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正非馬雲曹德旺這樣的人離普通人太遠了,而且社會也不需要每個人都成為任正非馬雲曹德旺,對絕大多數職場上的“打工人”而言,多賺點錢才是正經事。
其實每個人都想做一個有錢人,哪怕你不愛錢,你也不會拒絕讓自己有錢這個事吧?
畢竟孔夫子都說了,“富而可求也,雖執鞭之士,吾亦為之。如不可求,從吾所好。”
所以有錢是好事情,隻要能賺錢,聖人也可以做司機。所以我們不妨誠實而坦然地面對自己的欲望,愛錢無罪。
但光喜歡錢不行,把錢賺到手才算數。那麼作為一個普普通通的打工人,有沒有希望成為“有錢人”呢?
答案是肯定的,打工人當然可以成為有錢人,但你要心想事成,還要注意三個關鍵。
第一,光想着錢是不行的,有錢這個事不是因為你想,而是因為你做了正确的事之後,帶來了“有錢”這個附屬品。
如果你是以附屬品為目标,那你大概率是賺不到錢的。
在職場上,員工就算不想升職,也會想要加薪,但職場上的邏輯是什麼呢?簡單說就是貢獻大于成本,老闆肯定不會給一個成本3000貢獻2000的人加工資。
因此你要站在老闆和單位的立場去考慮,想着怎麼提高自己的價值貢獻,隻要你的價值提升了,那加薪是自然而然的事。
第二,要有階段性的目标,很多打工人老想着怎麼一夜暴富,自己發财後做老闆,買車買房,衣錦還鄉,卻忘了“一口吃不成胖子”的道理。
我們看社會上那些企業做到很大規模的老闆,他們一開始就想到要把攤子鋪這麼大麼?不太可能,實際上他們很多都是為了生存而已。
比如我認識一個老闆,他說當年家裡窮,自己快三十了還找不到老婆,養活自己都成問題,沒辦法隻好騎着自行車去收破爛,他主要是回收舊金屬,期間經常被廠子的保安驅趕,被狗追着跑。
後來生意越做越大,自行車換成面包車,面包車換成大卡車,從流動收購到坐地經商,從一個人到上百人,幾年時間都從一個收破爛的小個體戶變成了公司大老闆。
這就說明什麼事都要有個過程,時間可以縮短,但過程不能省略。打工人要做大老闆,也要完成階段性的目标才行,這就跟通關升級的遊戲一個道理。
第三,量變引起質變,“量”不夠,什麼辦法都見效不大。
這就像你去燒一壺水,差一點不到100°,都不算燒開。很多人都是輸在了這點上,他們不是不努力,而是努力的“量”不夠,做什麼都是三分鐘熱度,淺嘗辄止,這樣自然是沒有什麼結果。
要知道你不是出生在羅馬,你真的是普通家庭出身,你唯一能依賴的就是自己的頭腦和努力,普通人要想發家緻富,最怕就是投機主義,想要走捷徑,使巧勁。
所謂慢就是快,隻要你認準一個事,能夠闆凳一坐十年冷,不斷努力精進,直到達到一定的程度,就必然會功不唐捐,厚積薄發。
世上的“一夜暴富”背後,基本都是藏着無數努力和寂寞的日日夜夜。
總而言之,做什麼事都要有策略,打工人想發财,就更要注意穩紮穩打。
有人可能覺得普通人應該大膽一些,多出去碰碰機會,道理是對的,但這是說年輕人,而且這種“碰機會”最好是在兩三年内完成。因為一無所有而大膽闖蕩,因為一無所有就更要步步為營。
打工人也可以自己做老闆,前提是你在職場上完成必要的積累,比如能力,經驗,人脈等。什麼都沒有就想創業做老闆,是很沒譜的事。
舉個例子,老羅做手機失敗不是因為産品沒做好,而是敗在了産品之外的事上了。如果他一開始就知道怎麼搭建完整的商業系統,他的錘子手機完全有機會成功。
最後,功夫不負有心人,在這個時代,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機會,加油!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