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農村部發布的小麥機收進度顯示,當前,我國夏糧主産區麥收進度已過九成,各主産區小麥已集中上市。在我國第二大小麥主産區山東,今年夏糧集中收購期間,收購量預計約200億斤。從地頭到糧庫,小麥要經曆哪些關卡,如何确保顆粒歸倉?
入庫:“糧庫一腳油就到”
質檢、過磅準确高效
夏至将至,一大早,種糧大戶李恒之開着送糧車,來到魯糧集團齊河糧庫賣糧。辛苦了大半年,這一趟,他開得慎之又慎。“這個門縫我們用泡沫膠都挨着打過,邊布安裝的非常嚴絲合縫,小麥不會灑落。”李恒之說。
今年,李恒之家種了500多畝小麥,“收成很好,畝産大約在1300斤左右。”
李恒之家在山東省齊河縣。縣城人口不過70萬,卻在全部15個鄉鎮、街道建成了糧食服務平台。整縣制規劃建設的糧食烘幹、倉儲和物流設施,對于李恒之們來說,意味着“糧庫一腳油就到”。
停車、熄火,李恒之在糧庫熟門熟路。到辦卡窗口刷一次身份證,錄入車牌信息,一張電子貨位卡立刻到手。
△李恒之在糧庫刷卡
一旁,一塊難得的陰影裡,魯糧集團齊河糧庫副總經理吳桂果正調度車輛。這兩天,齊河的最高氣溫在40度左右。李恒之辦着卡,這邊吳桂果已經指揮着做小麥質檢。
吳桂果介紹說,車入到糧庫以後,第一關就是通過扡樣機扡取樣品,檢取小麥的容重、水分、雜質、不完善粒等各種内在指标。“檢驗合格以後,入庫車輛就可以自動上磅。”
△小麥接受質檢
扡樣室,檢測室,從12個采樣點取出的1公斤小麥經曆着一道道體檢。一道道檢查行雲流水,持卡等待的李恒之多少還有點緊張。糧庫副總經理吳桂果遠遠地望着,連聲解釋“沒必要”。
“我們檢驗環節,通過優化流程,一個樣品也就是幾分鐘就出來結果。”吳桂果說:“之前一個人檢測的話,大約需要半小時。現在我們采用一卡通系統,整個糧食的過磅,通過司機一個人就可以完成,減少人力,過磅更準确。”
顯示屏上很快有了李恒之等待的數據:水分13.2%,雜質1%,不完善粒5.9%,他家的小麥處于三級偏上水平,收購價每公斤3.12元。李恒之舒了口氣,幾步登上駕駛室,把車駛向電子過秤區域。等到大屏上彈出紅色大字“毛重63.680噸”,車繼續向前,駛向卸糧區。最後這一小段,李恒之一路吹着口哨。“因為咱糧庫磅準,付款及時,卸車就給打款。”李恒之說。
卸糧:自動化、機械化操作
40多噸隻需半小時
在卸糧區,李恒之的運糧車被鋼闆從一側擡起,小麥順着傳送帶被輸入糧倉。吳桂果介紹,糧食入倉前的卸車、除塵、清理和輸送,已全部實現了自動化、機械化操作。“原來都是人工扒糧食,現在通過液壓闆的升降,就能把車廂的糧食卸車,速度很快,40多噸半個小時就能結束。”
△自動化卸糧
“40多噸”“半小時”,吳桂果兩個數都估得八九不離十。大約半小時,李恒之的一整車小麥裝卸完畢。空車再次來到稱重區過磅,剔除皮重,這車小麥淨重47.8噸。結算單上顯示,這車小麥,總價14.7萬多。
△種糧大戶李恒之的賣糧結算單據
李恒之喜出望外:“辛苦了半年看見了成果!下一步回去我要多種點地,多種點好的優質品種,多賣點錢。”
今年,山東各級農發行系統準備收購資金300億元,确保“錢等糧”。這筆賣糧款,5個小時後就會通過網銀到達李恒之的賬戶。
儲存:糧倉蘊含黑科技
可有效減少糧堆中的損耗
李恒之賣出的這40多噸麥子,已經被儲存在46号倉庫。這個糧倉建設于上世紀末,外面看着半新不舊,裡面卻别有洞天。爬上5米的樓梯,麥子像平鋪在地面上,其實,樓梯有多高,麥子就有多深。吳桂果介紹,這個糧倉能夠儲糧3056噸,目前新收的小麥剛剛經過平整,整個糧庫裝得滿滿當當。
△糧庫外觀
吳桂果說,這些糧倉外表看似普通,實際上裡面都藏有黑科技,“比如電子測溫系統、内環流控溫系統、多參數糧情測控系統……這些科學測量技術可以有效延緩糧食品質裂變,實現科技儲糧,綠色鎖鮮。”
減損就是增收,這個道理,給拉糧車的門縫打泡沫膠的李恒之明白,20多年從事糧食收儲工作的吳桂果更明白。“我們在糧食的入庫過程中,通過散裝車運輸、散糧卸車能有效地減少糧食入庫過程中雜質的減量。在糧食的保管過程中,我們通過内環流可以有效控制糧堆中的溫度、水分,減少糧堆中的損耗。”吳桂果說。
△吳桂果檢查糧倉儲糧情況
有數據顯示,如果我國糧食減損1個百分點,就相當于減少損失650萬噸。還有統計顯示,由于農戶儲存設施簡陋、烘幹能力不足、缺少技術指導等原因導緻的糧食損失達8%左右。山東齊河的“一鎮一中心”糧食服務平台由此而生,“代收購、代儲存、代清理、代烘幹、代銷售”的五“代”服務在齊河廣為人知。經測算,相比農戶自主曬糧儲糧,專業烘幹存儲下,可實現每噸糧食減損35公斤,相當于畝均增産3%到5%。
△齊河“一鎮一中心”糧食服務平台
龐大數字背後,吳桂果也時刻提醒自己,在每一個細微處更用心。“比如說糧庫中的一隻蒼蠅,我們通過異動報警系統就可以實現精确識别,從而作出有效處理。通過現有的科學儲糧手段,我庫近三年平均的糧食損耗在0.8%以内。”
0.8%是什麼概念?目前,齊河糧庫總儲糧量13.05萬噸,儲糧損耗從1.0%到0.9%、0.8%,每0.1個百分點,代表着130噸糧食。“小麥覆隴黃”,是天然能喚起我們喜悅與安心的夏日圖景;而“粒粒皆辛苦”,流淌在農人和收儲人員的眼神交彙裡,那是交付糧食者的珍惜,那是保管糧食者的鄭重。
記者/趙國偉于慧施
來源: 中央廣電總台中國之聲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