作 徐嘉琪 視頻拍攝 武漢大象救援隊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