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原來它還有這麼多樣子

原來它還有這麼多樣子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12 03:03:14

歐洲時間7月21日下午14:00(北京時間20:00),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發布全球瀕危物種紅色目錄更新報告,全球現存的26種鲟魚均面臨滅絕威脅。名錄顯示:

長江特有物種白鲟已經滅絕。

長江鲟(Acipenser dabryanus)野外滅絕。

裸腹鲟多瑙河種群(A. nudiventris Aral Sea subpopulation)滅絕。

紅色名錄同時提升了其他7種鲟魚的保護等級。

IUCN全球鲟魚再評估結果顯示,約2/3的鲟魚種群處于極度瀕危狀态。河流和淡水生物多樣性對于人類和自然至關重要,但全球淡水生物多樣性卻在持續喪失,河流生态不斷退化。

報告同時指出,在全球範圍内,鲟魚面臨的主要威脅包括:野生魚子醬和魚肉的非法貿易帶來了非法捕撈,水壩阻斷了它們的遷移路線,不可持續的沙石開采破壞了它們的産卵場,以及栖息地喪失。

IUCN瀕危物種紅色名錄分類最高級别是“滅絕”,然後依次是“野外滅絕”,“極危”,“瀕危”和“易危”等。此次被提級的三種亞洲鲟魚包括白鲟、長江鲟是長江流域的代表性水生物種。中華鲟仍維持“極危”等級。

IUCN鲟魚專家組中國唯一成員、中國水産科學研究院首席科學家危起偉表示,“白鲟滅絕和長江鲟野外滅絕,給我們敲響警鐘,長江旗艦物種保護任重道遠。”

危起偉說,長江中華鲟也已連續5年未監測到自然繁殖,野外生存狀況堪憂。他表示,比白鲟幸運的是,長江鲟和中華鲟已實現人工保種,但要實現自然種群的恢複需要更大的努力。

1

上次發現長江白鲟是2003年大年初一

2019年12月,危起偉和其學生張輝博士在國際學術期刊《整體環境科學》發布的一篇研究論文透露,預計2005-2010年時長江白鲟已滅絕。

白鲟體型碩大,可達七八米長,有“中國淡水魚之王”之稱。俗話說,“千斤臘子,萬斤象。”“臘子”指的是中華鲟,“象”指的是長江白鲟,據說它可以長到上萬斤。

白鲟和長江中華鲟一樣,是距今已有一億五千萬年的中生代白垩紀殘存下來的極少數古代魚類之一。

原來它還有這麼多樣子(那可能是最後一次發現它)1

上世紀90年代,危起偉在宜昌江邊拍到的受傷白鲟。

2003年大年初一,中國水産研究院長江水産研究所的科學家最後一次救助一條長江白鲟、放生并跟蹤。但随後,船觸礁,被放生白鲟的電波信号也消失。

沒人能想到這可能是人們最後一次發現長江白鲟。失去這一條魚,也失去了整個物種。

2003年至今,科研人員沒有再發現過白鲟,也沒有其人工養殖個體存留。此前,人們還抱有一線期待。“有漁民認為,長江某些水域還幸存有白鲟。”

和長江水中精靈打了半輩子交道的危起偉,第一次看見長江白鲟是1984年,是葛洲壩下的一尾死亡白鲟。

“白鲟個體大,非常難養活。”1984年至1993年間,他救護過4尾被困的白鲟,僅一尾成功救活,放回長江。

2

白鲟1993年或已功能性滅絕

IUCN如何定義一個物種的滅絕?

“通俗地講,如果一個物種已沒有自然繁殖,又過了這個物種壽命的時間期限,期間也沒有發現任何個體,即可認定該物種滅絕。”危起偉說,白鲟的産卵場在長江上遊金沙江一帶,1991年以後卻再未發現白鲟自然繁殖。1993年以前,每隔一兩年都有白鲟被誤捕的記錄,但此後很長時間沒有發現。

在多年監測無果的情況下,近兩年來,他和團隊開始按IUCN評估模型研究白鲟現狀,得出的結論是:白鲟可能已于2005年至2010年間滅絕,且可能早在1993年就已功能性滅絕,即自然種群無法進行繁殖活動。

3

人工養殖白鲟最長隻活了29天

IUCN如何定義一個物種的滅絕?

據生态環境部發布的《長江三峽工程生态與環境監測公報》顯示,自2003年以來,已連續16年未發現白鲟活體

“作為長江旗艦物種,白鲟的滅絕,折射出整個長江生态系統的狀态。”危起偉說,人類活動的增多,特别是長江魚類的減少,已無法支撐體型碩大白鲟的生存。

“白鲟目前沒有長期養活的案例,也沒有人工養殖的留存下來。”危起偉說,他養活過的最長存活期為29天,是2002年南京江段救助的一尾白鲟

白鲟為何無法實現人工繁殖?危起偉解釋:

一是當時交通條件不便,接到漁民誤捕信息後趕到現場,白鲟多已奄奄一息;

二是當時科研條件有限,養殖白鲟需要近20米直徑的池子,而且對水體要求很高,需要足夠的氧氣供應。

“等我們有能力去了解和幫助它時,它卻再沒有出現了。”危起偉遺憾地說。

4

長江中華鲟:已5年未發現自然繁殖

據中國水産科學研究院長江水産研究所監測,2017年以來,在中華鲟唯一天然産卵場———葛洲壩下遊中華鲟核心保護區,已連續5年未發現中華鲟自然繁殖迹象

2013年,中華鲟在此産卵場的自然繁殖出現第一次中斷,2015年出現第二次中斷,此後的2017年至2021年,連續五年沒有自然繁殖,該物種的野生種群的自我更新能力已經完全喪失。近30年來,已累計人工放流700萬尾以上,但其野生種群自然繁殖仍無法恢複。

根據《中華鲟拯救行動計劃(2015—2030年)》,到2030年中華鲟的自然種群要得到有效恢複,建立中華鲟遺傳基因庫,并在21世紀中期,中華鲟自然種群得到明顯恢複,栖息地環境明顯改善,人工群體保育體系完備,群體穩定健康。

2022年5月21日,在危起偉等專家的發起下,武漢長江中華鲟保護中心揭牌。這是長江生态修複的武漢速度,也是保護中華鲟的湖北作為。

要拯救長江中華鲟,當務之急是在洞庭湖與長江連接的支流,重建适合中華鲟的自然生境。”危起偉說。

中華鲟保護按目标可分為低、中、高3個層次:第一,可人工或遷地保護維持物種延續;第二,自然種群可延續,盡管其種群數量和地理分布遠不及曆史水平;第三,野生種群和栖息地及其生态服務功能得以恢複和延續。

危起偉說,目前中華鲟已經突破了人工繁殖和全人工繁殖,保存物種不至于滅絕理論上可行。

但人工群體長期可持續需要有自然種群遺傳多樣性的支持,故中華鲟保護目标是确保實現第一層次目标,努力實現第二層次目标,終極目的是實現第三層次目标。

本文由微信公衆号“南方日報”(ID:NF_Daily),綜合自南方都市報、WWF世界自然基金會、極目新聞、新浪微博,原标題為《痛心!它被正式宣布滅絕,上一次發現是在2003年》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